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狠抓动态监测帮扶,坚决守牢底线任务。一是调整监测范围。根据自治区监测范围动态调整机制要求,结合昌吉州物价指数变化、上年度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和农村低保标准等因素,2024年我州防止返贫监测标准为9000元。二是开展动态监测。坚持每月对监测对象和重点群体进行风险因素摸排,每季度对乡村常住人口开展集中排查,将存在返贫致贫风险的农户及时识别为监测对象。三是落实帮扶措施。坚持开发式帮扶与保障性措施相结合,因户因人制定“一对一”帮扶措施,有效防止了返贫致贫风险,有力夯实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二)抓实稳岗就业,促进脱贫人口持续稳定增收。一是全面落实稳岗就业政策。实施防止返贫就业攻坚行动,为足额落实脱贫劳动力落实社会保险、公益性岗位、自主创业等各项补贴。二是全面提升就业帮扶车间带动能力。持续关注就业帮扶车间生产经营,做好动态管理,及时协调解决困难,实现就业帮扶车间正常运行。三是全面发挥公益性岗位作用。因村制宜开发公益岗位,落实完善“按需设岗、以岗聘任、在岗领补、有序退岗”管理机制,积极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四是持续推进“雨露计划+”就业促进行动。督促县(市)优先推荐岗位实现就业。五是推进乡村工匠培育工程。推荐自治区乡村工匠名师10人,其中推选的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对山·努尔夏尔甫作为乡村工匠大师(国家级)人选,选送骨雕作品1件参加第二届全国乡村振兴职业技能大赛展演,带动更多乡村工匠弘扬工匠精神、提升技艺水平。
(三)加大政策支持,脱贫地区特色优势产业加快发展。一是加大乡村产业扶持力度。落实《关于2024年推动产业帮扶精准到户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有关工作的通知》,每个县(市)至少确定特色主导产业3个。二是做好“土特产”文章。全州从事“土特产”经营的24家主要市场主体。三是组织消费帮扶助农增收活动。实现农业产业增效、产品增值、农民增收。四是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加大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小额信贷投放力度,确保符合条件的、有发展意愿的“应贷尽贷”。
(四)紧盯项目资金管理,发挥资金最大效益。一是强化项目谋划储备。按照提前谋划、规模适度、有进有出、动态管理工作要求,严格项目论证把关,会同州财政局、发改委、农业农村局等行业主管部门召开项目审核会,指导县市立足资源禀赋、资金保障和群众需求,围绕“八大产业集群”、示范创建、“一县一乡”整乡推进等重点任务,谋划了一批带动能力强、利益联结机制紧密、与群众生产生活紧密关联的项目。二是强化项目过程管理。坚持每周对项目前期手续办理和资金支付等环节进行调度,动态掌握项目进度,推动项目在保障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加快项目实施进度。三是强化资产后续管理。印发《昌吉州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项目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实施方案》,对2022年以来衔接资金项目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专项整治。指导县市对2023年实施的涉及产权移交的资产加快移交进度。
(五)以“千万工程”为引领,乡村建设扎实稳妥推进。一是持续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常态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四季战役”,昌吉市成功入选2023年全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先进县;二是统筹推进乡村建设行动。印发《2024年乡村建设任务清单》,创新实施“一县一乡”整乡推进行动。三是稳步推进自治区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工作。成功申报22个自治区乡村振兴重点示范村,已完成“多规合一”村庄规划编制14个。
(六)坚持把准切口,乡村治理能力持续增强。一是深化示范创建。完成“一镇三村”(阜康市九运街镇、九运街镇六运村、城关镇山坡中心村,呼图壁县五工台镇幸福村)自治区级乡村治理示范村镇建设方案,并指导县市抓好落实。二是规范提升积分制清单制。在70个行政村确定推行“党建+网格化+数字化+积分制”工作。三是发挥典型引领作用。从乡村治理、文明乡风建设、乡村特色文化艺术、农村公共服务、县乡长说唱移风易俗等典型案例中培育和挖掘线索39个,为下一步提升乡村治理效能奠定了基础,提供了有益借鉴。
二、存在的问题
(一)脱贫人口持续大幅增收面临较大压力。
(二)农业农村基础设施还需进一步加强。
(三)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长效机制不健全。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落实好防返贫监测帮扶机制,健全跨部门工作会商和信息互通机制,精准开展摸排,通过面上排查和点上解刨等方式搞好跟踪监测,实现“动态监测、实时预警、未贫先防、突贫速扶、常态清零”。落实“一户一策”帮扶计划,重点关注新纳入低保户和医保推送大额支出人员,对出现返贫致贫风险的,通过“绿色通道”先落实帮扶措施再及时完善手续,切实防止因灾、因病返贫致贫。
(二)持续推动脱贫人口稳定增收。持续抓好产业和就业“两个关键”。落实落细各项稳岗就业政策,稳住就业规模,确保脱贫群众务工规模稳定。积极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确保乡村公益性岗位稳中有增,促进脱贫人口、监测对象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加大就业帮扶车间的扶持力度,支持脱贫地区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做好“土特产”文章,建立健全联农带农机制,落实“雨露计划”职业教育补助政策,切实减轻脱贫家庭经济压力。
(三)持续强化项目建设。加快已开工项目施工进度,力争7月底前所有项目全部开工建设,10月底完成竣工验收。加快2023年项目财务决算和资产确权移交进度,力争6月底前完成资产移交工作。提前谋划2025年计划实施项目,11月底前录入项目库,坚决避免资金下达后项目突击入库现象发生。
(四)持续推进乡村建设。着力实施好“一县一乡”整乡推进行动,到2024年底,打造“七个‘一县一乡’整乡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昌吉样板;着力改善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接续实施农村厕所革命整村推进试点示范项目,健全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分类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稳步推进乡村振兴示范创建,完成22个自治区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任务,争创全国美丽宜居村庄1个。
(五)持续提升乡村善治水平。突出抓好乡村治理示范引领,宣传推广玛纳斯县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经验,指导1个县市、2个乡镇、6个行政村完成自治区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创建任务;督促三项清单(村级小微权力清单、村级事务清单、公共服务事项清单)牵头部门,推进清单制规范运行;开展高价彩礼、大操大办、人情攀比、厚葬薄养等农村移风易俗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加强村规民约建设,推动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
上一篇: 昌吉州乡村振兴局第...
下一篇: 昌吉州厚植产业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