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页面:首页 »  部门动态 »  通知公告
中疆物流魏家泉铁路专用线项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发布日期: 2017-09-06 17:01:47 来源:昌吉州政府网 浏览次数: 文章字号:

项目名称

中疆物流魏家泉铁路专用线项目

建设单位

中疆物流阜康有限公司

法人代表

薛杰

联系人

马学军

通讯地址

昌吉州阜康市阜西区S111南侧、G216北侧

联系电话

0994-8283288

传真

 

邮政编码

 

建设地点

昌吉州阜康市,乌将铁路以北、S111线南侧、聚力钢构公司东侧

立项审批部门

阜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批准文号

阜发改投资[2017]224号

建设性质

新建

行业类别

及代码

G53 铁路运输业

占地面积

(平方米)

287000

绿化面积

(平方米)

51100

总投资

(万元)

19000

其中:环保投资(万元)

540

环保投资占

总投资比例

2.84%

评价经费

(万元)

 

预期投产日期

2017年12月

工程内容及规模:

1、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中疆物流阜康有限公司是由中疆物流有限责任公司于2017年4月27日在阜康市注册成立的全资子公司,公司注册地位于新疆昌吉州阜康市产业园阜西区S111南侧、G216北侧,注册资金10000万元。主营范围包括:铁路货物运输,集装箱道路运输,物流基地的开发,货运站场经营,货物装卸,仓储经营等。

中疆物流魏家泉铁路专用线项目(以下简称“本项目”)是中疆物流阜康有限公司为拓展公司业务、发展铁路货物运输,使公司物流基地与区域现有铁路线路(乌将线)接轨,而在阜康市、乌将线的北侧、中疆物流阜康有限公司与乌将线魏家泉站之间,新建的一段铁路专用线工程。

工程中共新建正线2.261km,新建装卸线2条、机车走行线1条,同时还将建设与专用线相关的接轨配套工程及货场道路、货场堆场、生产房屋、围墙等配套附属工程。工程估算总投资19000万元;项目计划于2017年9月开工,2017年12月底建成并投入运营,建设期4个月。工程建成后,将有助于中疆物流阜康有限公司通过专用线连通乌将线,向西可通往北疆各地,向东可到达内陆地区;同时,项目的建设也符合乌鲁木齐铁路局增大货运量的要求,有助于地方政府填补区域铁路物流空白,增加地方税收和就业;也有助于目的地的煤炭正常供应。

本项目属新建铁路项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国务院《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和环境保护部令 第44号《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的要求,应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应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

受中疆物流阜康有限公司委托,北京文华东方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承担了本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评价单位在接受委托后,即派有关人员对该项目进行实地踏勘和资料收集,按相关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编制完成了该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表,以呈报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批,作为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的依据。

2、评价依据

2.1环境保护法律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4年修订)(2015年1月1日实施);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16年修订)(2016年9月1日实施);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2010年12月25日);

(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7年3月1日实施);

(5)《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15年修订)(2016年1月1日实施);

(6)《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2月28日);

(7)《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16年11月7日修订版);

(8)《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年8月28日第二次修订);

(9)《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年10月1日实施);

(10)《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1998年1月1日实施);

(11)《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03年1月1日实施);

(12)《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02年10月28日修订实施);

(13)《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98年4月29日修订);

(14)《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1989年3月1日实施);

(15)《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法》(1990年9月7日实施)。

2.2环境保护法规、条例

(1)《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1998年11月29日实施);

(2)《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1988年6月3日实施);

(3)《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国务院,1999年1月1日实施);

(4)《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国发[1996]31号);

(5)《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国发[2000]38号);

(6)《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规定》(国发[2005]39号);

(7)《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全国绿色通道建设的通知》(国发[2000]31号);

(8)《国务院关于坚决制止占用基本农田进行植树等行为的紧急通知》(国发明电[2004]1号);

(9)《关于加强铁路噪声污染防治的通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铁道部环发[2001]108号);

(10)《关于公路、铁路(含轻轨)等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环境噪声有关问题的通知》(国环发[2003]94号);

(11)《关于西部大开发中加强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的若干意见》(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发[2001]4号);

(12)《关于印发<铁路绿色通道设计暂行规定>的通知》铁建设函[2004]551号;

(13)《铁路环境保护规定》(铁道部铁计[1997]46号);

(14)《铁路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作规定》(铁道部、水利部铁计[1999]20号文);

(15)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令第27号《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办法》(1993年8月10日实施);

(16)《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环发[2006]28号,2006年2月);

(17)《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环境保护部令 第44号);

(18)《铁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噪声振动源强取值和治理原则指导意见》(2010修改稿)(铁计[2010]44号);

(19)《非道路移动源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编制技术指南(试行)》(环发[2014]92号)

(20)《关于印发环评管理中部分行业建设项目重大变动清单的通知》(环境保护部办公厅文件环办[2015]52号);

(2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环境保护条例》(2016年修订);

(2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全疆水土流失重点预防保护区、重点监督区、重点治理区划分的公告》;

(2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管理规定(试行)》

(24)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办法;

(25)《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水环境功能区划》;

(26)《新疆生态功能区划》。

(27)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环境保护厅《关于重点区域执行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的公告》(自治区环保厅2016年第45号公告)

2.3环境保护技术导则及规范

(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T2.1—2016);

(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

(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2.3—93);

(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6);

(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

(6)《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9—2011);

(7)《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

(8)《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GB50433-2008);

(9)《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GB50434-2008) ;

(10)《铁路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标准》(TB10502-93)。

2.4其它文件

(1)项目委托书;

(2)《中疆物流魏家泉铁路专用线项目可行性研究》,新疆铁道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2017年5月;(中疆物流魏家泉铁路专用线)

(3)《关于中疆物流魏家泉铁路专用线项目备案的通知》,阜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阜发改投资[2017]224号,2017年6月1日;

(4)《关于同意中疆物流阜康有限公司建设魏家泉铁路专用线项目的通知》,新疆阜康产业园管理委员会,阜产函字[2017]92号,2017年4月27日;

(5)《关于中疆物流阜康有限公司建设中疆物流魏家泉铁路专用线项目的规划选址意见》,新疆阜康产业园管理委员会,阜产函字[2017]215号,2017年6月1日;

(6)《乌鲁木齐铁路局关于中疆物流有限责任公司拟在乌将线魏家泉站新建铁路专用线的意见》,乌鲁木齐铁路局,乌铁总函[2017]188号,2017年3月20日;

(7)《关于中疆魏家泉铁路专用线项目用地的预审意见》,阜康市国土资源局,2017年5月11日;

(8)《阜康市人民政府关于同意中疆物流魏家泉铁路专用线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的批复》,阜康市人民政府,阜政函[2017]177号,2017年6月7日。

3、项目概况

(1)项目名称:中疆物流魏家泉铁路专用线项目。

(2)建设性质:新建。

(3)建设单位:中疆物流阜康有限公司。

(4)建设地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阜康市,乌将铁路以北、S111线南侧、聚力钢构公司东侧。项目地理位置图见附图1。

