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局
搜本站
搜索
当前页面:首页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行政调解
【“枫桥”实践在庭州】奇台县大泉塔塔尔族乡:“喜羊羊调解室” 家门口促和谐
发布日期: 2025-08-20 17:33:32 来源:昌吉州司法局 浏览次数: 文章字号:

在奇台县大泉塔塔尔族乡,“喜羊羊调解室”以其独特的乡土智慧架起“连心桥”。调解室于今年6月16日成立,已成功化解13起矛盾纠纷,以“小调解”促进“大和谐”,让新时代“枫桥经验”在这里焕发新活力。

针对草场边界、邻里纠纷等问题,调解员们既讲法理又通情理,让每一起调解都成为促进民族团结的生动实践。正如其名,“喜羊羊调解室”让“愁眉苦脸”的村民笑着离开,用春风化雨的方式为当地深化基层治理注入了新动能。

一、力量多元聚合力 法理情交融破难题

“喜羊羊调解室”的魅力在于其强大的“组合拳”力量:司法所工作人员提供精准的法律法规解读,确保调解于法有据;当地德高望重的乡贤发挥“熟人社会”优势,以情动人、以理服人;热心志愿者则耐心倾听、细致沟通,为群众出谋划策。多方力量拧成一股绳,共同为化解矛盾提供坚实支撑。

二、精准施策显成效 草场划界化干戈

调解室的成效体现在一个个具体案例中。不久前,黑沟山区两处草场因界限争议引发20余户牧民纠纷。调解团队迅速行动,通过查阅历史档案、邀请老牧民现场指认等方式查明事实,同时组织调解员入户疏导。经多次协商,双方达成一致,纠纷圆满化解。该调解室已成功调处多起类似矛盾,形成了“查档案+请乡贤+促协商”的调解模式,有效维护了牧区和谐稳定。

三、服务下沉暖民心 机制灵活固长效

“喜羊羊调解室”不仅“坐等上门”,更主动“送服务到家”。工作人员常常深入田间地头、牧区毡房、村民院落,主动摸排发现矛盾隐患,将调解服务送到群众身边。调解过程中,他们巧妙融入法治宣传,普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等与农牧民息息相关的法律知识,提升群众法治素养。为确保调解效果“不反弹”,调解室还建立了完善的回访制度,定期跟踪协议履行情况,巩固调解成果。

“这是贯彻新时代‘枫桥经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具体实践,目的是打造一个真正能为农牧民排忧解难的暖心平台。”奇台县大泉塔塔尔族乡政法委员张新斌介绍道。

“不管是土地纠纷、草场争议,还是邻里摩擦、家庭矛盾,只要群众有需要,我们就尽全力去调解。调解完了再回访,就是盼着大家的日子都能过得舒心顺意。”调解员乌拉尔生·托胡塔汗朴实的话语道出了调解室的心声。

四、基层治理树样板 和谐奇台谱新篇

“喜羊羊调解室”的成功实践,是大泉塔塔尔族乡立足民族地区实际,深化基层治理创新的缩影。它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巧妙融合法治思维、民族文化习俗和人文关怀,有效破解了基层矛盾化解难题。

今年以来,奇台县基层调解组织积极发挥作用,妥善化解了一批群众矛盾纠纷。在现有工作基础上,奇台县正有序推进基层调解阵地建设,计划新建一批特色调解室,支持各村镇结合实际创新调解方式,持续提升基层治理效能,为平安建设提供坚实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