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州“好房子”建设现状
现在有一部分人对住房的需求已经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人民群众对住房的功能、质量都有了新期待。在2025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好房子”首次被明确提出,标志着中国住房政策从“量”到“质”的转型。住建部部长倪虹在3月9日记者会上表示“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推动建设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好房子”。其核心在于通过标准升级、科技创新、设计优化等多维度重构居住品质,全面提升住宅全生命周期质量。
从我州群众购房分析户型来看,现阶段商品房销售主要以中、高端改善型客户为主,120㎡及以上户型销售占比约66%、140㎡以上大户型占比19%。从具体项目来看,目前我州购房者更注重居住品质,质量优质和环境优美的住宅受欢迎。例如特变世纪城项目更注重房屋的智能化和智慧化,居住的舒适度和安全性,已经成为购房者考虑的重要因素,该项目共466套,已售出345套。但和谐玫瑰国际项目,容积率高,户型传统,整个项目缺乏特色亮点,该项目共276套仅售出36套。
2025年以来,我州指导县市组织企业在新建项目中打造“好房子”示范项目,对按照《自治区好住房建设导则(征求意见稿)》,在新建项目规划、设计环节全面落实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相关标准的项目,将给予一定额度的奖补资金,通过提升住房品质,让人们住在这个房子里能够健康,舒心健康,预计下半年一些运用新产品、新材料、新工艺,不同面积、不同价位的“好房子”项目将逐步进入市场,更好地满足群众改善性住房需求。
二、全国范围内“好房子”标准制定情况
目前各省市结合地方特色,出台差异化政策,形成“住宅-小区-社区-城区”全链条建设标准体系。如《山西省推进“好房子”建设试点工作方案》,全国首创“四好建设”系统试点:联动“好房子、好小区、好社区、好城区”,覆盖居住全场景。量化指标严格:层高≥3米,绿色建材使用比例≥50%,高层住宅强制配置担架电梯;《吉林省好房子建设技术导则》,层高≥3米,推广地源热泵、太阳能光伏等低碳技术。《北京市平原多点地区“好房子”规划管理相关技术要点(试行)》,阳台及外饰面层不计入容积率,得房率提升至约90%。山东省12部门出台了《关于支持“好房子”建设的若干政策措施》,从规划、设计、融资、奖补支持等方面明确了“好房子”的推进措施。
三、向国家层面提出的政策建议
目前,全疆还没有统一的“好房子”规划建设标准,对“好房子”的定位、支持等措施还未出台,提出以下具体建议:
一是完善金融支持体系
当前,虽然各地积极推动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但部分房企仍面临融资难题。国家层面应进一步完善房地产金融政策,拓宽融资渠道。例如,设立房地产专项金融基金,针对积极建设 “好房子” 且符合一定标准的企业给予低息贷款支持,缓解企业资金压力,保障项目顺利推进。同时,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推出与 “好房子” 建设标准挂钩的信贷产品,对于达到绿色、智慧等高标准的项目,给予利率优惠、贷款额度提升等政策倾斜,激励企业提升住房建设品质。
二是统一标准与地方特色结合
国家已发布《住宅项目规范》等相关标准,但各地实际情况存在差异。建议国家在制定统一 “好房子” 标准框架的基础上,给予地方一定的灵活性,允许地方根据自身经济发展水平、气候条件、文化特色等因素,在建筑风格、配套设施等方面制定补充细则。如在气候寒冷地区,可在建筑保温性能标准上提出更高要求;在文化底蕴深厚地区,鼓励融入地方传统建筑元素,既保证全国 “好房子” 建设有基本遵循,又能体现地方特色,满足不同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
三是建立全国性 “好房子” 认证体系
为了让消费者更直观地识别 “好房子”,国家应建立全国统一的 “好房子” 认证体系。该体系涵盖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等多维度指标,通过专业评估机构对住房项目进行评估认证。获得认证的项目可在销售、宣传等方面享受政策支持,如税费减免、优先推荐等。同时,加强对认证过程的监管,确保认证的公正性和权威性,提升消费者对 “好房子” 的信任度,引导市场向高质量发展方向转变。
上一篇: 昌吉州房地产去库存...
下一篇: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