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奇台县半截沟镇腰站子村,农机手驾驶联合收割机参加小麦机收减损技能比赛。 □何龙摄
6月24日,昌吉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昌吉慧尔智联生态有限公司,员工用机械搬运液体肥。 □何龙摄
8月7日,呼图壁县二十里店镇十四户村,番茄收获机正在采收番茄。 □何龙摄
金秋九月,庭州大地裹着果香粮韵,唱响丰收欢歌。
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即将到来,以“庆农业丰收 享美好生活”为主题的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新疆主场活动将在昌吉回族自治州举行。恰逢自治区成立70周年,庭州田畴与村落间,喜庆的氛围与粮果香甜交织漫溢。
昌吉州锚定“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目标,以全链深耕固根基,用科技赋能兴百业,大力推进“三农”工作高质量发展,浓墨重彩描绘出新时代丰收图景--农村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9万元;冬小麦连片种植单产接连刷新全疆百亩、千亩、万亩、十万亩纪录;农产品加工业产值突破600亿元;83个自治区美丽宜居村各展风姿……
放眼庭州,棉花洁白、玉米饱满、葡萄晶莹……这一幅幅金秋丰收图景,是对耕耘的致敬,更是对收获的礼赞。
底色亮 粮安根基牢
9月8日,昌吉市榆树沟镇勇进村,种植户马海兵的300多亩制种玉米迎来丰收,他剥开一穗饱满的玉米说:“预计亩产近800公斤,按订单价算,每亩收益约3200元,纯收入较去年每亩增加200元。”
这些年,马海兵应用了密植调控、水肥管理等技术,全程有农技人员指导。同时,提前与种企签了订单,产品完全不愁销路。
今年,昌吉州玉米种植首次实现密植精准调控技术全覆盖,通过科学控苗、精准施肥,每株玉米都喝足了“营养”。
7月,昌吉州小麦机收减损技能大比武在奇台县半截沟镇腰站子村开赛。全州9名农机手同台竞技,争当粮食丰收“隐形英雄”。最终,奇台县农机手陈小刚以机收损失率0.039%拔得头筹。
机收损失率藏着大账。今年昌吉州种植粮食作物332.47万亩,全年粮食总产不低于155万吨。粮食机收损失率每降低1%,相当于多收获粮食1.5万吨、新增土地3万亩左右。今年,昌吉州夏收降低机收损耗效果显著,机收损失率控制在2%以内。
如今,北斗导航收割机、无人机植保成为昌吉州农业种植的标配,玉米、小麦、棉花实现全程机械化,农林牧渔综合机械化率85.03%、种植业98.5%,均为全疆领先;废旧地膜机械化回收模式成功入选“全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典型模式”。
丰产背后,是扎实根基。今年,昌吉州把农田建设“双百工程”纳入民生实事,推进“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建成530万亩高标准农田,69.2%的永久基本农田实现“旱能灌、涝能排”。
水利配套再升级。昌吉州新建、修复2106公里末级渠系,为350万亩农田输送“精准营养水”;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0.666,全国领先。
春发其华,秋收其实。今年,昌吉州320万亩粮田预计总产破200万吨,全疆最大的面粉加工基地已经投用;《奇台县强化全要素支撑建好天山北麓“绿色粮仓”》入选全国农业绿色发展典型案例,为粮食丰产提供了可复制的“昌吉方案”。
粮袋子鼓了,托稳“肉篮子”“奶罐子”。昌吉州科学布局牛羊猪禽特五大基地,出台《昌吉州稳定和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全年改良牛羊80万头只,高产优质奶牛存栏量占全疆半数以上,奶产量达30万吨,稳居全疆首位;8家养殖场获国家生猪产能调控基地认证,畜禽规模养殖场超320家,畜牧业标准化、规模化水平居全疆前列,为乡村振兴筑起了坚实基础。
成色足 产业链条优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硬核支撑。昌吉州通过全链培育、强主体、优布局,让产业成色更足,“链条”更韧。
9月3日,位于昌吉市的一家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的11条生产线满负荷运转,番茄经加工后灌装成桶,发往国内外。“我们公司每年拿出3%的营收搞研发,已推出36款产品。”该公司总经理助理安利说。
近年来,昌吉州集聚14家番茄制品企业,打响笑厨、中粮屯河等30余个品牌,全产业链产值达25亿元,今年预计加工番茄制品15万吨。
产业要兴,主体先强。昌吉州培育州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01家,数量全疆第一,农产品加工业产值突破600亿元,培育出奇台县丰裕农业服务专业合作社等国家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示范基地。
金秋九月,九圣禾农业发展玛纳斯有限公司员工驻守昌吉市周边基地,忙着采收制种玉米,全力保障籽粒品质稳定。