(5)建设内容:新建魏家泉车站至中疆物流阜康有限公司拟建物流基地的铁路专用线及相关的装卸和接轨配套设施。工程中共新建的专用线正线长度2.261km,新建装卸线2条、机车走行线1条。

(6)占地面积:工程总占地面积36.42hm2,其中永久占地面积28.70hm2,临时占地面积7.72hm2。

表1 项目占地面积统计表 单位:hm2

序号

功能区名称

占地类型

占地性质

合计

备注

荒草地

未利用地

永久占地

临时占地

 

 

 

 

 

1

铁路专用服务区

10.34

 

10.30

 

10.30

 

2

货运仓储区

仓储区

3.57

 

3.57

 

3.57

 

露天堆场

1.32

 

1.32

 

1.32

含重箱区、空箱区、修箱区

 

 

小计

4.89

 

4.89

 

4.89

 

 

 

3

综合服务区

4.39

 

4.39

 

4.39

含办公、装卸队宿舍

4

道路工程区

8.97

 

8.97

 

8.97

 

5

施工生产生活区

0.15

 

0.15

 

0.15

 

6

取(弃)土场

 

7.72

 

7.72

7.72

 

 

合计

28.70

7.72

28.70

7.72

36.42

 

(7)总投资:工程总投资19000万元,建设资金为100%资本金,无银行贷款。

(8)线路走向:项目新建铁路专用线接轨自乌将线魏家泉站,由魏家泉站西咽喉1道引出后,向西行进约1km后进入中疆物流阜康有限公司拟建物流基地。具体线路走向详见附图2。

(9)场站设置:专用线在中疆物流阜康有限公司院内设装卸站一处,内部设置装卸线2条,机车走行线1条,按贯通式布置,装卸线外侧设780×30m集装箱货位。具体项目装卸站设置情况详见附图3。

(10)桥涵设置:工程中共新建箱形涵121延长米/4座;并对魏家泉站2座既有桥涵进行接长,其中接长箱形桥293.7顶平米/1座、接长涵12延长米/1座。

(11)评价时段:

建设期:计划于2017年9月开工建设,2017年12月底建成,总工期4个月;

营运期:设计近期2030年,远期2040年。

(12)运营管理方式:

建设期:本线由中疆物流阜康有限公司负责项目的资金筹措、建设及资产管理。

运营期:本线的日常运营、调度指挥及设备维修等均委托乌鲁木齐铁路局;装卸站装卸作业由中疆物流阜康有限公司负责。

(13)人员定额:本项目建成后,新增定员46人,其中30人隶属中疆物流阜康有限公司,主要负责专用线末端装卸站进出车辆管理及货物装卸;16人隶属乌鲁木齐铁路局,主要负责专用线与乌将线接轨铁路线路的车辆管理和调度工作。

4、专用线主要技术标准

本线推荐的铁路主要技术标准为:

(1)铁路等级:Ⅳ级。

(2)正线数目:单线。

(3)最小曲线半径:500m,困难300m。

(4)限制坡度: 6‰。

(5)牵引种类:内燃。

(6)机车类型:DF8B。

(7)平车类型:NX70型集装箱专用平车。

(8)列车速度目标值:80km/h。

(9)牵引质量: 4000t。

(10)到发线有效长度:850m。

(11)闭塞方式:场间联系。

5、设计年度及运量

(1)设计年度

近期2030 年,远期2040 年。

(2)运输组织

根据工程可研调研,本项目新建铁路专用线主要为区段内的众和热电厂、特变电硅业提供运输服务,专用线到达货物均为煤炭,发送少量铝锭、铝箔等(区段内货运密度情况见表2)。车流特点:下行为重车方向,上行为轻车方向。

根据车流特点,煤炭在准东装车地组织整列始发直达列车,到达装卸站进行卸车作业,卸后空车原列返回,按循环车底组织运输;发送的货物在装卸线装好车,先整列取送至魏家泉车站,机车调头,再往乌西方向发车。

表2 项目区段货流密度表 单位:万吨

货物类型

近期

远期

到达

发送

到达

发送

 

煤炭

300

 

450

 

铝锭、铝箔

 

50

 

50

合计

300

50

450

50

注:近远期货流波动系数近远期均为1.05。

(3)行车数量

专用线货物运输采用NX70型集装箱专用平车,煤炭集装箱货物净载重64t,其它货物平均净载重26t;货物列车牵引质量4000t,可挂煤炭集装箱43辆,其它编挂56辆。由此计算项目铁路专用线的列车对数为近期4对/日,远期5对/日。

表3 货物列车对数表 单位:对/日

区段

设计年度

列车对数

魏家泉-装卸站

近期

4

远期

5

 

(4)车站装卸及调车工作量

根据到发量,专用线装卸作业车数见表4。

表4装卸作业车数表单位:辆/日

主要品名

近期

远期

装车

卸车

装车

卸车

 

煤炭

 

155

 

232

铝箔等

64

 

64

 

合计

64

155

64

232

注:本专用线发送的铝锭、铝箔等为折角运输,需从装卸站取送至魏家泉车站,按运量的均衡到发考虑,近、远期送次数均为1次/日,但运量具有不均衡性,会导致取送车次数相应增加。

6、具体建设内容

本工程建设内容主要分为两部分,分别为:铁路专用线建设工程(以下简称专用线工程,包括:专用线和装卸站等内容),及为专用线工程接入国铁吴将线而在乌将线魏家泉站附近建设的接轨配套工程(以下简称接轨配套工程)。两部分工程的建设均由中疆物流阜康有限公司负责;建成后除专用线装卸站的装卸作业由中疆物流阜康有限公司负责外,其它工程的日常运营、调度指挥及设备维修等工作委托乌鲁木齐铁路局负责。

具体各部分工程建设情况如下:

6.1 专用线工程

6.1.1线路

专用线起自魏家泉站西咽喉1道引出,向西行进约1km后进入拟建物流基地。具体项目线路设计参数如下:

① 平面

线路平面曲线本着符合现场实际,由大到小选用的原则合理选用,在工程增加不明显的情况下,优先推荐采用大半径曲线,根据本线的功能、定位和地形条件,推荐最小曲线半径为500m,困难条件下300m。线路平、纵断面设计按照《Ⅲ、Ⅳ级铁路设计规范》办理。

