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提出“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近年来,昌吉州坚持把乡村建设行动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将“和”和“美”作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基本要求,以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为重点,强化规划引领,注重因村施策,分类梯次推进,乡村建设取得新成效,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统筹布局弹好“协奏曲”。一是高位推动。昌吉州党委政府对乡村建设高度重视,将其纳入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建立了州县乡村四级包联制度。在州党委农办,州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局“三位一体”的乡村建设推进机制下,印发了《昌吉州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提出实施农村道路畅通工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实施乡村清洁能源建设工程、实施县域城乡物流体系建设工程等“183”行动任务,为乡村建设擘画了基本蓝图。二是规划先行。有序推进有条件有需求的村庄开展“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加快村庄“多规合一”规划编制。截至目前,启动了22个乡镇国土空间规划、166个村“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工作,138个村正在编制,18个村已形成村庄规划成果,确保一张蓝图绘到底。三是广泛动员。充分发挥县市乡村振兴部门在专项任务推进、项目资金统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组织农民参与、社会力量引导等方面发挥牵头抓总作用,贯彻落实《农民参与乡村建设指南(试行)》,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参与乡村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完善农民参与机制,激发农民参与意愿,强化农民参与保障,广泛依靠农民、教育引导农民、组织带动农民共建共治共享美好家园,
聚焦重点打好“组合拳”。一是持续抓好示范创建。在持续巩固提升179个自治区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创建成果的基础上,聚焦22个自治区级重点示范村,谋划项目83个,整合各类建设资金约4.69亿元。参照《全国美丽宜居村庄创建示范评价标准》,结合《昌吉州“十四五”期间美丽乡村建设相关工作标准(试行)》,全年计划打造25个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示范样板,以点带面,串点成线,不断提升昌吉州的乡村“颜值”和“气质”。二是实施“一乡一村”建设行动。昌为加快补齐全州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存在的短板和弱项,在涉农乡镇66个行政村实施“一乡一村”乡村建设行动,进一步整合各类资源,统筹推进乡村建设各类要素向村覆盖、往户延伸,为乡村振兴打牢坚实的基础。三是突出重点区域整治提升。在巩固提升2022年“三线”(高速公路沿线、景区沿线和城郊结合部)209个点位45个乡镇(街道)126个村重点区域整治的基础上,2023年州本级财政继续加大投入,采取“先建后补、以奖代补”等方式,撬动社会资本参与乡村建设,进一步调动农牧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进一步擦亮乡村振兴的底色。四是乡村治理上强化典型选树。进一步促进积分制清单制在基层的推广应用,年内创建70个积分制清单制推广运用示范村。深入开展自治区乡村治理示范村镇建设,宣传推广玛纳斯县作为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县以来探索总结出“五村共治”模式,推进乡村治理的经验做法,促进乡村自治、法治、德治相融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更加完善。
整合资源突出“公益性”。一是联动配合建库立项。建立乡村建设项目库和实行乡村建设任务清单管理是统筹推进乡村建设的重要抓手。根据《乡村建设项目库建设指引(试行)》《乡村建设任务清单管理指引(试行)》要求,强化部门和县市协同,有序推进项目前期准备工作,推动两项工作落地实施。截至目前,依托乡村振兴项目库,全州已入库乡村建设行动590个项目,占乡村振兴项目库的63.78%,投资100.52亿元,占入库总资金规模的85.6%。二是全面实施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加强道路、水电、快递物流网点等基础配套,均衡发展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年内共计投入各类资金约24.17亿元,主要用于农村道路、村级综合服务设施提升等公共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实施农村公路新改建350公里,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27.74万亩,实施700公里斗农渠系改造提升工程,实施农村清洁取暖改造4.5万户,新建及改造10千伏以下线路364公里,乡村建设真正驶入“快车道”。三是接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以厕所革命、农村生活垃圾及污水治理为重点,以清洁家园行动“四季战役”为抓手,持续提升村容村貌,全力推动重点任务稳步落实。按照“大集中做处理、小集中做收集、边远散要达标”的思路,稳步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巩固农村户厕问题摸排整改“回头看”成果,抓好4个农村粪污一体化项目实施,完成13个村整村推进,新建农村户厕2083座,整改各类户厕5940座,稳步提升卫生厕所普及率。聚焦“补齐短板、提升水平”,健全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和稳定运行机制,打造40个垃圾分类减量示范村,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率稳定在90%以上。以人口集中村镇和水源保护区周边村庄为重点,分类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年内全州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25%,努力实现从“村庄美”到“全域美”,从“外在美”到“内在美”的嬗变。
上一篇: “耕耘者振兴计划”...
下一篇: 昌吉州厚植产业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