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一季度,昌吉州政务服务和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迎来了“开门红”,公共资源交易工作取得良好开局,全州公共资源交易技术驱动、服务集成和区域协同得到进一步提升。统计数据显示,1—3月,昌吉州完成投资27.78亿元的工程建设项目;州本级实现集中采购规模3.53亿元,与去年同比增加2.18亿元,同比增长161.48%;昌吉州国有产权、采矿权、土地使用权、农村产权交易额1亿元,与去年同比增加0.7亿元,同比增长233.33%,增幅显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成效显著,为昌吉州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近年来,中心不断推进昌吉州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和国家、自治区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新疆政采云平台互联互通以及信息共享,精准对接企事业单位所需,创新“互联网+公共资源交易”建设平台管理和服务方式,持续提升公共资源交易的服务标准化、交易电子化、监管智慧化水平,为“典范地州”建设和强营商环境贡献政资力量。
一、深化全流程电子化,为交易各方主体“减负增效”。
100%实现公共资源交易全流程电子化,在工程建设、政府采购、产权交易和矿业权出让等交易类型的项目全面应用“不见面”开标。从项目公告、招标文件发布、评标专家的抽取、开标、评标、中标通知书发放、合同签订、资料归档等全流程电子化,通过全流程电子化操作,整体效率提升90%以上;投标单位可在线参与投标,减少纸质文件处理环节,交易成本降低5%-10%,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同时,提高了评审专家评标效率与评标准确率,实现效率提升与成本双优化。
二、打造新型电子监察系统,为公共资源公平交易“保驾护航”。
实现全流程公开监管电子化,平台实时更新采购信息,监管部门可在线追溯交易数据,实现24小时动态监管,减少人为干预风险。昌吉州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将不同投标人编制的电子投标文件使用的计算机网卡MAC地址、CPU序列号和硬盘序列号识别信息相同等9种相互串通投标行为,由系统推送至评标委员会成员及行业监管部门,有效遏制工程项目招投标串通投标行为。向纪检监察、审计机关、公安机关开放全量交易数据,为实施依法严厉打击围标、串标等干扰市场秩序的违法违规行为提供基础数据支撑。同时,政府采购交易项目进行评标专家标前廉洁评标提醒,开展“一标一考评”,全力打造廉洁高效、务实肯干、法治诚信的公共资源交易环境。
三、扎实推进远程异地评标再升级,逐步扩大远程异地“朋友圈”。
打破地域限制,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新增远程异地评标室3间,购置27台多因子评标互动终端,升级改造交易系统,提供“云上”沟通、“同框”评标、“云签”认证等服务,实现评标结果可溯源、可追踪。目前,已与四川省、青海省、山西省、福建省福州市、甘肃省兰州市、甘肃省定西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服务中心)、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交易中心、自治区及其他兄弟地州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签订远程异地评标区域合作协议,开展跨区域远程异地评标合作。一季度,完成7个项目13个标段的远程异地评审。
四、充分发挥政府采购政策功能,为中小企业“输血供氧”。
严格执行《关于政府采购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意见》,积极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优化惠企发展环境。推行提高中小企业预留份额、价格评审优惠等政策“组合拳”,支持中小企业在参与政府采购竞争中获得优势。一季度,州本级集中采购项目预留中小企业采购占项目规模的60%,中小企业中标率70%以上,将政府采购政策功能落到实处。
五、构筑“人防”“技防”双重屏障,为涉密项目“筑牢防线”。
为保障涉密项目信息安全、规范管理涉密项目招投标活动,按照保密要求,合理优化公共资源交易场地布局,增设独立的开标室、评标室、监控室,网络和用电均为独立设置,通过物理隔离确保信息保密、通过使用规范实现信息可控,对可能出现的任何失泄密情形全面做好防范;健全涉密项目采购制度和工作规程,明确保密措施和人员职责、时限要求等内容,同时,强化服务意识,主动靠前指导,针对涉密项目采购工作主动上门为采购人服务,协助采购人制订涉密项目的采购需求和做好涉密项目的定密申报、备案等工作,确保涉密项目依法依规、优质高效组织实施。
六、积极提供“延伸+帮办”服务,助力企业驶入发展“快车道”。
进一步提升公共资源交易主动化服务水平,为交易主体提供“延时+帮办”服务,不断落实全程服务、跟进到底的“帮办专员制”,对网络平台操作水平不高的群众涉及流程不清、操作不规范的问题,进行一对一帮办。对区州重点项目,抢抓时间成本,提供延时交易服务,进一步提升交易便利度,实现项目交易不受阻,“零拖延”。
接下来,中心将以此次“开门红”为起点,继续以标准化推进交易规范运行,以数字化推进交易效率提升,多措并举,推动公共资源交易更加高效、透明、公正,助力昌吉州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