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月昌吉州规模以上服务业经济运行分析
1-8月份,全州规模以上服务业总体呈现良好发展态势,营业收入及从业人员稳步增长,营业利润降幅逐月收窄,企业税负明显降低,但新兴服务业发展不足,转型升级有待加快。
一、规模以上服务业总体运行情况
(一)营业收入稳步增长。全州88家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48.5亿元,同比增长32.3%,增速比1-5月、1-6月和1-7月分别提高4.1、3.9和0.5个百分比。从服务类型来看,生产性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41.3 %;生活性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7.8%。从行业门类来看,营业收入增长较快的行业为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以及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28.5亿元、1.1亿元和3.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8.5%、38.2%和35.0%。
(二)营业利润降幅逐月收窄。全州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利润2.9亿元,同比下降37.7%,降幅比1-5月、1-6月和1-7月分别收窄17.2、16.0和9.8个百分比。其中,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同比下降43.4,%,降幅比上月收窄39个百分点;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同比下降34.2%,降幅比上月收窄34.5个百分点。
(三)从事服务业活动的从业人员和应付职工薪酬稳步增长。全州从事服务业活动的平均从业人数为1.3万人,同比增长3.9%,增幅比上月提高2.2个百分点。从业人数增长最快的行业为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同比增长57.3%,主要由于新疆丝绸之路文化旅游有限公司增加演职人员所致。应付职工薪酬为4.8亿元,同比增长4.2%,增幅比上月提高1.5个百分点。应付职工薪酬增长最快的行业为卫生和社会工作业,同比增长48.1%,主要由于长宁医院因业务需要聘请了多名医护人员,工资调整所致。
(四)企业税负明显降低。随着全面实施“营改增”政策的逐步落地,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税收减负效应逐渐显现。全州规模以上服务业三项税金之和为1.1亿元,同比下降19.8%。其中,营业税金及附加1631.4万元,同比下降5.2%;管理费用中的税金684.1万元,同比下降35.6%;应交增值税8767.0万元,同比下降20.6%。
(五)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速高于全部营业收入增速。全州其他营利性服务业企业31家,占全部规模以上服务业的比重为35.2%,实现营业收入6.5亿元,同比增长54.7%,增幅比全部营业收入高出22.4个百分点。其中,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企业23家,实现营业收入3.8亿元,同比增长35.0%,占规模以上其他营利性服务业收入的比重为58.5%,贡献率为42.9%,拉动增长23.5个百分点。
二、规模以上服务业运行中需要关注的问题
(一)企业分布不平衡。从行业大类看,企业数量最多的为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29家、占总数的比重为33.0%,数量最少的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以及卫生和社会工作业各1家,没有形成规模化效应,竞争能力不强,集聚度相对比较薄弱。分县市看,企业数量最多的为昌吉市49家,占总数的比重为55.7%。其余县市均少于15家,最少的为木垒县只有1家。
(二)成本及费用增长较快,亏损企业较多。全州88家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亏损企业42家,亏损面为47.7%,主要由于成本及费用较高,导致营业利润下降。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成本38.1亿元,同比增长42.3%。其中成本增长最快的行业为道路运输业,主要受轮胎等材料价格上涨以及业务量增加等因素的影响,同比增长81.7%。从各项费用来看,财务费用3.7亿元,同比增长3.0倍,其中财务费用超过100万元的企业有14家,主要由于企业为扩大生产增加融资项目和贷款,贷款利息增加导致财务费用增加;管理费用3.5亿元,同比增长16.9%,主要由于管理人员增加、固定资产折旧增加以及房地产税、车船使用税、印花税、土地使用税的增加;销售费用1.8亿元,同比增长12.9%,主要由于企业为加大品牌效应做大量宣传,广告费增加导致销售费用增加。
(三)新兴服务业发展不足,内部结构有待调整。从行业结构分析,劳动密集型、技术含量较低的传统服务业比重高,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营业收入占规模以上服务业总收入的58.7%,贡献率为78.6%,占绝对主导地位。而新兴和现代服务业比重低,整体竞争力不强,高附加值、技术知识密集型为主的专业技术服务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娱乐业等现代服务业总量不大,发展也相对滞后,服务业的内部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
三、促进服务业健康快速发展的建议
(一)加强对服务业企业的政策扶持。在经济新常态下,要加快发展服务业,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各级政府和行业相关部门要出台一系列促进服务业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比如从融资方面、财政和税收方面、人才和技术引进方面以及各种软硬环境建设方面等,让企业有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促进各种服务业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在增加规模以上企业总量的基础上,促进服务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二)加快发展新兴服务业,促进服务业转型发展。新兴服务业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对我州服务业的经济增长具有重要作用。但目前,我州传统服务业仍占有主导地位。因此要着重发展以信息、科技、商务服务为代表的新兴服务业,促进服务业产业层次优化,为我州服务业的经济增长注入新鲜血液;同时,要加大对传统服务业的优化升级,通过经营方式、渠道的改革创新,培育一批具有高竞争力、高盈利能力的品牌企业,打造服务业的品牌效应,提高服务业质量水平。
(三)统筹规划、优化布局,扩大服务业发展规模。服务业行业众多、各行业性质差异较大,要实现服务业又好又快发展,必须科学布局,统筹协调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促进地区和行业的协调发展。一方面整合资源,拓展发展空间,加快服务业的行业结构优化升级,全面提升服务业整体质量和水平。另一方面各县市要形成功能明确、产业特色鲜明,配套服务完善的服务业发展格局,逐步缩小各县市差距。(州统计局综合科 金鸽)
上一篇: 能耗增长势头回落 ...
下一篇: 1-3月昌吉州消费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