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页面:首页 »  部门动态 »  通知公告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拟审批公示(2025.4.29-4.30)钱6井
发布日期: 2025-04-29 12:31:44 来源: 昌吉州生态环境局 浏览次数: 文章字号:

昌吉回族自治州生态环境局关于20254月29拟作出的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批复决定的公示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经审议,我局拟对下列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作出批复决定。为保证此次审议工作的严肃性和公正性,现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的基本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期为2025年4月29日-2025年4月30日(2个工作日)。

监督电话:0994-2342132

传    真:0994-2357370

通讯地址:新疆昌吉市健康西路505号昌吉州生态环境局

邮    编:831100

序号

项目名称

建设地点

建设单位

环境影响评价机构

项目概况

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1

钱6井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奇台县五马场乡北山直属将军戈壁,具体位于将二矿鸣阳公司东北侧7.9km

中石化新疆新春石油开发有限责任公示

山东胜利建设监理股份有限公司

本次新钻钱6井一口,设计钻深5300m,完钻后进行试油,获取有关技术参数。项目采用三开制井身结构,一开、二开、三开段均使用水基钻井液体系。钻井期90d。试油期80d。项目总占地面积为23221㎡,均为临时占地。项目总投资5300万元,其中环保投资132.5万元。项目环评仅适用于工程钻试期,钻试结束后即封井或转为开发井。纳入区块产能开发工程中的,须另行组织区块及运营期环境影响评价。

(一)生态环境保护措施。严格落实《报告表》提出的各项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合理规划占地面积,尽量避让植被较多的区域,严格控制施工作业带宽度。对临时占地应依法办理征地手续,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生态经济补偿和恢复植被,严禁随意丢弃污染物,严禁施工人员捕猎野生动物。施工结束后及时恢复地貌原状。项目在建设过程中,严格落实各项管理规定,不得对项目所在区域生态环境和环境质量造成影响。

(二)大气污染防治措施。施工期加强管理,易起尘物料在运输、存放时加盖遮盖物,最大限度防止扬尘扩散;加强机械、车辆维护保养,优先使用新能源货车,非道路移动机械入场前须完成编码登记,同时建立车辆管理台账。施工期井场边界柴油发电机烟气、施工扬尘等污染物排放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限值要求;试油期伴生气经过液气分离后通过放喷池点火排放,试油期井场边界非甲烷总烃参照执行《陆上石油天然气开采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39728-2020)中边界浓度限值要求。

(三)水污染防治措施。试油期间洗井废水、压裂返排液经专用储罐收集后由罐车拉运至中石化新疆新春石油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春风油田春风一号联合站进行处理,达到《碎屑岩油藏注水水质指标技术要求及分析方法》(SY/T5329-2022)相关标准后全部回注油藏,不得外排;钻井采用下套管注水泥固井的完井方式进行水泥固井,水泥浆返至地面,封隔地层和水层,避免地下水环境污染;井场设置环保厕所,施工期生活污水排至环保厕所,定期拉运至中石化新疆新春石油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管理一区生活基地合理化处置。不得外排。

(四)噪声污染防治措施。选用低噪声设备,对噪声较大的设备采取基础减振措施,加强检查、维护和保养机械设备。加强施工场地管理,合理疏导进入施工区的车辆,禁止运输车辆随意高声鸣笛,噪声须符合《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要求。

(五)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措施。井场设钻井液不落地设备,钻井过程中产生的钻井泥浆进入不落地系统进行固液分离处理。分离出的液相回用于钻井,分离出的水基钻井岩屑委托第三方岩屑处置单位进行拉运处理,满足《油气田钻井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污染物控制要求》(DB65/T3997-2017)相关要求后方可进行综合利用。施工过程中,机械、设备检修和维护产生的废润滑油及废润滑油桶、沾油抹布、手套等危险废物委托具有相应危险废物处置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置,严禁随意丢弃。本项目危险废物的收集、贮存及运输过程中应按照《危险废物收集 贮存 运输技术规范》(HJ 2025-2012)的要求进行管理;转移过程按照《危险废物转移管理办法》办理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过程按照《危险废物管理计划和管理台账制定技术导则》(HJ 1259-2022)及《危险废物环境管理指南  陆上石油天然气开采》要求制定危废管理台账和危废管理计划。生活垃圾集中在生活垃圾收集箱内,定期由环卫部门进行统一处理。

(六)环境风险防范和应急措施。安装井控装置;防止井喷;柴油罐、原油储等储罐底部铺设防渗材料或设置围堰,防止泄漏;储罐硫化氢监测;设置应急放喷池,对事故状态下,放喷液进行有效收集,防止污染周围地下水和土壤。企业须建立严格的环境管理体制,制定完善的环保规章制度,编制环境应急预案并向当地生态环境部门备案,定期演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