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局
搜本站
搜索
当前页面:首页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数据解读
经济发展持续向好 拉动因素强劲有力—1-5月昌吉州经济运行分析
发布日期: 2021-06-22 18:58:33 来源:昌吉州人民政府 浏览次数: 文章字号:

今年,随着国内经济全面恢复性增长带动国内市场大宗工业产品需求旺盛,量价齐涨,经济效益趋好。1-5月,全州经济发展持续向好拉动因素强劲有力。

一、经济发展势头持续强劲

(一)工业经济百花齐放盈利增收一枝独秀

1-5月,昌吉州412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2.9%,两年平均增长21.7%。其中,采矿业增长14.0%,制造业增长22.1%,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31.7%。全州七县市三园区均实现增长,其中,奇台县、农业园区、吉木萨尔县及准东园区增速高于全州水平,分别增长50.1%、36.6%、32.7%和26.0%。准东园区贡献最大,工业增加值对全州规上工业增加值的贡献率达61.2%,拉动全州规上工业增长14个百分点

抢抓市场大好形势,工业发展依然强劲。全州25个规模以上工业大类行业中23个累计增加值实现增长。受化学产品市场向好带动,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同比增长41.7%;在光伏产业整体复苏的带动下,多晶硅产能得到释放,多晶硅产量增长34.6%,带动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44.1%;有色金属价格持续上涨刺激企业加大生产,5月电解铝价格达16900元/吨左右,较上月增长1600元/吨,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5.7%。受主要工业企业满负荷相生产拉动,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较去年同期增长31.4%;因安全生产及整体煤炭价格均价走低影响,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增长13.9%,增速较1-4月降低6.1个百分点

利润总额高速增长,准东园区强势领跑。1-4月份,市场需求扩大、大宗商品产量提高、价格持续上涨、产销衔接良好全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646.44亿元,同比增长42.1%,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总额125.66亿元,同比增长11倍。1-4月新产能拉动电力、化工和非金属行业快速增长,强力支撑准东园区工业发展质效双升,准东园区规上工业实现利润总额72.12亿元,占全州利润总额的比重达57.4%,同比增长4.6倍领跑全州规上工业发展。

能源产品保障充足,能耗双控一升一降。我州主要能源产品生产充裕,1-5月全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生产原煤5560.35万吨,同比增长11.6%,全州消费原煤量为3518.25万吨;发电652.61亿千瓦时,增长24.5%,全州(含兵团)全社会用电量562.7亿千瓦时,有力支撑和保障我州工业高质量发展。1-5月,受工业企业生产向好拉动,全州412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能源消费1967.47万吨标准煤,增长18.3%。随着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的显著提升,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11.24吨标准煤/万元,同比下降3.7%。

(二)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民间投资意愿回升

1-5月,全州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1.6%。工业项目投资仍是支撑全州投资增长的主要力量。工业项目投资同比增长35.5%,占总投资比重64.7%。其中:采矿业同比增长9.5%;制造业同比增长66.7%;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同比增长40.7%。基础设施类项目投资比重仍占据半壁江山。全州基础设施行业上报投资同比增长23.0%,占投资总额的53.1%。民生投资增长近一倍。民生投资同比增长86.6%,增速比1-4月提高90.6个百分点,占投资总额的17.9%。其中:房地产业同比增长81.4%,教育业同比增长106.5%;卫生和社会工作业同比增长125.9%。民间投资意愿回升,占总投比重过半。全州民间投资同比增长60.5%,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31.5个百分点,占总投资57.4%,比重比去年同期提高10.3个百分点,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三)服务业保持良好态势,企业营收大幅增长

1-4月,全州180家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67.43亿元,同比增长27.1%。企业利润有所提高全州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3亿元,增长2.7%。其他营利性服务业快速增长,全州56家规模以上其它营利性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21.7亿元,同比增长72.4%。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仍然是拉动主力,全州101家规模以上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企业共实现营业收入36.36亿元,占全部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的比重达到53.9%,同比增长11.5%。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长幅度较大,全州11家规模以上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共实现营业收入22.2亿元,同比增长57.6%。

