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国两会召开前夕,全国人大代表、昌吉州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兽医师马亚楠深入农牧区一线,走访养殖户和企业,倾听群众心声,了解他们的急难愁盼,用实际行动架起党和群众之间的桥梁,为新疆畜牧业转型升级和农牧民增收致富贡献智慧与力量。
走访:先进养殖技术已在基层应用推广
随着天气逐渐变暖,昌吉州迎来春季产羔高峰期。这段时间,玛纳斯县凉州户镇养殖户陶生军的一百多只湖羊陆续进入产羔期,由于采用了腹腔镜人工授精技术,他家的母羊几乎都是一胎双羔。一只只可爱的羊羔落地,带来了致富的希望。“平时在护理和产羔房的控温上,你们要多操点心。还有产羔的时候,你们一定要把手套戴好,做好个人防护。”马亚楠一边观察刚产的春羔,一边给陶生军讲解注意事项。
今年37岁的马亚楠,从新疆农业大学兽医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先后在养殖企业、草原站、畜牧兽医局等多个单位工作过,现在是昌吉州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的一名高级兽医师。2023年,她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履职两年来,马亚楠充分发挥行业优势,深入农牧区、农牧民家中,倾听群众心声,了解他们的急难愁盼。围绕 “三农”工作,积极建言献策,提出了建立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支持新疆畜牧业产业化发展等建议,这些建议得到了国家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并在有关政策中得以体现。
调研:现代化良种繁育体系正在逐步构建
作为畜牧业的源头,良种决定了产业链的质量和效率。近日,记者走进日发新西域玛纳斯牧业有限公司的种羊基地,映入眼帘的是一幅现代化养殖的生动画面。基地内的每只羊都佩戴了智能终端设备,可实时记录其年龄、体重、性别以及后续的疫病防控、繁育和屠宰等信息,实现了从源头到终端的全程可追溯和信息化管理。标准化养殖程序井然有序,科学的饲养技术和先进的设备为种羊的健康成长创造了良好条件。2023年,基地成功创建为国家级布鲁氏菌病净化示范场,并计划在今年申报国家级无疫小区,进一步提升养殖场的生物安全水平。
调研中,马亚楠详细了解了该公司种羊基地的标准化养殖程序及未来的发展规划。公司目前种羊存栏2000多只,主要品种有黑、白萨福克种羊和黑、白杜泊种羊。为加快纯种繁育速度,公司通过高频繁殖、胚胎移植、人工授精等繁殖新技术,提高优良种羊的繁殖力,如今,该公司的种羊已经销售到了全国各地。
展望:探索服务“三农”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通过实地调研,马亚楠对昌吉州现代农业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也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她向记者介绍,作为新疆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引领区,昌吉州既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商品棉、制酱番茄、酿酒葡萄、制种生产基地,也是全疆核心的畜禽种源、肉蛋奶生产基地。
“50多种优质高效农作物在此繁茂生长,小麦、鲜奶、制种、葡萄酒产量分别占全疆的14%、23%、30%、40%。”马亚楠说,这些亮眼的数据,见证着昌吉州农牧业的雄厚实力,彰显了昌吉州在现代农业领域强有力的辐射带动作用。
如今,马亚楠关注的问题延伸到了农业农村、能源、交通、数字化等更广泛的领域。“今年的全国两会,我计划提交六个建议,分别是将新疆政府购买动物检疫协检服务纳入到中央财政支持范围的建议、关于增加农业生产领域燃煤设施清洁能源替代类型的建议,还有三条是关于支持准东发展的建议,包括加快打造现代煤化工产业示范区、再布局一条“疆电外送”输电通道、加快贯通提升“疆煤外运”铁路大通道建设。最后一条是关于将水痘疫苗纳入到国家免疫规划范围的建议。”马亚楠说。
走在田野乡间,马亚楠包里装满了干部群众对建设美丽新疆的期盼,也装满了她秉持初心、扎根基层、服务“三农”的信心和决心。
马亚楠说:“我会把群众的呼声带到全国两会上去,实事求是地反映民情民意,架起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连心桥’。同时,也希望我的建议能为助推新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促进农牧民大幅增收贡献力量。”(本报记者 朱丽君 刘思思)
·记者手记·
走进昌吉州的现代化养殖场,扑面而来的是勃勃生机。一群群健壮的牛羊,一排排先进的设备,一张张洋溢着喜悦的笑脸,无不诉说着这片土地上正在发生的巨变。
正是这场变革的见证者和参与者。作为一名基层兽医师,她扎根基层,用脚步丈量田野,用科技赋能产业。从推广先进养殖技术到构建良种繁育体系,从关注动物疫病防控到推动畜牧业绿色发展,她始终心系农牧民,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人大代表的职责与担当。
马亚楠是新时代基层代表的缩影。他们来自人民,代表人民,服务人民。他们用专业知识破解发展难题,用满腔热情助力乡村振兴。他们用实际行动证明,人大代表不仅是一个光荣的称号,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上一篇: 昌吉州召开人兽共患...
下一篇: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