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CJZ004/2020-000005 | 信息分类: | |
发布机构: | 昌吉州科学技术局 | 发文日期: | 2020-04-03 |
文 号: | 昌州科字〔2020〕01号 | 是否有效: | 是 |
名 称: | 关于印发《自治州2020年科技工作要点》的通知 |
关于印发《自治州2020年科技工作要点》的通知
各县市科技局,准东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济发展局、昌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高新农业发展局、昌吉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产业发展科技局,各有关单位:
现将《自治州2020年科技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昌吉回族自治州科学技术局
2020年3月31日
自治州2020年科技工作要点
2020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是决战脱贫攻坚目标的关键之年,全州科技系统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上来,深入贯彻落实区、州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科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确保州党委、政府有关科技创新工作的安排部署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一、工作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疆方略,特别是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按照区、州“两会”和经济工作会议决策部署,围绕自治区党委“1+3+3+改革开放”和昌吉州“1+2”三件大事工作要求,坚持把创新摆在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位置,以昌吉高新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昌吉市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准东现代煤电煤化工创新产业开发区、昌吉农业园区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创建为载体,加快推动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持续增强创新要素供给的质量和效率,大力营造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推动科技创新成果更好地惠及各族群众,更有效服务于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实现自治州社会稳定与长治久安提供更加有力的科技支撑。
二、重点任务
(一)坚定不移聚焦总目标,提升科技支撑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能力。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强化“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决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围绕区州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大力实施科技维稳、科技扶贫、科技助力乡村振兴、科技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科技惠民等专项行动,进一步加强党的领导、强化党的建设,确保全年各项任务如期圆满完成。
(二)贯彻新发展理念,助力打好三大攻坚战。一是强化科技要素有效集聚和整合利用,助力产业提质增效。完善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围绕“产业链”梳理“创新链”,围绕“创新链”部署“要素链”,协调州内外知识、技术、资金、人才、平台等创新资源向重点产业及其龙头骨干企业有效集聚。按照“补链、强链、延链”要求,建立“产业创新发展项目库”,发挥财政科技资金引导作用,撬动社会资本统筹支持产业共性技术攻关、产业链技术创新集成示范、创新载体培育建设,实施一批、储备一批、验收一批产业技术攻关项目,攻克一批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难题。修订《昌吉州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办法》,建立产业科技专家库,科学编制州本级科技项目计划,积极争取国家、自治区科技计划项目资金,做好重大科技项目匹配支持,推动科研成果向全行业辐射延伸。二是引导农业科技人才向基层倾斜,助力脱贫攻坚。继续实施科技特派员服务基层专项行动,制定出台《新时代强化推进科技特派员制度的实施意见》,对已退出的10个自治区建档立卡贫困村实施特派员选派和特派员项目“双覆盖”工程,通过项目帮扶和农技帮扶巩固脱贫攻坚成效。充分发挥科技馆科普活动主阵地作用,积极开展科普展教服务和“流动科技馆下基层”活动,大力拓展“科普秀场”等展教形式,主动与“访惠聚”、脱贫攻坚、研学游、科技之冬、科技活动周、科普“三进”活动相融合,营造城乡科普教育的良好氛围。三是发挥科技优势,助力环境保护和公共突发事件应对处置能力。积极支持环境污染防治和节能减排科技攻关,加大科技支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研究力度。支持疾控中心、医疗卫生机构开展重大传染病防控应对策略、诊疗技术开发应用等课题研究,鼓励先进监测、检测设备在社会化管理中的研究开发和应用推广。