(四)消费品市场持续恢复,餐饮业复苏势头强劲

1-5月,随着系列促消费政策持续发力显效,全州消费市场复苏态势持续。限额以上单位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32.67亿元,同比增长26.9%

措施具体消费活力显现。1-5月,各县市积极采取促消费“利民惠企”政策措施,加大扶持力度,千方百计减轻批零和住餐企业和个体经营户的负担,降低经营成本,同时大力培育新增商贸企业入库纳统,消费品市场呈现良好发展势头。昌吉市、阜康市、呼图壁、玛纳斯、奇台、吉木萨、木垒均实现快速增长,分别增长24.8%、21.6%、33.8%、24.5%、30.3%、64.9%、49.7%。

限上商品零售持续增长。一是基本生活类商品销售平稳发展。吃类商品零售额增长8.7%;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商品增长30.5%,日用品类商品增长48.6%。二是部分升级类商品亮点明显。随着居民品质化、个性化、多元化需求有效释放,升级类商品消费持续拓展,需求旺盛。金银珠宝类商品增长76.6%;书报杂志类商品增长85.4%;文化办公用品类商品增长133.7%;新能源汽车商品增长82.9%。三是石油类商品持续恢复增长。石油类商品迎来量价齐涨的态势,石油及制品类商品同比增长36.5%。

餐饮收入快速恢复。1-5月,随着餐饮业进入黄金消费季,休闲夜市、旅游用餐、堂食客流增大等因素带动,限额以上单位实现餐饮收入0.95亿元,同比增长53.3%。

(五)商品房销售市场趋暖,到位资金增速减缓

1-5月,商品房销售面积39.1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2.3%,增幅较上月提高2.4个百分点比2019年同期提高10.6个百分点;销售额21.34亿元,同比增长14.5%,增幅较上月提高7.5个百分点比2019年同期提高11.1个百分点县市商品房销售呈“四增三降”,其中昌吉市阜康市吉木萨尔县和木垒县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速超过去年同期水平,增速分别为15.7%、增长18倍、37.2%、95%;呼图壁县、玛纳斯县和奇台县销售情况不及去年同期,分别下降32.6%、49.2%、26.4%,市场复苏程度相对较弱房地产企业资金来源压力犹存。从房地产开发到位资金来源看,国内贷款、定金及预收款和个人按揭贷款同比下降,仅自筹资金保持增长态势,推动房地产开发到位资金速度增长缓慢。1-5月,本年实际到位资金24.2亿元,同比增长6.4%,增幅较上月回落36.9个百分点。销售回笼和金融贷款双双减速。

(六)财政收入较快增长,金融走势持续稳健

据财政部门数据显示。1-5月,全州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2.81亿元,同比增长20.5%。其中:完成税收收入42.02亿元,同比增长29.8%;非税收入10.79亿元,同比下降5.8%。从税收情况来看,13个税种中9个税种实现增长,其中:增值税、企业所得税、房产税、个人所得税、土地增值税分别实现15.80亿元、9.02亿元、2.84亿元、1.62亿元、1.1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5.1%、59.9%、19.12%、36.2%、70.53%。非税收入5.97亿元,下降3.4%,降幅较上月扩大14.5个百分点。全州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02.98亿元,同比下降4.1%。

金融市场存贷平稳截至5月末,因疫情风险预期改善,消费、购房等大幅增加资金市场流动性充足,利率上升空间较小,城镇居民将活期存款投资为理财、基金、贵金属等收益较高产品,因此活期存款下降较多。加之企业已恢复正常的生产运行,产销衔接,资金回笼较快,贷款需求低。5月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677.09亿元,比上月增加13.48亿元,环比增长0.81%。各项贷款余额1605.01亿元,比上月减少3.48亿元,环比下降0.22%。住户贷款余额531.25亿元,比上月增加3.44亿元,环比增长0.65%;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余额1062.62亿元,比上月减少6.74亿元,环比下降0.63%。

