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完善县域外汇服务,增强服务县域涉外经济的能力和水平,国家外汇管理局昌吉回族自治州分局立足辖区涉外实际,多管齐下主动探寻新形势下县域外汇服务履职新路径。
主动作为,不断完善县域外汇服务机制。积极参与中国人民银行昌吉回族自治州分行与辖区县(市)政府的合作机制,畅通外汇部门与政府相关部门和县域涉外实体经济的沟通交流。通过指导县域金融机构优化跨境结算、贸易融资、汇率避险、资金交易等金融产品服务,充分满足县域市场主体跨境业务需求。目前已与昌吉州辖区6家县市人民政府签署《县域金融服务管理工作合作备忘录》,外汇部门作为中国人民银行昌吉回族自治州分行县域金融服务管理工作委员会成员之一,在共建协调沟通机制、保障外汇金融服务供给、外汇政策宣传及加强外汇金融管理等方面深化合作,不断提升涉外经济服务质效。
业务直连,推动普适性外汇服务“零距离”。指导外汇指定银行以名录登记改革为契机,为涉外企业量身定制“名录登记+账户开立+跨境汇款”方案,实现了企业从名录登记到跨境结算全流程、一站式服务,通过事前延伸宣传触角、事中选派服务专员、事后定期督导业务办理等方式,深入县域银行经办网点,不断下沉服务重心,为涉外企业保驾护航。自名录登记下放银行办理以来,累计为21家县域企业办理名录登记。推动企业贸易信贷报告网上办,县域外汇服务更加便利。从“见面办”到“网上办”,从“多次跑”到“零次跑”,减少了县域涉外企业的时间成本和脚底成本。
分类施策,强化境外来华人员服务保障。采取“明察暗访+业务督导”方式指导县域金融机构做好外籍来华人员用汇服务工作。先后赴五家渠市、阜康市及准东高新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县域16家外币兑换银行网点开展境外来华人员外汇服务督导。召开昌吉辖区优化境外来华人员外汇服务通报会1次,及时纠正基层银行网点制度执行偏差,切实打通外籍来华人员用汇服务“梗阻”。持续完善外币兑换设施布局。通过优化外币兑换服务供给,有效满足境外来华人员外币兑换需求,目前辖区已设立7家外币代兑机构,覆盖3县2市和兵团第六师,全辖共有50个银行网点可实现外币现钞兑换,可兑换外币币种达12种。
多点发力,优化县域外汇服务供给。合理布设县域外汇业务网点。指导外汇指定银行结合县域涉外业务需求合理布设县域机构网点,按需推进网点布设,逐步完善县域网点布局,2024年以来推动1家县域银行网点完成结售汇市场准入,1家县域网点完成外汇衍生品备案,县域外汇网点占外汇网点总数超五成达54.84%。打通外汇政策宣传堵点。依托外汇指定银行县域分支机构,聚焦重点区域、重点机构、重点业务场景,通过“线上+线下”多渠道开展外汇政策宣传。优化整合外汇服务供给。推动建立“外汇局+外汇指定银行+重点企业”三方联系机制,指导外汇指定银行整合信贷产品、结算服务、汇率避险、便利化政策等外汇金融资源信息,为县域重点企业提供“一揽子”金融外汇产品,后赴昆仑钢铁、心连心化工、源一科创、新疆宜化等县域重点企业开展现场调研16家次,推动县域3家企业通过跨境金融服务平台融资870.8万美元,3家企业通过签约外汇衍生品方式规避汇率风险,2家企业获批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业务试点,1家企业纳入外汇展业改革试点。
精准画像,提升县域外汇服务直达。充分发挥县域外汇监测统计工作效能,摸清辖区县域涉外经济运行和外汇政策落实情况,实现外汇管理服务可视、可感、可得。通过“汇银企”三方不定期开展“一对一”走访调研,了解和掌握县域重点涉外主体发展动态及外汇服务需求,及时回应政策服务诉求,推动各项外汇政策在县域全面落地有效实施,更好服务昌吉州涉外经济高质量发展。
上一篇: 三措并举推动县域支...
下一篇: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