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目名称
二、提名单位(专家)意见
该项目通过建立昌吉州高时空分辨率大气污染源排放清单,采用蒙特卡洛方法进行不确定性分析描述昌吉州大气污染排放状况;通过采集的PM2.5受体数据纳入 PMF 模型,获得PM2.5来源解析。在高时空分辨率大气污染源排放清单和PM2.5来源解析的研究基础上,得到了昌吉州PM2.5精细化源解析结果,按污染贡献率依次为燃煤源、工业源、移动源和扬尘源。项目组针对四大源进一步开展空气质量持续改善措施研究,通过采用移动源排放MOVES模型方法、卫星遥感监测技术、道路环境颗粒物走航技术、搭建“昌吉州大气污染动态成因分析系统”等科技手段,摸清了各类源排放底数现状,提出了散煤治理、工业企业“一行一策”、移动源污染治理、扬尘源污染治理及重污染应对等一系列综合对策,为大气污染防治和环境空气质量改善提供了精准的科学依据。2021年,昌吉州通过综合施策全面完成了自治区下达的空气质量目标任务,在重污染天气高发频发的12月,取得州府昌吉市仅1天重污染天的历史性突破。昌吉州作为“乌昌石”区域重要组成部分,其肩负协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重要使命,通过该项目的实施,昌吉州成为全疆首个全面厘清污染源贡献,通过科学治污、精准施策,全面推动大气污染防治实现了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的地市。项目组提出的一系列综合对策,推动了政府部门对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补齐了区域大气污染防治科学治污、精准施策的短板和空白,实现了昌吉州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在区域内具有较强的推广意义。推荐等次为二等奖。
三、项目简介
为提升大气环境质量,扭转空气质量恶化趋势,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昌吉州迫切需要科技支撑,通过科学分析、精准防控、综合施策破解昌吉州大气污染治理瓶颈,对城市大气颗粒物的污染来源进行研究,定量识别主要污染来源,为提出空气质量持续改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推动秋冬季区域大气污染同防同治,实现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该项目通过建立高时空分辨率排放清单,并开展基于受体模型的PM2.5来源解析和区域空气质量模型源解析,在污染源排放清单和源解析的研究基础上,得到PM2.5精细化源解析结果,其污染贡献率依次为燃煤源、工业源、移动源和扬尘源;针对四大源,项目组进一步摸清底数,研究确定治理路线,提出昌吉州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的对策措施;同时在秋冬季开展环境空气质量跟踪研究,分析重污染成因特征及污染物区域输送特征,及时提出对策建议。针对本项目提出的散煤治理、工业企业“一行一策”、移动源管控、扬尘源治理及重污染应对等一系列措施,政府部门将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做到科学施策、精准治污,推动昌吉州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昌吉州通过综合施策,2021年全面完成自治区下达的3项环境空气质量约束性指标任务,实现了自2018年以来空气质量连续好转的态势。2022年截至7月底,昌吉市在“乌-昌-石”区域兵地4城市(乌鲁木齐市、昌吉州、石河子市和五家渠市)中环境空气质量排名第2位,综合指数改善排名第1。
四、推广应用情况
1.综合施策有效改善环境空气质量。根据PM2.5源解析和系列研究成果,研究部署昌吉州“十四五”空气质量强化管控专项行动12项硬措施,印发《昌吉州2021年空气质量提升行动工作要点》《昌吉州“十四五”环境空气质量强化管控九项专项行动方案》等。
2.污染物排放清单、PM2.5精细化源解析成果为精准施策提供科学数据支撑。本项目运用高时空分辨率排放清单和PM2.5精细化源解析结果,针对燃煤源、工业源、移动源和扬尘源进一步开展空气质量改善措施研究,为推动科学施策、精准治污,政府部门将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推动昌吉州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3.散煤源治理助力秋冬季环境空气治理改善。一是在全疆率先实施65蒸吨以下燃煤锅炉淘汰替代工作,领先于生态环境部《空气质量全面改善行动计划(2021—2025年)(征求意见稿)》淘汰燃煤锅炉的要求,2021年全面完成135台65蒸吨以下燃煤锅炉淘汰整治工作。二是推动农村清洁取暖改造工程,2021年全面完成11631户农村地区清洁取暖改造。昌吉市2021年9月-12月PM2.5浓度较同比下降25%,通过模拟该两项措施对其贡献率达到81%。