② 纵断面

线路纵断面设计最小坡段不小于200m。坡度代数差大于4‰的设竖曲线,竖曲线半径为5000m,相邻坡段代数差不大于12‰。站坪设计为平坡,有效长度为850m。

本线所经区域地势南高北低,地形略有起伏,本线考虑与乌将线技术标准相匹配,限制坡度为6‰。

③ 线路平面位置及沿线高程控制

本线所经区域,地形相对平缓,线路平面位置主要受铁路、林带及厂区选址限制;高程控制点主要有既有的乌将线、物流基地场地高程等。

④ 重大改移道路、平(立)交道的设计

全线道路交叉按全立交设计。本次改移道路及平(立)交道设计按照既有道路宽度考虑。本线按预留电气化标准设计,其他交通设施上跨本线,立交净空按不小于6.55m设计。本线上跨其他交通设施,二级公路、省道、城市主干道的净高按5.0m;县、乡、公路和三、四级公路的净高按4.5m,乡村道路的净空按3.5m,人行通道按2.5m设计。有重大影响的公路改建工程应确定改建方案,并与产权部门签订相关协议。改移道路按现状标准设计。

本次设计无道路立交。

⑤ 工务有关设施

专用线建成后运营管理及工务维修委托路局代为管理、维修;养路和线路检测采用小型机械化设备,机具配置按规定标准配置。专用线建成后运营管理及工务维修委托路局代为管理、维修。

6.1.2站场

1)装卸站

专用线在中疆物流阜康有限公司院内设装卸站一处,内部设置装卸线2条,机车走行线1条,按贯通式布置,有效长满足整列装卸条件,装卸线外侧设780×30m集装箱货位。装卸线有效长度位于平坡上。

2)主要工程内容

① 站线轨道

钢轨:采用50kg/m、25m(或12.5m)钢轨。

扣件:采用弹条I型扣件。

轨枕:采用新Ⅱ型钢筋混凝土枕,铺设密度为1440根/km。

道岔:单开道岔采用50kg/m 9号道岔(CZ2209A),混凝土岔枕。

道床:采用I级碎石道砟。道床顶宽2.9m,道床厚度采用双层道床,表层厚度0.15m,垫层0.15m,边坡1:1.75。

② 站场路基

a、路基面宽度

站场路基面宽度满足以下要求:最外侧线路中心线至路肩不小于3m,最外侧梯线中心至路肩不小于3.5m。路基面采用2%横坡。

b、路基基床及填料

路基基床厚度为1.2m,由表层与底层组成。表层厚0.5m,底层厚0.7m。基床表层应优先选用A组填料,其次为B组填料;基床底层选用A、B、C组填料。

③ 站场排水

在装卸站股道间设置盖板式排水沟,采用C25混凝土。排水沟纵向坡度不小于1‰。

④ 站场道路、围墙

装卸区内设置环形道路,进出口与S111省道顺接。道路路面宽度7m,与装卸线平交处设橡胶板平交道口。

装卸区采用围墙封闭防护。

⑤ 站场用地

路堤天然护道外距离不小于1m;围墙外0.5m。

⑥ 检斤设备

在专用线上设单台面轨道衡1座,用于发送货物的称重。

⑦ 货运设备

两条装卸线外侧均设置780×30m集装箱货位,用于本专用线集装箱货物的堆放。

货物采用集装箱正面吊运起重机装卸,经计算本项目需集装箱正面吊运起重机3台。

⑧ 安全设备设计

装卸线末端设土堆式车挡,车挡前设置滑动式挡车器。

3)主要工程数量

工程主要工程量情况详见表5。

表5 主要工程数量表

项目

类型及规格

单位

新增

铺轨

50kg/m 新II型钢筋混凝土枕1440根/公里

m

1896

道岔

50kg/m 混凝土枕1/9

4

铺碴

面碴0.15m厚碎石道碴

m3

2513

底碴0.15m厚碎石道碴

1099

 

 

股道间洼垄填平

774

 

 

车挡及挡车器

土堆车挡

1

挡车器

1

 

站台面

面层:0.36m厚C40混凝土,基层:0.30m5%厚水泥稳定碎石基层;20cm厚3%水泥稳定砂砾底基层

m2

39000

场区道路

面层:0.26m厚C30混凝土,基层:0.15m级配卵石

m2

20247

平过道

7m宽道路跨1股道,橡胶板

1

围墙

240砖围墙,高2.5m

m

3113

围墙大门

14m宽自动伸缩门带压杆

1

铁路围墙大门

6.4m 宽

1

排水沟

预制C25混凝土板,0.4×0.6

m

1230

C25混凝土,0.4×0.6

m

1100

 

轨道衡

单台面动态电子轨道衡

1

土方

填方

A组

m3

10800

B组

15120

 

 

 

C组

669080

 

 

 

6.1.3 轨道

根据本线预测运量,轨道按轻型有碴轨道,有缝线路设计。

(1)钢轨及配件

钢轨:采用50kg/m,25m长度标准轨;

配件:采用与50kg/m钢轨相应的六孔双头式夹板及接头螺栓和弹簧垫圈。

(2)轨枕及扣件

轨枕:正线一般地段采用新II型混凝土枕每千米铺设1520根,线路曲线半径小于等于400m地段每千米1600根,大、中桥及铺设护轮轨地段采用与线路轨枕同类型的有碴桥面预应力混凝土枕。

扣件:采用弹条I型扣件。

(3)道床

采用I级碎石,双层道床,厚30cm;道床顶面宽2.9m,道床边坡1:1.75;双层道床及单层道床的面砟采用I级道砟,道砟材质符合《铁路碎石道砟》(TB/T2140-2008),底砟材质应符合《铁路碎石道床道砟》(TB/2897)规定。

(4)道岔

道岔型号为50kg/m 9号道岔(CZ2209A),混凝土岔枕。

表6 轨道工程数量表

序号

工程项目

类型及规格

单位

数量

备注

1

铺轨

50kg/m新II型混凝土 1520根/km

km

2.201

 

3

铺砟

面砟

m3

2863

 

底砟

1461

 

 

 

 

6.1.4 路基

新建铁路专用线全长2.261km,区间路基总长度为1.0km,占全线线路长度的44.23%。车站1个,总长度为1.261km,占全线线路长度的55.77%。全线路基以填方形式通过,平均填方高度为3.5m,最大填方高度为5.05m。

路基工点类型主要有:地基处理工程。

全线区间路基土石方数量为46420m3(断面方),区间每公里路基土石方指标为4.6420×104m3;主要工程数量见表7

表7 路基主要工程数量表

工程项目

单位

工程数量

魏家泉铁路专用线

魏家泉站改工程

备注

 

 

 

 

路基长度

km

1.0

 

 

土石方

断面方

m3

46420

 

 

填方

A、B组填料

m3

4290

 

 

 

A、B、C组填料

m3

4213

 

 

 

 

坡面防护

土工格栅

m2

3040

 

 

地基处理

重型碾压

m2

85295

42355

 

排水沟

C25混凝土

m3

360

 

现浇

挖基(土)

m3

2100

 

 

 

砂垫层

m3

520

 

 

 

土工膜防渗布

m2

542

 

 

 

防护栅栏

拆除栅栏

m

1032

 

 

区间

 

1032

 

高1.8m

 

用地

路基(区间)

329.9

20

 

铁路用地

6.1

43.5

 

 

临时用地

341.2

25

 

 

