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肠炎 夏日饮食莫大意
发布时间:2022.08.05 来源:昌吉日报 浏览次数:

中国昌吉网讯(记者 李思佳)夏季炎热,不少人喜欢吃生冷的食物,以此来达到降温的效果;有的人为了节约粮食,把吃不完的食物放进冰箱保存,再次吃的时候不把食物热透,或存放过久再吃,这样很容易引起腹泻、呕吐等疾病。

昌吉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主治医师汪冰宇介绍,肠炎是指微生物感染、缺血、放射线或机体免疫失调等各种原因引起的肠道炎症性反应。最常见的症状有腹痛、腹泻、血便、发热等,严重者可引起脱水和电解质紊乱,甚至威及生命。

肠炎的种类有很多,根据起病急缓,分为急性肠炎和慢性肠炎;根据发生部位的不同,分为小肠炎、结肠炎和直肠炎;根据发病原因不同,可分为感染性肠炎和非感染性肠炎;感染性肠炎根据病原菌不同,又包括细菌性肠炎、病毒性肠炎、真菌性肠炎、结核性肠炎等;非感染性肠炎又包括坏死性肠炎、放射性肠炎、缺血性肠炎、菌群失调性肠炎等。

不同类型的肠炎病因不同,常见病因主要包括感染、免疫异常、放射治疗等。其中,最常见的就是急性肠炎,由于肠道比较敏感,患者不注意饮食卫生,或是食用了刺激性的食物,大多都会引发肠炎。

肠炎以消化道症状为主,表现为腹痛、腹泻、发热、血便等。部分患者出现乏力,头晕等脱水症状。严重脱水者,可伴心率增快、低血压、面色苍白等症状。病变位于直肠、乙状结肠者可伴有里急后重、肛门坠胀感。如短时间出血过多,可有心率增快、低血压、面色苍白、肢体发冷等休克症状。存在感染时,患者可出现发热症状。

一般来说,人体每天的排便次数在1-2次,而腹泻是指排便次数明显多于平时,粪便稀薄,水分增多,或含有未消化的食物,或血便、黏液便,常见的腹泻伴有排便急、失禁、肛门不适等症状。肠炎是由细菌、病毒、真菌或寄生虫引起的结肠炎,临床症状包括腹痛、腹泻、水样便或黏液脓血便,部分患者也会出现发热等症状。

汪冰宇说,肠炎患者的腹痛部位不确切,会出现钝痛、绞痛等,或是阵发性疼痛,或是持续性疼痛,同时有腹泻,粪便呈糊状甚至水样,轻症患者每天大便次数在3-4次,严重的患者每天可达10余次。患者由于大便次数增加,会导致人体内的水分、电解质等的流失。汪冰宇建议,如症状较轻,患者可以自行调配盐水或糖水口服,或是前往药店购买口服补液盐,以补充身体所流失的水分、电解质等。

肠炎属于人群易感,尤其是免疫力较为低下、基础病较多的中老年群体,而肠炎的高发季一般在夏季,由于夏季高温,食物容易变质或者是隔夜食物存放过久。医生提醒,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变质食物,加强手卫生可预防感染性肠炎;控制引起血管阻塞危险因素(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可有效预防缺血性肠炎。如果感染肠炎,患者要注意饮食卫生,避免交叉感染,肠炎急性发作期可进食流食或者富含营养、易消化的半流食,保证人体所需水分摄入充足,避免脱水,同时要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的食物,戒烟戒酒,反复发作的结肠炎患者要定期进行结肠镜检查。重症者应该严格禁食,但需要给予静脉输液治疗,复查血液中钾、钠等电解质水平,如有缺失应及时补充,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若腹痛、腹泻、血便等症状逐渐加重,应及时前往医院就诊。

网站支持IPv6
当前页面:首页 »  互动交流 »  热点问答
预防肠炎 夏日饮食莫大意
发布日期: 2022-08-05 12:45:58 来源:昌吉日报 浏览次数 文章字号: 分享: 微信 微博

中国昌吉网讯(记者 李思佳)夏季炎热,不少人喜欢吃生冷的食物,以此来达到降温的效果;有的人为了节约粮食,把吃不完的食物放进冰箱保存,再次吃的时候不把食物热透,或存放过久再吃,这样很容易引起腹泻、呕吐等疾病。

昌吉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主治医师汪冰宇介绍,肠炎是指微生物感染、缺血、放射线或机体免疫失调等各种原因引起的肠道炎症性反应。最常见的症状有腹痛、腹泻、血便、发热等,严重者可引起脱水和电解质紊乱,甚至威及生命。

肠炎的种类有很多,根据起病急缓,分为急性肠炎和慢性肠炎;根据发生部位的不同,分为小肠炎、结肠炎和直肠炎;根据发病原因不同,可分为感染性肠炎和非感染性肠炎;感染性肠炎根据病原菌不同,又包括细菌性肠炎、病毒性肠炎、真菌性肠炎、结核性肠炎等;非感染性肠炎又包括坏死性肠炎、放射性肠炎、缺血性肠炎、菌群失调性肠炎等。

不同类型的肠炎病因不同,常见病因主要包括感染、免疫异常、放射治疗等。其中,最常见的就是急性肠炎,由于肠道比较敏感,患者不注意饮食卫生,或是食用了刺激性的食物,大多都会引发肠炎。

肠炎以消化道症状为主,表现为腹痛、腹泻、发热、血便等。部分患者出现乏力,头晕等脱水症状。严重脱水者,可伴心率增快、低血压、面色苍白等症状。病变位于直肠、乙状结肠者可伴有里急后重、肛门坠胀感。如短时间出血过多,可有心率增快、低血压、面色苍白、肢体发冷等休克症状。存在感染时,患者可出现发热症状。

一般来说,人体每天的排便次数在1-2次,而腹泻是指排便次数明显多于平时,粪便稀薄,水分增多,或含有未消化的食物,或血便、黏液便,常见的腹泻伴有排便急、失禁、肛门不适等症状。肠炎是由细菌、病毒、真菌或寄生虫引起的结肠炎,临床症状包括腹痛、腹泻、水样便或黏液脓血便,部分患者也会出现发热等症状。

汪冰宇说,肠炎患者的腹痛部位不确切,会出现钝痛、绞痛等,或是阵发性疼痛,或是持续性疼痛,同时有腹泻,粪便呈糊状甚至水样,轻症患者每天大便次数在3-4次,严重的患者每天可达10余次。患者由于大便次数增加,会导致人体内的水分、电解质等的流失。汪冰宇建议,如症状较轻,患者可以自行调配盐水或糖水口服,或是前往药店购买口服补液盐,以补充身体所流失的水分、电解质等。

肠炎属于人群易感,尤其是免疫力较为低下、基础病较多的中老年群体,而肠炎的高发季一般在夏季,由于夏季高温,食物容易变质或者是隔夜食物存放过久。医生提醒,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变质食物,加强手卫生可预防感染性肠炎;控制引起血管阻塞危险因素(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可有效预防缺血性肠炎。如果感染肠炎,患者要注意饮食卫生,避免交叉感染,肠炎急性发作期可进食流食或者富含营养、易消化的半流食,保证人体所需水分摄入充足,避免脱水,同时要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的食物,戒烟戒酒,反复发作的结肠炎患者要定期进行结肠镜检查。重症者应该严格禁食,但需要给予静脉输液治疗,复查血液中钾、钠等电解质水平,如有缺失应及时补充,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若腹痛、腹泻、血便等症状逐渐加重,应及时前往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