4.企业治理水平得到明显提升。制定钢铁、水泥、焦化等五大行业“一行一策”,提出重点企业治理措施,整理了601条整改项,目前整改完成率64.89%,企业治理水平得到明显提升。
5.多措并举有效降低机动车污染排放。支撑有关部门出台《昌吉州2021年机动车污染防治计划》等配套实施文件,从交通运输结构、车辆结构、柴油货车管控等方面综合施策。在空气质量改善任务重的阜康市引导车辆分流,日过境货车数量由原4500余辆缩减至50辆左右,下降98%,限行后各路段PM2.5、PM10、NO2浓度值同比分别下降34.3%、27.7%、2.4%。
6.扬尘源污染防治得到全面控制。卫星遥感分析昌吉州裸地共1314处,裸露面积共33.98平方公里,推动生态环境、住建等四部门联合制定了昌吉州2020年、2021年扬尘污染防治工作方案,从“冬病夏治”角度,围绕道路、城乡裸露地面等加强扬尘源污染整治。
7.构建区域重污染天应对体系,重污染天气应对能力明显提升。一是出台2020年蓝天保卫攻坚战实施意见、2020-2021年秋冬季重点行业企业错峰停限产管控方案等企业错峰生产措施。二是健全重污染天气应急指挥体系,在全疆最先建立完善的重点行业重污染天气绩效分级评定管理体系,三家企业被自治区评定为重污染天气绩效A级企业,占全疆A级企业数量的75%。三是针对区域传输影响,有效实施区域大气污染同防同治,推动兵地各城市签订《乌鲁木齐市 昌吉州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 第八师 第十二师兵地生态环境同防同治框架协议》,实现联合预警会商。四是重污染天气预警预报能力提升。签订《气象局生态环境局合作框架协议》,制定《昌吉州空气质量评估和重污染天气联合会商和发布制度》
五、主要知识产权证明名录
论文1篇:新疆天山北坡低层大气稀释扩散能力的季节性差异和量化研究(环境科学研究2022年7月)
六、主要完成人情况及合作关系说明
姓名 | 排名 | 行政职务/技术职称 | 工作单位 |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 |
陈志颖 | 1 | 科室负责人/副高级工程师 | 昌吉州环境污染监控中心 | 污染源排放清单、源解析、空气质量改善措施研究及实施等方面 |
魏雪峰 | 2 | 大气污染防治指挥中心副主任/工程师 | 昌吉州环境监测站 | 污染源排放清单、源解析、空气质量改善措施研究及实施等方面 |
李玉荣 | 3 | 大气环境科科长 | 昌吉州生态环境局 | 污染源排放清单、源解析、空气质量改善措施研究及实施等方面 |
顾涛 | 4 | 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正高级工程师 | 昌吉州生态环境局 | 污染源排放清单、源解析、空气质量改善措施研究及实施等方面 |
李昭江 | 5 | 局党组书记、副局长 | 昌吉州生态环境局 | 污染源排放清单、源解析、空气质量改善措施研究及实施等方面 |
莫皓然 | 6 | 科室负责人/工程师 | 昌吉州环境污染监控中心 | 污染源排放清单、源解析、空气质量改善措施研究及实施等方面 |
周晶 | 7 | 办公室副主任/副高级工程师 | 昌吉州环境监测站 | 污染源排放清单、源解析、空气质量改善措施研究及实施等方面 |
靳银燕 | 8 | 党支部书记/副高级工程师 | 昌吉州环境监测站 | 污染源排放清单、源解析、空气质量改善措施研究及实施等方面 |
唐彦发 | 9 | 科员/工程师 | 昌吉州环境监测站 | 污染源排放清单、源解析、空气质量改善措施研究及实施等方面 |
完成人合作关系说明:本项目第一完成人陈志颖与第四完成人顾涛、第七完成人周晶共同完成“基于大数据平台的昌吉州大气污染监管体系建设及应用”项目研究,共同获奖。
七、主要完成单位及创新推广贡献
| 排名 | 单位贡献 |
昌吉州生态环境局 | 1 | 统筹开展污染物排放清单、PM2.5精细化源解析研究,为精准施策提供科学数据支撑。运用高时空分辨率排放清单,得到PM2.5精细化源解析结果,针对燃煤源、工业源、移动源、扬尘源及重污染天气应对进一步开展空气质量持续改善措施研究,推动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
昌吉州环境污染监控中心 | 2 | 开展污染物排放清单、PM2.5精细化源解析研究,为精准施策提供科学数据支撑。运用高时空分辨率排放清单,得到PM2.5精细化源解析结果,针对工业源、移动源、扬尘源及重污染天气应对进一步开展空气质量持续改善措施研究,推动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
昌吉州环境监测站 | 3 | 开展污染物排放清单、PM2.5精细化源解析研究,为精准施策提供科学数据支撑。运用高时空分辨率排放清单,得到PM2.5精细化源解析结果,针对工业源、重污染天气应对进一步开展空气质量持续改善措施研究,推动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
上一篇: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
下一篇: 关于征求社会公众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