6.1.5 桥涵

本项目自乌准线新开站魏家泉站引出,线路长度2.261km。全线新建箱形涵121延长米/4座。桥梁设计洪水频率:1/100,涵洞设计洪水频率:1/50;

6.1.6 机务、车辆设备

1)机务设备

①机车交路

专用线机车交路由乌鲁木齐机务段的内燃机车担当乌西至魏家泉、准东至魏家泉的机车交路。

②设计的机务设备分布、性质及规模

专用线从乌将线魏家泉站站房同侧西端咽喉引出,向西行进约1km后,进入拟建装卸站内。由乌鲁木齐机务段的内燃机车担当乌西至魏家泉、准东至魏家泉的机车交路。相邻线既有机车交路维持现行交路。

专用线设计充分利用相邻线既有的机务设施,承担本线机车的整备、检修任务,专用线设计不再新增机务设施,相邻既有机务设施维持现状,不做改扩建。

本线设计不新增救援设备,专用线救援任务利用相邻线既有救援设备来承担。

2)车辆设备

①车辆设备分布、性质及规模

专用线在乌将线魏家泉站接轨,装卸站车辆检修作业量较小,本次项目不考虑新设货车段、站修的定检设施,其检修任务由相邻既有车辆段、站修所承担。

根据相邻列检作业场布局及装卸站内主要装卸作业车数情况,在装卸站设置装卸检查作业场一处(隶属乌鲁木齐西车辆段管辖),负责专用线内车辆装车前,卸车后的技术检查作业。

②“5T”系统及车号自动识别系统

专用线线路长度较短,研究范围内不新增或移设红外线轴温探测系统设施。

本次项目在装卸站进站端咽喉外设车号识别探测机房一处,负责出入专用线车辆的车号信息采集。新建车号识别探测机房一处,探测机房室内安装车号地面自动识别设备1套。车号信息传至乌鲁木齐信息维修站集中CPS管理机,并传入国铁ATIS系统。

6.1.7 通信

1)通信网构成及主要设备类型的选定

①传输及接入

新建专用线设置STM-4光传输及接入网设备,站内五T机房设置SDH-622Mbit/s 一体化传输接入设备,根据工程需要,接轨站通信设备进行扩容改造。

新增自动电话纳入乌西通信站既有电话交换网。

②数据通信系统

新建通信机械室设数据网接入路由器设备,纳入既有数据网系统。

③车站(场)通信系统

本线利用固定用户接入交换系统构成以车站(场)值班员为中心的站场运输行车指挥系统,在各类值班员处设固定用户接入交换系统值班台,在与其有作业关系的单位设置接入终端。

④站场视频监控系统

专用线新设站场视频监控系统。在货场区、轨道衡、门卫等处设置视频监控点,在通信机械室新设管理、存储、分发服务器及磁盘阵列。实现安全监控。监控室设监控设备。

2)电源系统及接地

新建通信机械室新设-48V高频开关电源及蓄电池组,新设5KVAUPS电源一套,机房设电源及环境监控系统,对通信电源设备及通信环境进行监控。

3)通信线路类型及容量

①魏家泉站-装卸站之间沿新建铁路直埋敷设GYTA53-24B1型光缆一条,一条HEYFLT23 7×4×0.9低频对称电缆。

②地区及站场通信线路,采用容量不同的GYTA53型光缆及HEYFLT23、HYAT53型电缆。

4)主要工程数量

表8 主要工程数量表

序号

工作项目

单位

数量

1

挖填光(电)缆沟 1~2根 综合土 长途

沟公里

1.42

2

挖填光(电)缆沟 1~2根 综合石 长途

沟公里

1

3

敷设埋式光缆 ≤24芯 平原

条公里

2.64

4

敷设对称电缆7×4×0.9

条公里

2.64

5

光缆通信站及中间站引入≤28芯

1

6

电缆中间站引入

1

7

砌筑手孔 90×120(cm)

3

8

埋式光(电)缆保护 铺钢管 管径≤80mm

m

200

9

挖填光(电)缆沟 1~2根 综合土 地区

沟公里

6

10

敷设埋式光缆 ≤12芯 平原

条公里

6

11

敷设埋式地区电缆 充油型 20×2×0.5

条公里

1

12

安装电化引入架

1

13

安调光纤传输 SDH622Mb/s 分插复用器 (ADM)

2

14

安调光纤传输 接入网 网络单元设备

2

15

安调光纤传输 SDH 155Mb/s 分插复用器(ADM)

1

16

安装与调试 接入路由器

2

17

安装与调试 三层交换机

2

18

安装网络机柜

1

19

安装开关电源 ≤200A

1

20

安装蓄电池柜 ≤200Ah

2

21

安装不停电电源 ≤10kVA

1

22

安调电源及环境监控分站

1

23

安调站内无人值守电源设备 系统联测

1

24

控制段内无人值守电源与主控联测 1段(含1站)

1

25

安调无线列调设备 便携机调测

18

26

新设站场视频监控系统

1

6.1.8 信号

1)新建装卸站概况及规模

本线接轨于魏家泉站乌北端咽喉(即左咽喉),终点设装卸站;装卸站至魏家泉站间距为3.05km。装卸站规模为:3股到发线,4组联锁道岔。

2)行车调度指挥系统

装卸站新建调度集中(CTC)车站分机系统1套,并接入乌鲁木齐铁路局乌将线既有CTC系统网络。在乌鲁木齐铁路局调度所对乌将线既有乌将调度台设备及CTC总机系统软件相应改造。

魏家泉站CTC分机系统软件进行相应修改。

根据铁路专用线运输组织模式,装卸站仅开通调度监督(TDCS)功能。新设网络安全设备及通信质量监督设备。

3)闭塞系统

装卸站至魏家泉站之间场间照查方式办理接发车作业。两站之间场间联系信息采用信号电缆进行传输。

魏家泉站至乌将线的相邻车站(甘泉堡站、阜康站)闭塞系统维持既有制式不变。

4)联锁设备

装卸站按独立车站新设1套硬件冗余型计算机联锁系统,执行部分采用安全型继电器。计算机联锁系统采用液晶显示器、键盘、鼠标作为行车控制方式。

魏家泉站计算机联锁系统软件进行相应改造。

5)其它信号设备

①轨道电路及电码化

装卸站站内采用97型25Hz相敏轨道电路。车站正线接车进路及到发线实施电码化,正线采取叠加预发码,接近区段及侧线股道采取叠加发码方式。新设发码设备采用ZPW-2000系列电码化设备。