(三)助推“三项重点工作”,打造经济高质量发展引擎。一是持续强化科技交流合作,助推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推进高新区建设“乌昌石”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制定自治州支持自创区建设的实施意见和若干政策,指导昌吉高新区完善编制规划纲要和行动计划。协同乌昌石三地科技部门推动落实《乌昌石科技合作框架协议》,立项实施高新区“产学研”科技合作项目2-3项,指导高新区开展自创区政策先行先试。配合昌吉农业园区创建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鼓励支持疆内外高校、科研院所、领军企业在准东组建新型研发机构。强化科技援疆工作力度,继续实施福建省科技厅与昌吉州会商机制,制定《“十四五”福建省科技厅与昌吉州人民政府科技合作框架协议》,引导两地自创区、农高区、高新区、高校、科研院所、科技型企业探索共建科技创新合作平台。开展“组团式”科技人才交流活动,赴福建省举办科技创新人才培训班。做好第十届“科洽会”签约项目跟踪问效。二是健全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充分发挥昌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示范引领和中国农科院西部农业研究中心科技推广作用,指导已创建的自治区农业科技园区明确产业定位,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主体,引进推广一批新成果、新技术、新模式,夯实园区发展基础。指导玛纳斯县申报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吉木萨尔县、木垒县申报自治区农业科技园区。巩固提升已创建的9家农村创业园,集聚大学生、转业退役军人、城市能人、返乡农民工等各类人才,特别是科技特派员到乡村创新创业,吸纳科技特派员45人以上入园开展服务,应用推广新品种、新技术18项以上。三是发展科技旅游,助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配合新疆天文台推进奇台110米口径全向可动射电望远镜项目(QTT)建设,继续跟进落实玛纳斯县清水河乡坎苏瓦特村旅游配套设施建设项目,推进科普旅游发展。支持文化创意、民族工艺等旅游创意产品开发,推动数字、网络技术在旅游产业的应用推广,鼓励旅游产业“双创”服务载体建设,为创业者提供创新平台。
(四)提高创新资源配置效率,激发企业科技创新活力。一是持续强化创新主体培育。加大现代装备制造、生物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精细化工产业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力度,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5家,科技型中小企业30家。协调中科院系统、国家工程中心服务平台与三大国家级园区开展创新交流合作,力争在全州建立新型研发机构2-3个,推进行业先进技术和科研成果向三大国家级园区转移转化。组织州域内企、事业单位加强与各大科研院所、高校的交流合作,积极探索“研发在异地、生产在昌吉”的科技孵化模式,打造一批示范基地、示范项目和示范企业。二是做好科技人才服务。认真落实自治州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办法及其实施细则,根据用人单位需求“一事一议”,支持企业引进行业领军人才和创新型人才及团队开展“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指导我州青年科技人才申报“天山青年计划”等自治区人才专项。围绕自治州重点领域,引导企业用好国内外高层次人才资源,实施高端外国专家项目,确保获批的项目执行率不低于80%。三是继续实施“天山众创”行动。继续办好第六届昌吉州创新创业大赛,加大金融、证券、保险等创投机构协调力度,为民营中小微企业搭建展示交流、融资创业的有益平台,大力营造科技创新的浓厚氛围。做好现有众创空间、星创天地和科技企业孵化器等“双创”服务载体的提档升级工作,通过培训交流、考察学习、政策引导、资金支持等方式,提升“双创”人才队伍服务能力。四是加强科技政策培训。编制《科技政策汇编》,为企业提供科技政策服务,整合线上线下培训资源,加大科技创新税收优惠政策宣传培训力度,指导企业掌握税务政策、规范财务管理,逐步实现企业科研优惠政策应享尽享。
三、组织保障
加强党对科技工作的领导,切实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始终将党建工作与重点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落实,使科技工作的政治性得到充分彰显。
(一)强化组织保障。全面落实《昌吉州科学技术局党组议事规则》,加大对党组工作条例等内容的学研力度,严格履行民主集中制原则,稳步提升党组成员的政治站位和责任意识;以深入开展“五创三促”活动为抓手,调优配强支部领导班子,厘清职责、明确责任、任务到人,严格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一月一主题”等活动,不断增强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
(二)强化思想保障。继续巩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始终如一地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指导科技工作的“魂”、统领创新工作的“纲”;不断深化“周五大讲堂”活动,采取业务轮讲、专家讲座、外出调研等形式,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健全完善《昌吉州科学技术局宣传信息考核管理办法》,为科技创新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舆论环境。
(三)强化队伍保障。严格落实《干部任用条例》等制度,逐步形成“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用人氛围,努力打造一支政治上靠得住、能力上打得硬、工作中顶得上的干部队伍;采取内部培养、外部引进、下派上挂等方式,逐步优化干部队伍的年龄、学历和经历结构,分批分次选派青年干部到基层科技系统培养锻炼、选拔优秀年轻的基层科技系统干部到州级科技部门跟班锻炼。
(四)强化作风保障。严格落实监督执纪“第一种形态”工作职责,坚持将主体责任扛在肩上、把从严管理抓在手中,全面落实“三重一大”、“四个不直接分管”等工作制度,持续开展“四风四气”突出问题整改工作,强化敏感节点廉政管控,常态化开展廉政谈话活动,以“零容忍”态度严肃查处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违纪违法行为,不断优化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
(五)强化制度保障。全面推进融合式“党建+”服务模式,将党建工作与乌昌石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准东煤电煤化工创新产业园建设等重点工作有机结合,全面落实日晨会、周点检、月讲评等制度,及时对科技创新重大工作目标和常规性工作任务进行调度,采取挂图作战、倒排工期、销号管理等措施制度,及时破解工作推进中疑难问题,统筹运用奖惩制度,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上一篇: 科技部 财政部关于...
下一篇: 关于公开征集昌吉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