“我们依托前沿生物育种技术,引进千余份冬小麦育种材料,育出‘新粮158’‘新粮607’等品种,累计推广超50万亩,年种子加工能力稳定在2万吨左右。”九圣禾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九圣禾研究院西北小麦中心科研主管严康说。
种业是农业“芯片”。昌吉州建设了4个国家级玉米制种基地、5个区域性小麦、西甜瓜、蔬菜良种繁育基地,74家种子企业中,“育繁推一体化”国家级企业、国家种业补短板阵型企业数量分别占全疆的66%、60%;2024年出台《昌吉回族自治州促进农作物种子产业发展条例》,制种面积稳定在100万亩,年供种量占全疆30%,优质畜禽种源占60%;举办十届新疆(昌吉)种子展示交流会,成为西北种业创新高地。
主体强则布局优。昌吉州培育粮食和食品加工、棉花和纺织服装、绿色畜牧产品和优质果蔬三大百亿级产业集群,形成“多点支撑、链式发展”格局。新疆昌吉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落地,建成2个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获批3个自治区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投用4个国家级产业强镇;鹤沣生物30万吨生物制糖等35个延链补链项目正在推进。
产业强则品牌亮。“泰昆”“笑厨”“西域春”等品牌享誉全疆;“奇台面粉”获评全国面粉类国家级农产品地理标志示范样板,入选全国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木垒羊肉、木垒鹰嘴豆、奇台面粉列入中国农业品牌目录2024年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名单;35种农产品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82个名特优新农产品纳入“品味新疆”品牌名录。
品牌赋能下,昌吉农民75%收入来自农业产业化,真正实现“产业优、农民富”。
颜色美 乡村画卷秀
夏日,走进玛纳斯县广东地乡小海子村,徽派民居错落成排,藕田铺展粉白花海,太阳能路灯照亮彩绘墙画,分类垃圾桶旁串串红开得正艳,沥青乡村道路通向家家户户。
小海子村的美,不止在风景里。
红色记忆收藏馆吸引研学团队驻足,富硒辣椒田铺成亮眼的“红地毯”……小海子村毗邻玛纳斯国家湿地公园,依托跳鱼岛景区,把“红”与“绿”融得恰到好处。
“节假日日接待游客上千人,今年景区收入预计突破40万元。”新疆跳鱼岛开发管理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刘红伟说。
这样的美丽图景已在庭州大地铺展。今年昌吉州22个自治区美丽宜居村建设正酣,目前累计建成83个。各村紧扣产业好、生态好、治理好等“八个好”指标,或非遗进庭院,或挖掘“土特产”潜力,或优化民生服务,各美其美。
今年,昌吉州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统筹16.3亿元推进乡村建设“183”行动,补齐农村道路、人居环境、教育医疗养老等基础设施短板。玛纳斯县、昌吉市入选“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木垒哈萨克自治县获评“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
人居环境的改善,还藏在一组组暖心数据里。昌吉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四季战役”不断档。目前,全州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已达70%,所有行政村都实现垃圾集中收集,生活垃圾处理率99%,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43%,村民人居舒适度节节攀升。
数字见证变化,制度筑牢根基,创新更添活力。“十四五”以来,昌吉州率先出台《昌吉回族自治州乡村治理促进条例(试行)》等法规,吉木萨尔县“健康+养生”农村互助养老、阜康市“名医基层工作室”、“和安”品牌矛盾调解等创新做法,都成为全国典型案例。
“丰收节是对耕耘的礼赞,更是对未来的期许。”昌吉州党委农办主任、昌吉州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王星雷表示,昌吉州将继续以“千万工程”为指引,锚定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持续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深化农业全产业链发展,提升乡村治理效能,让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在新时代的庭州大地绽放更加绚烂的光彩。
春种夏耘,秋收冬藏。粮满仓、业兴旺、村如画,庭州的丰收故事,正在青山绿水间续写岁岁年年的希望。
(王薇)
上一篇: 韩俊在农业农村部直...
下一篇: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