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局
搜本站
搜索
当前页面: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部门文件
关于对2023年昌吉州提名自治区科技进步奖公示的通知
发布日期: 2023-09-15 12:06:28 来源:昌吉州科学技术局 浏览次数: 文章字号:

按照《关于做好2023年度自治区科技奖励提名工作的通知》,今年自治区科技进步奖网上申报、受理工作已结束。根据《自治区科学技术进步奖励办法》及其实施细则的相关规定,经我局形式审查,现将拟提名的8项请奖公示如下:

1.特变电工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完成的“新能源用非晶合金立体卷铁心全铝组合式变压器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项目

该项目围绕“低损耗、低排放、低运行成本、高可靠性、高安全性、免维护、抗短路”的新能源电网建设需求,推动节能、高效、经济型绿色电网技术发展,突破非晶合金材料、卷铁心结构相结合“双节能”的设计瓶颈,在国际上首次完成了非晶合金立体卷铁心全铝组合式变压器产品研制。项目实施期间共申请专利30项,其中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28项。项目与同型号全铜硅钢产品相比降低产品成本10%、空载损耗降低70%、空载电流降低40%;单台产品全生命周期30年可节约运行成本21万,节约标准煤180吨,减少碳排放420吨,有效降低电网损失,提高电网运行效率。项目近三年累计出售210余台,实现新增销售收入7952万元,新增利润1180万元,新增税收377万元。项目的建设对提高电网可靠性、提升设备运行效率、降低能源损耗、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助力中国绿色发展、“双碳”目标实现具有重大意义,为加快新能源电网建设提供实践依据。

2.特变电工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完成的“变压器全寿命周期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系统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项目

该项目以国家发布的建设新型电力系统和特变电工在电力变压器的监测传感和故障诊断领域积累的研发经验为依托,通过自主研发,研究与开发面向电力设备重资产行业,以提升电力设备可靠性为价值所在,实现数据互联和经验传承,功能全面、部署灵活、数据安全的电力变压器全寿命周期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系统(PHM)。项目实施期间共申请知识产权11项,其中实用新型专利3项、软件著作权8项。项目近3年累计实现销售收入7573.99万元,利润2196万元,税收724万元。项目的建设由单一的变压器监测诊断转向变电站电力设备监测诊断、变电站辅控系统综合监控,实现了电力设备的状态数字化与可视化,能够及时预警,减少了设备“带病运行”时间,从而保证了电力设备的安全运行;同时实现了电力设备全寿命周期的数据管理与变压器集群管理,可保障变压器的资产利用率最大化。项目的成功实施使电力设备检修方式由定期维修转向状态维修或以设备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减少了设备检修次数,提高了智能运维水平,促进了变电站向少人值守、无人值守变电站的转变,降低了客户长期人力成本。

3.新疆源一科创有限公司主持完成的“白泥回收技术提高钢纸韧性的研发及应用项目”项目

该项目将钢纸生产线环节中产生的废水(氯化锌含量低于 0.2%),经过研发成熟的工艺技术提取出氯化锌回收再用于钢纸生产,废水排入污水处理站进行处理.既降低生产成本又提高了废水回用率,向零排放方向迈进,也属于生态环保型工程,项目技术属行业领先。通过项目的实施,带动当地劳动力就业10人,申请发明专利9项,实用新型19项。企业产品市场占有率:2018年42.3%、2019年43.1%、2020年45%居同行业首位。部分产品已出口至美国、印度、土耳其、韩国等国家, 2020年出口创汇190万美元、1284万元;2021年出口创汇269万美元、1625万元、2022年出口创汇298万美元、2049万元。项目的建成投产有利于促进新疆棉花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对促进产业升级、提升国际市场竞争力都有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产品品质接近德国和日本生产厂家水平,从而扩大市场、创造出口,成为国内领先、西部地区最大的钢纸生产基地。

4.新疆蓝山屯河高端新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完成的“绿色生物降解地膜研发及推广”项目

该项目开发出适用于番茄、玉米、甜菜、花生、马铃薯六种作物降解地膜专用料产品,研发出单套装置生产规模≥3万吨/年共聚树脂工艺;建立了6种作物生物降解地膜田间操作技术规程;获得2项发明专利《一种抗水解性能优异的全生物降解树脂的制备方法和应用》《一种全生物降解地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通过该项目的实施,在疆内开展绿色可降解地膜大规模示范和推广,形成了10万亩生物降解地膜推广应用示范区,极大的推动了新疆在可降解地膜的应用与推广。开发出全生物降解地膜的制备技术,填补了疆内全生物降解地膜产品的空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新疆生物降解材料技术的发展。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培养了13名生物降解材料研发人员,带动了8000余农户掌握生物降解地膜的规范操作,提升了生物降解材料科研队伍的研发和使用能力。该项目将极大地促进新疆农业乃至全国农业的可持续绿色发展,有效解决 “白色污染”,为推动绿色农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5.中电投新疆能源化工集团五彩湾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完成的“燃煤机组100%燃烧准东高碱煤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项目

