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29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表决通过关于修改慈善法的决定,新修改的慈善法将自2024年9月5日起施行。此次慈善法修改的意义是什么?有哪些重点和亮点内容?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社会法室主任石宏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一、此次慈善法修改的意义是什么?
修改慈善法,就是要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慈善事业、发挥慈善作用的重要论述和党中央决策部署精神实质融会贯通在修法工作中,体现在法律精髓里,发挥法律的规范、引导和保障作用,推动新时代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
二、此次慈善法修改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慈善法修改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慈善事业、发挥慈善作用的重要论述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优化慈善事业发展环境,规范引导慈善活动,健全监管制度机制,推动慈善高质量发展。主要修改内容可以概括为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完善促进措施,进一步推进慈善事业发展。慈善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
二是规范慈善活动,进一步提高慈善行业公信力。慈善组织和慈善信托的规范运行,是促进慈善事业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此次慈善法修改,从积极引导慈善组织、慈善信托健康发展的角度,进一步完善了规范慈善活动运行的有关规定。
三是强化领导监督,提升慈善治理现代化水平。发展中国特色慈善事业,需要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不断健全慈善监管制度机制,鼓励支持、协调促进、依法管理、推动慈善事业规范高效发展。
四是增设应急慈善专章,系统规范突发事件应对中的慈善活动。总结近年重大突发事件应对中慈善活动开展的经验问题,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和暴露出的问题,吸收地方立法中的好做法,与正在审议的突发事件应对管理法草案协调衔接,系统作出相应制度安排。
五是规范个人求助,推动解决慈善领域新情况新问题。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个人网络求助现象不断增多,超出了社区、单位等特定范围。相关网络服务平台呈现规模化发展,在帮助大病患者筹集医疗费用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存在一些乱象,引发公众质疑和负面舆情,对整个行业的公信力甚至慈善事业发展产生消极影响,各方面普遍认为亟须在法律中对相关活动作进一步规范。
三、此次慈善法修改的亮点是什么?
一是一以贯之与与时俱进相统一。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慈善事业的重视是一以贯之的,促进慈善事业发展的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保持持续稳定。。与此同时,近年来慈善事业的实践发展积累了新的经验教训,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实践对完善突发事件应对中的慈善法律制度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是促进发展与加强规范相结合。慈善事业是汇聚社会爱心的事业,是具有广泛群众性的事业,慈善事业发展要在阳光下进行,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下进行。
三是填补弱项与鼓励探索相协调。此次修改是对现行慈善法的部分修正,在全面梳理法律实施中的经验和问题的基础上,坚持填补弱项与鼓励探索相协调,既注重“补白”,也适当“留白”。
四、慈善法的修法形式由修订调整为修正,主要是基于哪些考虑?
慈善法修订草案在常委会审议和征求意见的过程中,各方面对慈善法修法形式提出了一些意见建议,经过深入研究,将慈善法修法形式由修订改为修正。主要考虑:
一是,慈善法实施七年来,党和国家在慈善领域的方针政策没有重大调整,没有出台新的专门文件,也没有机构改革重大举措,全面修法的必要性不足。
二是,慈善法于2016年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属于慈善领域的基本法律,施行时间不太长。
三是,实践中出现的一些具体问题需要具体分析。有些是法律宣传不到位、配套规定不健全、执法不统一不规范等原因导致的,可通过进一步加强法律实施来解决;有些是国情不同、环境条件不同,不宜简单同国外慈善情况类比;同时,针对我国近年来的新情况新问题,对相关法律制度作进一步修改完善,回应社会关切,是必要的。
五、慈善法修改决定通过后,为保障法律实施需要做好哪些工作?
“徒法不足以自行”,慈善法修改决定通过后,下一步的重点工作是认真开展宣传普及,推动法律有效实施。
一是,加大法律宣传普及力度。慈善法是慈善领域基础性、综合性法律,对慈善活动进行了全面规范。
二是,加强法律贯彻实施。“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要通过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推进慈善法的正确实施,把“纸上的法律”变为“行动中的法律”。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慈善组织等慈善活动参与者要提高思想认识,全面准确把握法律的主要内容,切实落实慈善法的相关规定,确保慈善法能够落地见效。
三是,及时制定配套性规定。慈善法修改决定的全面有效实施,需要配套法规规章等加以细化、具体化。
上一篇: 财政部 税务总局 民...
下一篇: 《婚姻登记条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