②信号机

装卸站采用LED光源的铝合金机构信号机,高柱信号机高度按电化要求进行设置。

装车站新设灯丝报警主机系统对列车信号进行监督和报警,能实现具体灯位报警。灯丝报警主机系统应接入新建装卸站的信号集中监测系统。

③转辙机

根据站场道岔类型配置相应的交流转辙机牵引。

④电源设备

装卸站新设高可靠综合智能模块化信号电源屏系统,满足信号系统不间断供电的要求,电源屏容量根据站场设计具体配置。

⑤电线路

新建装卸站根据“运电信号函﹝2012〕10号”及“TB/T2465-2010”的要求,站内电码化电缆采用SPTYWPA23型内屏蔽数字(含两个及其以上电码化同频发送线对时)或SPTYWA23型普通数字信号电缆,信号机、道岔及非电码化送、受端电缆采用PTYA23型普通电缆。本次项目按照电气化标准选用信号电缆,即电缆其同一芯线上任何两点间的感应纵电动势(有效值)超过60V时,使用相应的铝护套电缆,其中信号机、道岔及非电码化送、受端采用PTYL23型铝护套信号电缆;电码化送、受电电缆采用SPTYWPL23型内屏蔽数字信号电缆。

电缆沿线路坡脚敷设,干线电缆采用电缆槽防护,电缆过股道采用钢管防护,电缆过桥、过涵洞采用相应的防护措施。

6)信号集中微机监测

按照原铁道部运输局《关于印发铁路信号集中监测系统技术条件的通知》(运基信号〔2010〕709号)、运基信号〔2011〕377号“关于印发铁路信号集中监测系统安全要求的通知”的技术要求,本线新建装卸站新设2010版信号集中监测站机系统。装卸站新设道岔缺口报警系统,接入本车站集中监测系统。

装卸站新设信号集中监测站机系统,并接入既有乌将线微机监测网络,既有集中微机监测中心按既有标准进行扩容改造。

魏家泉站信号集中微机监测分机系统软件进行相应改造。

7)主要工程数量

表9 主要工程数量表

单价编号

工作项目或费用名称

单位

数量

1

电缆沟

沟公里

4.5

2

敷设信号电缆

1

3

电缆保护及防护

1

4

电码化设备

1

5

复合材料箱盒

1

6

轨道电路

1

7

安全型继电器

450

8

智能电源屏

1

9

计算机联锁系统

1

10

交流转机

4

11

微机监测站机系统

1

12

综合防雷系统

1

13

CTC系统车站设备

1

6.2 接轨配套工程

接轨配套工程主要是为实现专用线工程接入乌将线魏家泉站,而在魏家泉站附近对车站进必要的改造,将魏家泉车站1道向西延长400m,并在该延长线与乌将线间增加一组单渡线;在站房对侧增加1条到发线。工程中接轨站按横列式布置;到发线均按双进路设计,有效长按850m设计。

 

具体接轨配套工程建设内容如下:

6.2.1正线及站线轨道

(1)正线轨道

本段既有线路为区间无缝线路,魏家泉站开站后咽喉区外端应有缓冲区,本项目新增道岔中有2组需对无缝线路进行切割并应力放散,插入道岔后重新铺设缓冲区,道岔间轨道设置为普通线路,区间和站内无缝线路按原标准锁定。

表10 主要工程数量表

名称

类 型 及 规 格

单位

数量

附注

拆除

拆铺

新增

 

 

 

 

无缝线路

60kg/m,III型混凝土枕1667根/公里,弹跳II型扣件,无缝线路

m

163

 

 

 

60kg/m,III型混凝土枕1667根/公里,弹跳II型扣件,无缝线路

m

 

 

88

 

 

线路沉落整修

m

 

 

170

 

 

应力放

m

 

 

2000

 

 

无缝线路锁定

m

 

 

2000

 

 

切割钢轨

 

 

4

8根轨

 

移动闪光焊

 

 

2

4个

 

MT接头

 

 

1

2个

 

(2)站线轨道

钢轨:采用50kg/m、25m(或12.5m)钢轨。

扣件:采用弹条I型扣件。

轨枕:采用新Ⅱ型钢筋混凝土枕(1520根/km),既有站不改建的地段维持既有状况不变。

道岔:与乌将线联接处道岔采用与既有站统一的标准,为60kg/m 12号道岔(专线4249);安全线道岔采用50kg/m 9号道岔(CZ2209A),其余均采用50kg/m 12号道岔(专线4257)。均为混凝土岔枕。

道床:采用双层道床,厚度40cm。

轨道主要工程数量见表11。

表11 主要工程数量表

名称

类型及规格

单位

魏家泉站

拆除

拆铺

新增

 

 

 

 

铺轨

混凝土枕地段

50kg/m新II型混凝土 1520根/km

m

 

 

2958

铺岔

单开道岔

60kg/m 混凝土枕 1/12

 

 

2

50kg/m 混凝土枕 1/12

 

 

6

 

 

 

50kg/m 混凝土枕 1/9

 

 

1

 

 

 

铺碴

混凝土枕地段

面碴0.2m厚 碎石道碴

m3

 

 

5190

底碴0.2m厚 碎石道碴

 

 

2541

 

 

 

股道间铺碴

面碴/底碴

 

 

1207

 

 

排水沟

预制C25混凝土板,0.4x0.6

m

 

 

1230

防护栅栏

2.2m钢筋混凝土防护栅栏带0.5m刺笼

m

 

 

1230

6.2.2站场路基

(1)路基面形状

路基面形状为三角形,由乌将线路基中心线向两侧设2%的人字排水坡。曲线加宽时,路基面仍保持三角形。

不同填料的基床表层衔接时,设长度不小于10m的渐变段。渐变段在路肩设计高程较高的段落内逐渐顺坡至路肩设计高程较低处,渐变段的基床表层采用相邻填料中较好的填料填筑。

(2)路基面宽度

站线中心线至路基边缘的宽度:车场最外侧线路不应小于3m;有列检作业的车场最外侧线路不应小于4m,在困难条件下,采用挡碴墙时可不小于3m;最外侧梯线和平面调车牵出线经常有调车人员上、下车作业的一侧不应小于3.5m。

(3)路基基床及填料

路基基床厚度为2.5m,表层厚0.6m,底层厚1.9m。基床底层的顶部和基床以下填料部位的顶部设4%人字排水坡。

基床表层应选用A组填料,填料的颗粒粒径不得大于150mm;基床底层应选用A、B组填料,填料的颗粒粒径不应大于200mm,或摊铺厚度的2/3。

表12 基床填料及压实标准

层位

填料类别

细粒土

砂类土

砾石类

碎石类

块石类

表层

压实系数K

 

 

 

 

 

地基系数K30(Mpa/m)

 

 

150

150

 

 

相对密度Dr

 

 

 

 

 

 

孔隙率n(%)

 

 

28

28

 

 

底层

压实系数K

(0.93)

 

 

 

 

地基系数K30(Mpa/m)

(100)

00

120

130

150

 

相对密度Dr

 

0.75

 

 

 

 

孔隙率n(%)

 

 

31

31

 

 

高度低于2.5m的低路堤,基床表层厚度范围内天然地基的土质及其天然密实度应符合上表的规定。基床底层厚度范围内天然地基的静力触探比贯入阻力Ps值不得小于1.5MPa,或天然地基基本承载力σ0不小于0.18MPa,否则应采用换填、土质改良或加固措施处理。

