丝路昌吉/昌吉州融媒体中心讯(通讯员 张楼 宋姚洁报道)福建援疆泉州分指挥部充分立足昌吉所需,通过项目帮扶、技术支持和资金投入,让一批特色产业项目在昌吉市各乡村落地生根,为当地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助力其跑出“加速度”。
昌吉市三工镇二工村的“春光里”田园综合体项目,是泉州市近两年重点打造的农旅融合示范点。近段时间,该项目民宿、村史馆等主体已全部竣工,正在进行剩余的内部装修和外部场地硬化、管道安装等工作,计划本月底全部完工。
村委会沿线建筑的外立面提升改造已初见成效,使整个村庄更加整洁美观。通讯员张楼 摄
据了解,该项目主要是对二工村闲置农宅等资源进行整体改造与利用,分两期建设,一期建设内容为民宿、青年旅社和乡村大舞台;二期建设内容为村史馆、援疆文化馆以及村委会沿线建筑的外立面提升改造,同时整合周边桃园、酒庄等资源,发展观光农业、特色餐饮等业态,带动周边农户参与经营。截至目前,村委会沿线建筑的外立面提升改造已初见成效,整个村庄更加整洁美观。民宿旁的花海鲜花盛放,吸引游客前来打卡。这些变化为二工村带来了人流,也让沿线本地村民经营的农家乐人气渐旺,村民的收入逐步增加。村民王秀兰欣喜地说:“援疆项目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好处,游客多了,农家乐的经营也好了,收入日渐提高。”
三工镇二工村村民王秀兰家经营的三工里农家院。 通讯员张楼 摄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福建援疆泉州分指挥部与昌吉市有关部门通过反复调研和论证,确保项目建设有特色、高质量。该项目建成后,将成立乡村旅游合作社,采用“村集体+企业”的运营模式,引入休闲娱乐项目,打造乡村旅游度假综合体。昌吉市三工镇二工村村委会副主任张玉云说:“援疆项目的引入,盘活了我们村集体闲置的资产,增加了村民的收入,也为集体增收作出了非常大的贡献。”
青年旅社。通讯员张楼 摄
在昌吉市阿什里乡牛羊肉加工产业园项目建设现场,主体已完工,工人们正在加紧进行室内外装修和附属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经理郭修国说:“项目于今年4月1日进场,现在已经完成了80%,剩余的地坪、外墙抹灰和电气部分预计在7月30日交付使用。”
项目建成投产后,将对本地的牛羊进行屠宰、加工、包装,主要生产涮肉、精品小包装、羊肉串等系列的70余种产品,并进行销售和品牌营销。昌吉市阿什里乡副乡长杜彬彬说:“项目投产以后,可以延长肉制品产业链,实现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型,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昌吉市阿什里乡牛羊肉加工产业园项目建设现场。通讯员张楼 摄
除了“春光里”田园综合体项目和阿什里乡牛羊肉加工产业园项目,“十四五”期间,福建援疆泉州分指挥部还通过多种举措,打造了佃坝镇现代化智能温室大棚、六工镇艾草加工产业园、沙梁子文化街、庙尔沟乡和谐二村安居房人居环境提升、三工镇庙工村温室大棚等9个产业援疆项目,进一步助力农户增收、壮大村集体经济、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为更好地提升项目质效,打造精品特色项目,福建援疆泉州分指挥部特地邀请福建省“乡建乡创”团队来到昌吉市,为乡村振兴产业援疆项目“把脉问诊”、谋篇布局。“乡建乡创”团队建议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借鉴闽南风格,同时融入独特地域文化元素,开发特色体验活动,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打造特色乡村品牌。此外,做好规划与运营,激活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实现农文旅融合发展。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福建援疆泉州分指挥部全程跟踪,根据实际情况和群众需求推进项目,使项目建成后发挥最大效益。福建援疆泉州分指挥部指挥长蒋文强表示,今后将继续深化两地协作,推动更多产业援疆项目落地,让产业兴旺成为乡村振兴的最美底色,不断推动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