该项目在新方法、新工艺、技术规范、知识产权、人才、平台等方面,形成6项100%燃烧高碱煤关键技术,制定了燃用新疆高碱煤的锅炉设计行业技术规范标准,培养了若干技术骨干。先后与五彩湾地区中煤北二、华电北一、特变北一、恒联、信发等电厂开展技术交流会,推广100%燃烧高碱煤成功经验案例,带动区域新疆煤的大比例燃烧。相关成果在中电投新疆能源化工集团五彩湾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平顶山姚孟电厂、黄河公司西宁发电分公司等得到落地实施应用。项目实施期间,获得知识产权10项,其中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软件著作权2项。项目总投资1775万元,三年累计节支23075万元,经济效益显著。

6.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生态环境监测站完成的“昌吉州高时空分辨率大气动态污染源排放清单特征分析及在大气污染综合治理中的应用”项目

该项目根据 2018-2020年昌吉州的大气环境质量状况,以2018年为基准年,梳理、筛选了大量活动水平数据和排放系数数据,充分调动昌吉州各相关部门参与对数据反复校验、对比分析,构建包括化石燃料固定燃烧源、工艺过程源、移动源等十大类污染源和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9 种污染物的排放清单;将各类污染源的基础信息和排放数据进行归类、存档和管理,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和数据库技术,构建昌吉州大气污染源活动水平数据库,建立3km×3km的昌吉州高时空分辨率大气污染源排放清单数据库,基于网格化管理实现昌吉州大气污染源排放清单的动态更新。为昌吉州环境空气质量的改善和精准化管理提供数据支撑。排放清单的建立是国内先进的大气污染治理技术手段,对城市大气主要污染来源识别并定量,以实现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制定有针对性的控制措施具有重要意义。是目前有效控制大气污染急需解决的问题,是提高环境信息基础能力建设,实现昌吉州城市空气质量达标的科学保障。

7.特变电工股份有限公司新疆线缆厂完成的“额定电压36/66kV海上风力发电用耐扭曲软电缆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项目

该项目的开展,完成了额定电压36/66kV海上风力发电用耐扭曲软电缆的研发,围绕“低损耗、低运行成本、高可靠性、高安全性”的风机电网建设需求,推动节能、经济的风力发电电网建设。产品具有抗拉强度高、耐扭曲性能好、抗弯曲、抗压、耐腐蚀性能好等特点。产品的研制符合国家相关产业政策,该产品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使得风机电缆采购成本降低80%。建立了产品生产技术保障体系,配置了完备的生产设备和试验手段,通过生产技术、质量体系保障和生产环节关键工序的管控,提升了产品生产的质量稳定性。围绕新疆金风科技的需求,2022年以来,项目产品在福建金风科技有限公司的福建福州长乐A区第二标段三峡100MW风电场项目中得到应用,该项目累计形成销售收入855.53万元,利润111.21万元,税收6.632万元。项目产品自投运以来,发挥了良好的引领示范作用。根据规划预计三年内共产生直接经济效益5600万元,项目实现昌吉州解决就业187人,为助力南疆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发挥了积极作用。

8.华能新疆吉木萨尔发电有限公司完成的“多场强化节能高效电除尘关键技术与设备”项目

该项目通过电场、流场、温度场等多物理场强化关键技术开发,解决了高压脉冲电源散热和抗干扰性能差、极配型式单一、运行能耗高、各电源缺少有效协同增效及电除尘与下游脱硫之间缺少协同控制等问题,提升了电除尘技术的节能减排效果,丰富各行业粉尘超低排放治理方案的可选择性,现产品已在国内推广应用。同时项目获得了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论文1项,著作2项构建了多层次全流程的技术标准体系。经济效益显著,符合国家当前节能减排的目标。环境效益显著。通过性能检测验证了本项目的高效性能和显著环境效益:华能新疆吉木萨尔发电有限公司1号机 660MW 机组为例,经第三方检测单位测试,电除尘器出口粉尘浓度均低于5 mg/m3,能耗降低24.5%。每年节约128.6535万kwh,污染物处理稳定,具有较强的行业技术示范效应。


       自公示之日起有异议的认为和个人可向昌吉州科学技术局提出异议并提供相应证明材料,否则不予受理。

       联系人:聂健康

       联系电话:0994—23455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