基床加固措施根据土质及其密实度、降水量、地下水类型及其埋藏深度、加固材料来源等条件采用就地碾压、挖除换填或土质改良、复合地基、加强防排水、设置土工合成材料等措施;在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及易产生冻害地段,对基床部分采取选择基床填料防水或防冻害措施。

(4)路基主要工作量

路基主要工程数量见表13。

表13 路基主要工程数量表

名称

类型及规格

单位

魏家泉站

拆除

拆铺

新增

 

 

 

 

土石方

填方

A、B组

m3

 

 

35000

C组

 

 

15000

 

 

 

挖方

 

 

 

 

 

 

地基处理

重型碾压

m2

 

 

 

用地

既有铁路用地

 

 

20

6.2.3桥涵

项目在对魏家泉站进行改建中,共涉及2座既有桥涵,需根据线间距进行接长。本次站改接长箱形桥293.7顶平米/1座,接长涵12延长米/1座。

桥梁、涵洞接长时,注意拆除原涵洞出入口及桥梁锥体后,路基及涵身是否稳定,采取加固既有线路措施。一般接长部分基底高程不低于相接处既有涵的基底高程,涵洞接长时,应凿除新旧涵洞连接处既有涵洞基础超出原有涵身长度部分的圬工。

桥涵设计洪水频率:桥梁1/100,涵洞1/50;

桥梁建筑限界:1)新建线路段桥梁建筑限界按照“V≤160km/h客货共线铁路桥梁建筑图(电力牵引区段)”办理。2)跨越各级公路及城市道路的铁路桥梁,桥下净空按《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15)或协议办理。

6.2.4 机务、车辆设备

1)机务设备

专用线从乌将线魏家泉站接轨,在相关的接轨站配套工程范围内机务专业无相关的工程内容。

接轨站配套工程不新增救援设备,专用线救援任务利用相邻线救援设备来承担。

2)车辆设备

接轨站配套工程,在车辆专业不新增车辆检修、运用设施;也无相关红外线轴温探测站的新建或迁建工程。

6.2.5 通信

1)对魏家泉站SDH622Mb/s传输设备、数调分系统、数据网路由器、光电缆引入设备等扩容。

2)由于专用线通信系统的引入,乌将线既有通信网相关系统需扩容,对乌将线既有接入网OLT设备扩容,对乌将线传输接入系统、数调系统、数据网系统、动力及环境监控系统网络管理系统扩容。

具体工程数量统计见下表。

表14 主要工程数量表

序号

工作项目

单位

数量

1

挖填光(电)缆沟 1~2根 综合土 长途

沟公里

0.5

2

挖填光(电)缆沟 1~2根 综合石 长途

沟公里

0.44

3

敷设埋式光缆 ≤24芯 平原

条公里

1.02

4

敷设低频对称电缆7*4*0.9

条公里

1.02

5

光缆通信站及中间站引入≤28芯

1

6

电缆中间站引入

1

7

砌筑手孔 90×120(cm)

1

8

埋式光(电)缆保护 铺钢管 管径≤80mm

m

100

9

挖填光(电)缆沟 1~2根 综合土 地区

沟公里

1

10

敷设埋式光缆 ≤12芯 平原

条公里

1

11

敷设埋式地区电缆 充油型 20×2×0.5

条公里

0.5

12

扩容光电缆引入架

1

13

扩容传输系统板件

1

14

扩容 接入网OLT设备板件

1

15

扩容数据网路由器板件

1

16

扩容数调分系统 板件

1

17

扩容网络管理系统

1

18

安调 平面调车系统

1

6.2.6 信号

接轨站配套工程,需对魏家泉站CTC分机系统软件及计算机联锁系统软件进行相应修改和改造。具体涉及的工程数量详见表15。

表15 主要工程数量表

单价编号

工作项目或费用名称

单位

数量

1

电缆沟

沟公里

3.5

2

敷设信号电缆

1

3

电缆保护及防护

1

4

电码化设备

1

5

复合材料箱盒

1

6

轨道电路

1

7

安全型继电器

450

8

计算机联锁智能电源屏改造

1

9

计算机联锁系统改造

1

10

交流转机

17

1

微机监测站机(2010版)改造

1

12

综合防雷系统改造

1

13

CTC系统车站设备改造

1

6.3 公用工程

6.3.1附属用房

1)概括

应各部分工程运营和管理的需要,本项目在专用线工程和接轨配套工程中均为各部分工程建设了必要的生产及生产附属用房,具体数量见表16。

表16 附属用房面积表

序号

房屋名称

结构类型

单位

专用线

配套工程

(魏家泉站)

客运行车

 

 

 

 

1

站长室

框架

m2

 

40

2

车站值班室

框架

m2

25

25

3

车号室

框架

m2

25

 

4

列尾作业室

框架

m2

25

 

 

小计

 

 

75

65

货运房屋

 

 

 

 

1

货运房屋

框架

m2

25

200

2

轨道衡设备室

砖混

m2

20

 

3

门卫(2处)

砖混

m2

50

 

 

小计

 

 

95

200

综合工区

 

 

 

 

1

工务工区(含材料间)

框架

m2

 

80

2

装卸车库及维修间

框架

m2

 

85

3

房屋维修工区

框架

m2

 

80

 

小计

 

 

 

245

车辆房屋

 

 

 

 

1

值班室

框架

m2

25

 

2

钳工间

框架

m2

25

 

3

材料间

框架

m2

25

 

4

机务待班休息房屋

框架

m2

55

 

5

车号识别探测站

砖混

m2

 

20

 

小计

 

 

130

20

通信房屋

 

 

 

 

1

通信机械室

框架

m2

40

 

2

监控室

框架

m2

25

 

 

小计

 

 

65

 

信号房屋

 

 

 

 

1

信号机械室

框架

m2

160

60

2

工具料库

框架

m2

30

 

3

信号值室

框架

m2

125

 

4

道岔清扫房

框架

m2

25

 

5

运转室

框架

m2

60

 

 

小计

 

 

40

60

电力房屋

 

 

 

 

1

电力环网所

框架

m2

120

 

2

柴油发电机房

框架

m2

120

 

 

小计

 

 

240

 

给排水房屋

 

 

 

 

1

给水所

框架

m2

120

 

 

小计

 

 

120

 

暖通房屋

 

 

 

 

1

燃气锅炉房

框架

m2

80

 

 

小计

 

 

80

 

生活房屋

 

 

 

 

1

职工保健站、卫生室(信号楼、站房合建)

框架

m2

50

 

2

站区宿舍楼

框架

m2

790

27

3

站区食堂 淋浴间

框架

m2

70

25(淋浴间)

注:配套工程无食堂职工餐饮依托魏家泉站

 

小计

 

 

910

295

十一

生活房屋

 

 

 

 

1

办公楼(业主)

框架

m2

3000

 

 

小计

 

 

3000

 

 

总计

 

 

