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页面:首页 »  部门动态 »  部门要闻
五谷丰登满庭州——昌吉州各县市丰收动态速递(一)
发布日期: 2025-09-14 19:24:58 来源:昌吉农业微信公众号 浏览次数: 文章字号:

阜康市城关镇红薯喜丰收 田间收获忙

眼下,阜康市城关镇冰湖村的160余亩红薯迎来丰收。张新珍摄

昌吉日报讯  通讯员张新珍、张随香报道:眼下,阜康市城关镇冰湖村的160余亩红薯迎来丰收。当地农民抢抓晴好天气收获红薯,田间地头一派繁忙。

随着红薯收割机在田地里来回穿梭,一个个色泽红润、体态饱满的红薯破土而出,均匀地铺排在田垄上。村民们紧随其后,有序地清理着红薯表面的沙土,并按照大小分拣,装箱入车。种植户张有忠高兴地说:“我们的红薯个头大、品相好、甜度高。我今年种了30多亩‘西瓜红’,主要销往奇台县、木垒县、吉木萨尔县、阿勒泰市及周边市场,还有很多商家直接到地头收购,预计9月底就能全部收完。”

近年来,阜康市紧紧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将特色种植业作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抓手,并将这一特色产业做大做强,推动阜康经济高质量发展。如今,特色种植已成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一把“金钥匙”。


昌吉农高区“智能采收”刷新番茄产业效率

丝路昌吉/昌吉州融媒体中心讯(实习记者 马军 通讯员 侯路平报道)近日,昌吉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以下简称昌吉国家农高区)迎来加工番茄采收季。广袤田间,机械轰鸣忙采收;生产线上,设备全开,运转有序。从地头采收至工厂加工,整个产业链条高效协同,以一连串令人瞩目的数据,勾勒出一幅“产量提升、效益增长”的现代农业喜人画卷。

在老龙河加工番茄种植基地,5000亩番茄陆续成熟,宛如一片炽热的红色海洋,成为秋日最动人的风景。今年,该基地全面推行机械化智能采收模式,显著提升了作业效率。据了解,单台采收设备日均作业面积达120亩,相当于160名劳动力一天的采摘量,使每亩采收成本直接降低100元。“我们今年早早便与番茄加工企业签订了订单协议,从品种选育、田间管理,到成熟采收,实现了全流程机械化操作。这不仅大幅减轻了劳动负担,也彻底解决了销售的后顾之忧,真正实现了降本增效。”种植户李建说。昌吉国家农高区统筹调度采收机械与运输车辆,坚持“成熟一批、采收一批”的原则,确保新鲜番茄在最佳品质状态下迅速送往加工厂,既保障原料品质,又不误农时。

近日,昌吉国家农高区加工番茄迎来丰收旺季,田间机械轰鸣采收忙。通讯员侯路平 摄

采收端喜获丰收,加工端也同步“火力全开”。作为该地区番茄加工的重要企业,新茄食品有限公司11条生产线正满负荷运转,每日鲜番茄处理能力突破10000吨,年产能稳定在20万吨。在今年生产季,该企业计划加工鲜番茄18万吨,预计生产番茄酱及各类衍生制品5万吨,其中部分产品将远销新西兰、泰国、阿联酋等国际市场。

在昌吉国家农高区榆泉产业园的集群基地中,一条新引进的意大利小包装罐生产线尤为引人注目。通过前处理工艺的优化,番茄酱的茄红素含量稳定保持在180mg/100g以上,产品品质直接对标欧盟标准。新疆新茄食品公司常务副总刘伟介绍:“我们每年将营业收入的3%投入研发,目前已成功推出有机番茄块、大果粒番茄汁等36款产品。不断丰富的产品矩阵,显著增强了‘新疆番茄’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

据了解,昌吉国家农高区通过“农户+基地+企业”的紧密协作模式,不仅实现了加工番茄从播种、管理到采收的全流程机械化与智能化,更以订单农业有效连接产销两端,化解市场风险,提升产业效益。从引进高产、耐逆性强的新品种,到提供全生长周期的农技指导,昌吉国家农高区不断推动番茄产业向标准化、品牌化和高附加值方向迈进。

如今,加工番茄已成为带动本地农户增收的“黄金产业”,一串串饱满的红色果实,正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为农户带来更安稳的收入保障。放眼未来,昌吉国家农高区将继续深化农业科技集成应用,拓展精深加工布局,强化“产学研”合作机制,推动番茄产业从“高产导向”转向“质量与效益并重”,进一步增强“新疆番茄”品牌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吉木萨尔县北庭镇3200亩油葵喜获丰收

昌吉日报讯  通讯员钟丽萍报道:金秋九月,硕果飘香。眼下,在吉木萨尔县北庭镇的油葵种植基地,3200亩油葵正迎来集中采收期,田间地头处处洋溢着喜悦的丰收氛围。

在北庭镇西上湖村的油葵采收现场,多台油葵收割机正穿梭作业。伴随着机械的轰鸣,金黄饱满的油葵盘被迅速切割、脱粒,粒粒油葵籽源源不断地流入储粮仓。完成收割后的秸秆则被粉碎还田,实现了资源的绿色循环。工人们分工协作、配合默契。一部分工人紧随收割机清理散落的油葵籽盘,另一部分工人负责将收获的油葵籽转运至运输车,同时还在临时晾晒点进行摊晒和筛选工作,确保每一粒油葵籽品质达标、颗粒归仓。

近年来,北庭镇积极引导村民流转分散耕地,由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统一规划。同时依托农机专业合作社,提供全链条农业社会化服务,并与企业签订订单协议,稳定产销衔接,有效降低种植风险,提升农业综合收益,走出了一条集体与农户“双赢”的发展之路。


吉木萨尔县大有镇“幸福香”也醉人

近日,在吉木萨尔县大有镇的苹果园里,果农在采摘苹果。巨佳辉摄

昌吉日报讯  通讯员巨佳辉报道:金秋时节,吉木萨尔县大有镇的苹果迎来丰收。连绵的果园中,饱满红润的果实缀满枝头,空气里浸润着清甜的果香。果农们穿梭于林间,熟练地进行采摘、分拣和装箱。

近年来,大有镇积极引导村民发展特色林果产业,通过引进优良品种、推广绿色种植技术,并由镇农业发展服务中心提供到户指导,全方位提升苹果的品质与产量。

与此同时,大有镇依托苹果产业大力推进农旅融合,吸引大量游客前来体验采摘乐趣。“一边欣赏田园风光,一边亲手采摘苹果,感觉特别充实愉快。”乌鲁木齐游客张博高兴地说。

目前,大有镇苹果的种植面积已达500余亩,预计今年总产量将突破120吨。这颗小小的苹果,已成为带动村民增收、推动乡村振兴的“幸福果”。未来,大有镇将继续扩大特色林果种植规模,进一步深化农旅融合,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多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