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什么是膏方?
中药的剂型有很多。除我们最为熟知的汤药(汤剂)外,中药还有丸、散、膏、丹、酒、露等剂型。其中,膏就是我们所说的膏方,又名膏剂。
膏剂是用药物加水,反复煎熬,去药渣后浓缩药汁,再加入糖类和胶类收膏而成的稠粘药物,因起滋补作用,所以常称作“膏滋”,其煎熬的药方称膏方。
02为什么膏方要在医生指导下吃?
膏滋方是辨证论治的,不是随意开列的,不分虚实,不分气血阴阳、不分脏腑,盲目滥补,是非常有害的。
要由有经验的中医,通过望、闻、问、切,根据病人的症状、病史、体质、年龄、脉搏、舌苔,还要参照体检中出现的各种指标而进行辨病、辨证论治,实行个体化治疗,也就是一人一方,不能一膏多人服用。
药物的用量也是因人而异,温燥太过则易伤阴液,寒凉过分则易伤及阳气。
正式服用膏滋时,一般常先服用开路方。
03膏方的方子为什么普遍比较大?
膏方方子中药物的味数,大多在30~40味,甚至更多,数量是比较大的。
有人说,膏方无非就补益嘛,人参补气,阿胶补血,我要补气血的话,吃它俩就行了,为什么要吃那么大的膏方方子呢?
膏方方子大,正是膏方功效显著的关键。以人参、阿胶等滋补之点,仅限局部,如人参补气,阿胶补血,再集合多种药物,才能做到面面俱到,一齐着力。
当然,膏方方子虽大,但不是多多益善,每一味药都医生根据患者的实际需求加入的。
04服用膏方有什么禁忌吗?
对于急性病患者,如急性炎症患者,应先治急性病,抗感染治疗;慢性病急性发作,如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也宜先治疗后再服用膏方。危重病患者,病情变化多端者不宜服用。
痰湿太重者,不宜滋补,先要化痰止嗽,病情稳定后方可服用。
腹胀腹泻,胃纳少进,恶心呕吐,舌苔厚腻者,先要治病,才能进补。
服用膏滋时,忌食萝卜,因膏滋有补益之品较多,而萝卜是消食之品,补品尚未消化吸收而已排泄了,降低了膏方疗效。
服膏滋时,不宜用茶叶水冲饮,因茶叶含鞣酸,能解药性,影响疗效,绿豆也能解药性不宜食用。
忌食生冷、辛辣刺激食品及太温性食品,忌海鲜虾蟹,以防过敏,影响服膏。忌食不易消化的食品,如过腻、过甜、过硬、油炸等食品,宜食易消化之品,让膏滋充分发挥作用。
05为什么说秋冬最宜服用膏方?
俗话说:“秋冬进补,来年打虎。”
秋冬,尤其是秋末和冬季,是服膏方最佳时节。因为秋冬季节,人体的阳气是往里收的,其消化吸收能力是最强的。
但是,这不意味着春夏就不能吃膏方了,一年四季都能吃膏方。春夏也有虚损之症,也需要膏方调养,只是从效果来讲,秋冬更好些。
06膏方该怎么服用?
常人在冬至后第一个九天称头九,开始服用,第十天至第十八天为二九,以此类推到五九、六九,其实并不需要这样限制,只要需要也可提前服用,乃至一个冬季也可服用二料膏滋。
当今时代,因有冰箱可贮藏,只要病情需要,任何季节都可制膏调治。
服用膏滋,原则上是早晚空腹各一次,初服可每次半匙,约量5~10g,小剂量开始,逐步增加,每次可达10~15g。
要以当天开水调化后饮下,如膏滋较稠可以隔水蒸化后服用。取膏滋的汤匙一定要开水烫过,揩干,在固定一处取膏。
07服用膏方期间,出现不适怎么办?
最保险的方法是,问开方的医生。尤其是比较严重的不适,一定要找医生。
如果是一些轻微的、常见的不适,可以用一些简单的食疗来缓解。比如:
服膏方后有胀满的感觉,甚至易于泄泻。这说明患者的肠胃功能较弱,而膏方中滋阴药太重,过于滋腻。这种情况,我们可以喝些砂仁、陈皮煮的水,以行气解腻。
有的人吃了膏方后,容易口渴或眼睛红肿,这可能是膏方中补阳的药太重,不太严重的,我们可以喝些菊花茶来缓解。
08
膏方收膏和调味会用到糖或蜜,那糖尿病人怎么办?对于糖尿病患者担心膏方中糖量过大的问题,目前主要有两种解决方法:
第一种,收膏时,用木糖醇代替糖或蜂蜜。
第二种,做清膏,即制膏过程中,不加入胶类、糖类,直接收膏。
09哪些人群最适合服用膏方?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膏方主要适合虚损的患者。转化成现代的病名,即用于各种慢性病、手术后恢复期、亚健康等人群的调理治病。
关于慢性病,膏方常用于:
内科的冠心病、高血压、支气管哮喘、慢性胃炎等;
妇科的痛经、不孕症、乳腺病、产后体虚等;
儿科的小儿哮喘、厌食、多动症等。
再者,手术后的患者多气血亏虚,适合膏方调理,加速康复。
亚健康人群,指容易出现疲劳、失眠、食欲不振,或妇女月经不调等,但未发现器质性疾病,即属亚健康。现代社会,年轻人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不少。
还有,根据中医体质学说,有的人偏阳虚,有的人偏阴虚,有的人偏湿热等等,都可以用膏方来补偏和调理。
10膏药属于膏方吗?
严格来说,膏剂有内服和外用之分。我们前面讲的都是内服的膏剂。而外用膏剂,即我们常说的膏药,包括三伏贴、三九贴,也算是膏药的一种。
上一篇: 国家卫健委:加大对...
下一篇: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