5115

885

2)附属用房建筑结构装修标准

(1)生产房屋和生活房屋装修标准与当地同类房屋装修标准相适应。

(2)信号、通信信息用房、红外机房等均采用防静电地板,其余生产、生活房间采用地砖楼地面。

(3)砌体结构房屋墙体采用多孔粘土砖,承重墙厚度不小于240mm;同时考虑隔热保温节能措施。

(4)屋面采用改性沥青卷材或合成高分子卷材防水。保温层采用1:10水泥珍珠岩或挤塑聚苯板,各类房屋的保温层厚度按节能设计进行计算确定。

(5)一般房屋内门采用木门(功能需要房屋采用钢制防火门);外门采用钢制三防门,采暖房屋外门还应考虑防寒、保温。窗采用单框双玻硬聚氯乙烯塑钢窗,根据生产作业或生活需要适当设置纱窗,底层外窗增设铁栅栏。

(6)内墙及顶棚采用内墙涂料饰面。

(7)外墙装修视建筑物的使用功能以及周围环境采用外墙涂料饰面。同一区域的房屋外墙装修标准要协调一致。

(8)保温层:外墙采用外贴100mm厚挤塑聚苯板(燃烧性能等级不低于B1级),屋面采用100mm厚挤塑聚苯板保温层。

(9)房屋采用结构形式详见《房屋面积表》。

(10)主要结构材料:

混凝土强度等级:基础:C35;梁、板:C30,其余构件选用图集按照图集要求,未说明的构件均采用C20。

钢筋种类:板钢筋一般采用HPB300级。梁、柱受力纵筋一般采用HRB400级。

砌体材料:填充墙采用Mb5.0混合砂浆砌空心陶粒砌块。砖混结构采用M7.5混合砂浆砌MU10级多孔砖。

(11)地基基础

基础形式:框架房屋基础采用钢筋砼独立基础,砖混结构房屋采用素砼条形基础。

(12)地基处理

沿线特殊岩土为湿陷性砂质黄土:湿陷等级以Ⅱ级中等非自重湿陷为主,局部为Ⅰ级轻微湿陷。

房屋地基处理措施:基础下部换填1m-3m厚3:7灰土。

6.3.2电力

1)专用线工程

用电负荷主要为:装卸站信号、通信设备、车号识别探测设备,堆场室外照明,以及新建房屋的生产生活用电负荷等。

为保证正常用电,工程在魏家泉中疆物流装卸站新建一座10/0.4kV环网所;在车号识别探测机房附近设1台10kVA双变压器箱变。

电源:选择由专用线规划区内既有10kV高甘线“T”接一路10kV电源,并设置一座发电机房作为备用电源;

设备:变压器选用SHB15-M型,其中信号等负荷的专用变压器容量为50kVA,作为通信、信号设备主供电源;综合变压器容量为400kVA,作为通信、信号设备备用电源及并为车站其他负荷供电。

10kV环网柜选用固体绝缘型,低压配电柜选用MNS型,。

站场内高、低压电力线路采用电缆浅槽敷设方式。高压电缆采用交联聚乙烯绝缘聚氯乙烯护套铜芯电缆YJV22-8.7/10kV型,低压电缆采用交联聚乙烯绝缘聚氯乙烯护套铜芯电缆YJV22-0.6/1kV型。室外电缆均采用防寒型。

2)接轨配套工程

用电负荷主要为:线路上信号、通信设备以及新建房屋的生产生活用电负荷。

配套工程的用电由乌鲁木齐供电段保证,电源选择由魏家泉站双变压器箱变低压侧接引。

低压电力线路采用电缆浅槽敷设方式。低压电缆采用交联聚乙烯绝缘聚氯乙烯护套铜芯电缆YJV22-0.6/1kV型。室外电缆均采用防寒型。

6.3.3给排水

本专用线自乌准线魏家泉车站接轨,装卸站为新建生活供水站。

①水源及水处理

装卸站新增用水量6m3/d,排水量4.5m3/d。用水由中泰化学阜康能源有限公司供水管道就近接水,水质符合生活饮用水标准。

②污水处理和排除方案

新建装卸站排放污水主要为生活污水,粪便污水经化粪池处理、食堂含油污水经隔油池处理后,与其它生活污水一同经自建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处理能力1m3/h)处理达标后,冬储夏灌回用于站场绿化及道路喷洒,不外排。

③主要给排水构筑物、设备选择

新建de90给水PE管700m、de50给水PE管150m、给水阀门井1座,水表井1座。

新建DN200排水双壁波纹管900m,排水检查井50座,设玻璃钢整体化粪池2座。

④消防

消防方式采用临时高压消防系统。

本项目车站货场为集装箱堆场,货场室外消防秒流量为Q=15L/s,火灾延续时间为1h,建V=100m³钢筋砼消防水池1座,泵房内设(Q=15L/s,H=50m)消防泵2台,1用1备。消防管沿道路枝状铺设。铺设DN150球墨铸铁管1500m,设地下式消火栓井15座,建给水阀门井3座,配备消防器材箱15套。

表17 主要工程数量表

序号

工程名称

规格及型号

单位

数量

 

一、给水工程

 

 

 

1

铺设球墨铸铁管

DN150 胶圈接口

m

1500

2

铺设给水PE管

de90 热熔焊接

m

700

3

铺设给水PE管

de50 热熔焊接

m

150

4

水表及井

DN150

1

5

砖砌圆形阀门井

φ=1.8m、H=2.0m

4

6

地下式消火栓及井

地下式

15

7

消防器材箱

 

15

 

二、排水工程

 

 

 

1

铺设排水双壁波纹管

DN200胶圈接口

m

900

2

砖砌排水检查井

φ=1.0m、H=3m

50

3

玻璃钢整体化粪池

V=2m3

1

4

玻璃钢整体化粪池

V=12m3

1

5

污水氧化塘

总容积670m3

1

6

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

处理能力1m3/h

1

6.3.4采暖

本线处于寒冷地区,在满足生产运输作业和生活的前提下,房屋采暖实行区域供热。

1)专用线工程

专用线装卸站站区新增附属用房冬季供暖,依靠自建的燃气锅炉房,内配1台1t/h燃气锅炉、1台2t/h燃气锅炉(两台锅炉一用一备)。锅炉供暖所用燃气为阜康市鑫泰燃气有限责任公司提供的符合国家标准的管道天然气。

2)接轨配套工程

接轨配套工程中新增的附属用房,冬季供暖依靠电供暖。

7、主要工程数量统计

项目主要工程组成及工程数量统计见表18。

表18 项目组成一览表

项目

主要建设内容

专用线

接轨配套工程

 

 

主体

工程

线路

起自魏家泉站至拟建物流基地;全线正线长度2.261km,其中区间段总长1.0km;车站装卸线2条,总长度1.261km。

在魏家泉站附近对车站进必要改造,将魏家泉站1道向西延400m,并在该延长线与乌将线间增加一组单渡线;在站房对侧增加1条到发线

轨道

采用50kg/m,25长度标准轨;铺设有砟轨道2.261km

采用50kg/m,25m长度标准轨;铺设有砟轨道2.958km

 