居民消费价格基本平稳,工业生产者价格下降。1-5月,我州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2%。5月当月同比上涨1.4%,环比下降0.5个百分点。分类别看,食品烟酒价格同比上涨1.2%,其中,粮食下降0.7%,鲜菜上涨1.8%,畜肉价格上涨3.7%。食品类价格平稳可控。衣着下降2.5%,教育文化和娱乐下降0.5%,医疗保健下降0.6%。全国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较上年同期上涨9.0%,涨幅比4月份扩大2.2个百分点环比上涨1.6%。全年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较上年同期上涨12.5%,涨幅比4月份扩大3.5个百分点环比上涨1.9%

二、我州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市场机遇和风险并存。随着经济持续性强劲恢复,带来了好于预期的市场表现,然而着眼国际风云变幻,国际经济大环境仍然存在一定的变数,国内经济高质量发展带来的深刻变革,对大宗商品的价格和需求都存在一定的不可预见性风险。然而面对市场多元化的需求和不可控风险,我州企业产业链相对较短,大宗商品供应多为基础性原材料,应对市场风险能力和供求价格话语权较弱,同时伴随安全生产等压力,经济运行存在一定的下行风险。

(二)投资对经济的拉动减弱。本年,新开工项目下降。1-5月,全州投资今年新开工项目70个,比去年同期减少45个,同比下降39.1%;投资额同比下降53.7%。应付工程款大幅增长。全州投资有应付工程的项目37家,比去年同期增加21家,同比增长131.3%;应付工程款同比增长72.1%。

(三)消费动能外流严重。当前服装、化妆品、日用百货等消费向线上转移,对实体消费市场的挤压作用明显,昌吉州线上消费平台少,消费不断向内地电商流失。1-5月,限额以上实现网零售额0.1亿元同比下降66.8%,占比不足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1%1-4月,全州快递量1001.48万件,同比增长43.74%,快递揽收量323.16万件,净流为678.32万件,消费动能外流现象严重。

三、下一阶段经济发展建议

(一)推进工业高质量发展,变利润为投资。今年,大宗商品量价齐涨,重工业企业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尤其是电解铝、多晶硅等商品更是价格持续走高,市场前景更为看好。但是促进产品多元化、附加值持续提升依然是工业高质量发展的瓶颈。随着今年企业取得较好利润,可配套相关政策支持,鼓励企业将丰厚利润用于投资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提高综合竞争力,尤其是多晶硅产业,目前,我州集多晶硅产业的工业硅生产、提纯、切片产业工艺于一体,针对目前多晶硅产业链,仅剩多晶硅切片组装一个环节,即可达全产业链生产,推进相关企业用利润变投资,继续延伸多晶硅产业链,打造全硅产业链的昌吉“硅谷”,有效改善我州工业原材料供应的低附加值产业现状,实现本商转招商,有助于我州工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二)加大项目工作推动力度。力争今年未开工项目尽快开工建设。定期对项目进行工作推进协调,帮助解决项目推进、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形成推动项目工作的强大合力,为后续投资增量提供动力。加大项目资金扶持力度。持续加大政府的投资力度,逐步提高预算内投资比重,保持新增专项债发行规模稳定,为全州投资项目提供稳定可靠的建设资金来源。调动银行等各类金融资本的积极性,适度放宽对小微企业项目贷款风险监管的容忍度,公平、公正对待各类投资主体,为企业投资提供资金保障。

(三)抓融合提品质增动能。商超及百货零售单位应立足自身业态发展现状,充分发挥方便、利民等特有优势,适应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新需求,拓展更能满足消费者追求差异化的商品与服务,向“品质、品味、品格”升级。同时,多方涉足业态跨界,如超市+餐饮,超市+娱乐休闲,实现有效创新。全国电子商务与传统经济进一步融合,呈现出多元化、无边界化、服务化、全球化的发展趋势。网购已经融入千家万户,电子商务在带动创新创业、促进新旧动能转换、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昌吉州有关电商服务职能部门要加大本地电商与传统商贸融合的推进,针对电商消费不限人群、不限人流、不限时间等优势,引导商贸单位开展线上线下销售融合发展,增加商贸经济发展新动能。(昌吉州统计局综合科 马双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