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昌吉州消费品市场呈现总体平稳的运行态势,零售额平稳增长,消费结构变化明显,升级消费类商品保持快速增长,全州消费品市场保持了平稳有序的健康态势。
一、消费品市场运行特点
(一)消费品市场稳中趋缓。昌吉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5.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增长速度同比下降1.4个百分点。全州208家限额以上单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3亿元,占全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1.7%,同比下降2.6%。
(二)商品零售拉动增长作用突出。从消费形态看,全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商品零售收入114.8亿元,同比增长6.9%,对全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贡献达到84.8%,拉动全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5个百分点;餐饮收入20.6亿元,增长7.7%,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的贡献率为15.2%,拉动全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个百分点。
(三)乡村消费市场增速较城镇领先1.5个百分点。在居民消费能力不断增强和消费环境持续优化,农作物生产活动随时令不断加强等多因素促进下,城乡消费品市场均保持了平稳增长,城镇消费总量是乡村7.7倍,但乡村增速略高于城镇。上半年,全州城镇地区实现零售额119.8亿元,同比增长6.7%,其中城区实现零售额115.3亿元,同比增长3.2%;乡村地区实现零售额15.6亿元,同比增长9.2%。
(四)基本生活类商品增长幅度分化。吃(粮油、食品类)、穿(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用(日用品类)分别实现零售额2.5亿元、2.7亿元、0.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9.1%、2.8%、10.7%。基本生活类拉动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3个百分点,比一季度下降1.4个百分点。
(五)升级消费类商品亮点频现。随着生活品质和消费水平的逐步提升,大部分消费升级类商品增长较快。体育娱乐用品类、金银珠宝类、烟酒类、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化妆品类、饮料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25.1%、17.3%、7.4%、10.7%、7.7%、11%。但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深层次发展,各大视频网站、报刊杂志移动终端平台兴起,电子报刊推送及音视频方式播报,影像制品在线购买观看成为了新时代主流消费方式,造成书报杂志类、电子出版物及音像制品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分别下降30%和39.7%。
(六)石油及制品类增长放缓。上半年,全州限上石油及制品类商品实现零售额7.1亿元,同比增长9.5%,比一季度下降18.2个百分点,拉动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14.6个百分点,比一季度下降2.5个百分点,对限上零售额增长贡献大幅减弱。
二、消费品市场存在的问题
(一)房地产业关联类商品走势低迷。上半年,房地产业完成开发投资23.75亿元,同比下降56.6%;完成销售面积47.44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5.8%。受上述影响,房地产配套产业趋同下滑。全州限额以上五金和电料类、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家具类同比分别下降57.3%、55%、21.1%,下拉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2.6个百分点。
(二)汽车类商品销售继续回落。随着汽车保有量趋于饱和,汽车新增需求趋向减小。加之汽车产品更新换代加快,国产汽车业竞争加剧,使汽车市场价格不断拉低。上半年,汽车类商品零售额9.8亿元,同比下降13.3 %,降幅较上季度扩大9.2个百分点。汽车类商品占限上批零业零售额35%,下拉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5.2个百分点,影响较大。
(三)网上零售趋势不容乐观。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电子网络购物持续低迷,上半年,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通过互联网实现商品零售额210.5万元,同比下降80.1%,降幅较一季度收窄1.6个百分点。通讯器材类商品零售额465.8万元,同比下降2.9%。同时由于农村消费领域基础设施薄弱,交通邮电、物流终端服务始终无法有效覆盖,村民网络消费知识储备不足等,导致电商等新兴业态向农村市场的渗透不足,制约了农村居民有效需求的实现。
三、对策建议
(一)培育和激发消费潜力。积极培育消费热点,优化消费结构。在满足居民衣食住行等基本消费的基础上,不断优化居民消费结构,拓展消费领域,大力培育绿色、健康、休闲、养老、医疗、教育等服务性消费,在消费产品个性化、多样化上下功夫,多层次、多渠道激发新的消费热点。进一步创新商业模式,促进消费升级。积极引导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利用电子商务平台开展网络营销,创新服务模式;支持百货商场、连锁企业、专业市场等传统流通企业依托线下资源优势开展电子商务,实现线上线下资源互补和应用协同。
(二)加快产业融合凸显旅游带动。继续加强“一二三”产业融合步伐,培养具有特色旅游景点和旅游热点,推动发展旅游景区配套服务站点的建立和管理,进一步规范市场竞争秩序,不断增强旅游业对于零售、住宿、餐饮企业的辐射带动力度。打造昌吉特色消费市场,留住本地消费,吸引外地消费群体。注重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针对城乡消费的不同群体和特点,选择旅游、教育、文化、信息、通信、汽车及住房等进行差别化供给,培育新的消费热点,提高消费层次,推动消费市场健康发展。
(三)形成多元化消费格局。充分发挥政策的引导作用,一方面对现有入统企业加大帮扶力度,继续发挥传统优势的支撑作用。另一方面加强限上企业的培育和入统,尤其是新兴企业的入统,逐步改善现有的消费结构,拓展新的消费热点,形成多点支撑的消费市场格局。动态管理批发企业,保持行业发展活力。真正学懂学透中央及自治区文件指示精神,不断新增、鼓励、扶持那些符合政策精神、具有较强发展潜力、符合当前和未来发展趋势的现有限上批发企业和未来目标新增企业。
上一篇: 一季度昌吉州规模以...
下一篇: 1-3月昌吉州消费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