路基

全线路基以填方形式通过,平均填方高度3.5m,最大填方高度5.05m,总填方量46420m3

路基全部采用填方形式,总填方量50000m3

 

站场

在拟建物流基地内设装卸站一处,内设装卸线2条,机车走行线1条,按贯通式布置,有效长满足整列装卸条件,装卸线外侧设780×30m集装箱货位。

 

 

桥涵

新建箱形涵121延长米/4座

对魏家泉站2座既有桥涵进行接长,接长箱形桥293.7顶平米/1座,接长涵12延长米/1座

 

辅助工程

施工生产生活区

包括施工生活区、砼搅拌站、材料厂等,总占地面积0.15hm2,全部集中设在项目货运仓储区永久用地范围内,不新增占地

共用专用线工程施工生产生活区

取(弃)土场

取弃土场设在项目区南侧约10km处,总占地面积约7.72hm2

取弃土共用专用线取弃土场

 

公用工程

电力

装卸站新建一座10/0.4kV环网所;车号识别探测机房附近设1台10kVA双变压器箱变;电源引自既有10kV高甘线“T”接一路10kV电源,并设置一座发电机房作为备用电源

用电由乌鲁木齐供电段保证,电源引自由魏家泉站双变压器箱变低压侧

给排水

装卸站为新建生活供水站,用水由中泰化学阜康能源有限公司供水管道就近接入

同专用线

 

采暖供热

自建燃气锅炉房,配1×1t/h+1×2t/h燃气锅炉(一用一备)

电采暖

 

房屋建筑

新建附属用房5115m2

新建附属用房885m2

 

环保工程

污水治理

排水:粪便污水经化粪池处理、食堂含油污水经隔油池处理后,经自建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处理达标后,冬储夏灌,回用于周边绿化,不外排

同专用线

固体废物

集中收集,由垃圾车定期运往指定地点处置

同专用线

 

锅炉烟尘

采用污染较小的燃气锅炉,燃气采用中泰化学阜康能源有限公司提供的符合民用标准的管道天然气

 

食堂油烟

按照中型餐饮业单位,配净化效率不低于75%的油烟净化装置

 

扬尘

配洒水抑尘装置

 

绿化、生态

 

 

 

8、多方案比选

8.1接轨站方案的比选

拟建物流基地位于魏家泉站西侧,距魏家泉站中心约2.55km。

拟建物流基地所在位置既有铁路干线有乌将线。经过分析,满足接轨条件、距离物流基地较近的可供选择的车站有:甘泉堡站、魏家泉站。其中甘泉堡站为中间站,魏家泉站为拟建会让站。各站距拟建物流基地距离分别为:魏家泉站2km、甘泉堡站4.3km。

根据货物的主要流向,在魏家泉站接轨流向顺畅,而在甘泉堡站接轨存在折角运输。因此本次项目确定将魏家泉站做为接轨站。

8.2接轨方案的比选

拟建物流基地位于魏家泉站西侧,距魏家泉站中心约1.9km。

经研究,从魏家泉站东侧或站房对侧接轨接入物流基地所需用地及拆迁工程无法实现,因此本次仅考虑自魏家泉站站房同侧西咽喉接轨。

8.3场站建设方案的比选

本次项目主要从运输组织方面,考虑2个场站布置方案。

1、整列装卸方案(CK)

专用线自魏家泉站西咽喉1道引出,向西行进约1km后进入拟建物流基地内,基地内设装卸站,装卸站设装卸线2条,机车走行线1条,按贯通式布置,有效长满足整列条件,装卸线外侧设780×30m集装箱货位。

见示意图1。

 

图1 整列装卸方案CK示意图

2、半列装卸方案(C1K)

专用线自魏家泉站西咽喉1道引出后,设置2条贯通式调车线,有效长850m,用于机车调头使用。在贯通式调车线西端引出2条尽头式装卸线,装卸线平行布置,线间距55m,装卸线之间设400×50m集装箱货位,外侧设400×35m集装箱货位。装卸有效长满足半列装卸条件。

见示意图2。

 

图2 半列装卸方案C1K示意图

(四)方案比选

表19 方案优缺点比较表

 

优点

缺点

整列装卸方案(CK)

到发列车均由本务机车牵引进入装卸区或魏家泉车站,利用装卸区的空闲股道进行机车调头作业,运输组织较灵活。

迁改工程难度较大。

半列装卸方案(C1K)

拆迁工程难度较小。

到达及发送的列车只能进行推送作业,运输组织方案较单一,缺乏灵活性。

表20 方案经济比较表

项目

单位

CK

C1K

数量

金额(万元)

数量

金额(万元)

 

 

 

拆迁及征地费用

铺轨长度

km

7.055

 

6.950

 

永久用地

400

474

395

468

 

临时用地

366

131

375

134

 

地面附着物

万元

 

8

 

8

 

用地勘界及拆迁费

万元

 

1178

 

200

 

小计

 

 

1790

 

810

路基

区间

万m3

4.6

157

9.7

327

站场

万m3

74.5

2619

67

2697

 

附属工程

km

 

158

 

158

 

小计

万元

 

2934

 

3182

 

桥涵

万元

 

433

 

433

轨道

km

7.055

1429

6.950

1407

通信及信号

km

 

2299

 

2299

电力

km

 

633

 

633

房屋

km

 

1108

 

1108

其他运营生产设备

km

 

2041

 

2268

大临和过渡工程

万元

 

115

 

115

其他费用

万元

 

1653

 

1627

基本预备费

万元

 

1443

 

1358

铺底流动资金

万元

 

23

 

23

静态投资总额

 

 

15904

 

14956

差额(较方案I)

万元

 

948

 

 

综上所述,方案投资相差不大,整列装卸方案运输组织较灵活,因此可研报告推荐采用整列装卸方案(CK)。本次环评也仅针对整列装卸方案(CK)进行评价

9、周边环境

本项目所在区域位于阜康产业园阜西区,乌将铁路线与S111省道之间;项目区域南侧紧邻现状乌将铁路线;西侧为新疆聚力金属制品有限公司;北侧为出租商业楼、鸿盛实业木工板厂、迅驰电梯公司,再往北为S111省道及中泰化学公司;东侧为润利绿化带和魏家泉站。项目区域周边200米范围内无居民点、学校、医院等环境敏感点。

项目周边声环境评价范围内(项目周边200m范围)及振动评价范围内(专用线外轨两侧60m范围)均无环境敏感目标或建筑物。

具体项目周边环境情况详见附图4,现场照片见附件三。

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

本项目为铁路专用线的新建项目,项目选址位于阜康产业园阜西区范围内,选址区域周边现状主要为乌将线铁路、S111省道及阜康产业园已进驻的各类生产企业等。

根据环评阶段的现场调查和监测,现状项目区大气环境、水环境、声环境及振动环境质量均能达到相应标准要求(详见环境质量状况章节),无明显的环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