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系列报道之一 昌吉秋冬季为什么容易发生重污染天气
发布时间:2021.12.06 来源:昌吉日报 浏览次数:

中国昌吉网讯(记者马永萍、通讯员魏雪峰)12月1日10时,昌吉州5县市2园区发布重污染天气橙色预警,启动II级应急响应。自2018年,昌吉州大力实施打赢蓝天保卫战行动以来,实现了空气质量综合指数连续三年向好,PM2.5连续四年改善的成绩,2020年底相较2017年下降18.5%。但到秋冬季节,重污染天气为什么还会发生?12月5日,记者就此采访了州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州环境监测站站长顾涛。

顾涛表示,秋冬季整个环境中能承载的污染容量小和不利的气象条件是两个主要因素。昌吉州南部山地为天山山区,整体地势南高北低,呈阶梯状,中部为广袤的冲积平原,北部为浩瀚的沙漠盆地,处于半封闭地形,具有天然的“背风坡”及“暖盖”结构特征,先天不足的地形结构更易造成污染物在山前累积,形成重污染。

“也正是由于这种结构,造就了昌吉州及周边地区大气环境容量相对较小,秋冬季环境容量更小。重污染期间,昌吉州大气环境容量被显著压缩,约为平时的三分之一,致使污染程度明显加剧。研究表明,在一些特殊不利气象条件下(静稳、高湿、逆温等),化学转化产生的二次PM2.5成为重污染的主流。”顾涛介绍说。

另外,由于大气具有流动性,大气中的污染物会在风的作用下随气团一起传输,传输过程中还会一路裹挟局地污染物,使污染气团越聚越浓,污染气团所到之处一片阴霾。区域传输作用导致大面积的区域性重污染,直至出现利于大面积扩散的强冷空气,污染物才会彻底清除。

昌吉州冬天风少风力小,边界层高度低于500米,特别是近十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秋冬季气象条件更为不利。更糟糕的是,不利气象条件触发重污染,而重污染天气会使气象条件更为不利。

据顾涛介绍,到了秋冬季,导致重污染天气发生的三大“元凶”(工业排放、机动车污染物排放以及秋冬季采暖)更加猖狂。相比夏天,不论工业还是民生取暖,都需增加一部分能源消耗,大气污染物排放量过大。昌吉市连续三个月推行公交车免费乘坐,鼓励市民少开私家车,从一定程度减少了机动车污染物排放量。

“昌吉州及周边地区存在较多工业企业,具有能源以煤炭为主,货运以公路为主等社会结构特点,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大,且成分复杂,一旦遇到不利气象条件,势必发生重污染天气。由于PM2.5既有由污染源直接排放的一次颗粒物,也有由污染源排放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氨气等气态污染物通过化学转化生成的二次颗粒物,进一步加剧PM2.5污染程度。”顾涛说。

该如何应对重污染天气?坚持不断减少污染物排放,加大区域联防联控是根本出路。为此,昌吉州切实落实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各项措施,持续调整能源、产业、交通等结构,不断完善重污染天气应对机制,开展工业污染源深度治理,农村地区清洁取暖,燃煤锅炉淘汰替代等工作,通过“车、油、路、企、管”统筹治理柴油车污染,多手段提升污染源监控能力等措施,进一步改善空气质量,逐步消除重污染天气。

重污染天气期间,建议儿童、老年人和呼吸道、心脑血管疾病及其他慢性疾病患者应尽量留在室内,避免户外活动,一般人群减少户外活动;坚持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以及出行方式,尽可能选用公共交通工具、步行等出行方式,减少驾车出行,降低出行中的能耗和污染;争做环保卫士,一同应对重污染天气。

网站支持IPv6
当前页面:首页 »  互动交流 »  热点问答
聚焦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系列报道之一 昌吉秋冬季为什么容易发生重污染天气
发布日期: 2021-12-06 12:23:39 来源:昌吉日报 浏览次数 文章字号: 分享: 微信 微博

中国昌吉网讯(记者马永萍、通讯员魏雪峰)12月1日10时,昌吉州5县市2园区发布重污染天气橙色预警,启动II级应急响应。自2018年,昌吉州大力实施打赢蓝天保卫战行动以来,实现了空气质量综合指数连续三年向好,PM2.5连续四年改善的成绩,2020年底相较2017年下降18.5%。但到秋冬季节,重污染天气为什么还会发生?12月5日,记者就此采访了州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州环境监测站站长顾涛。

顾涛表示,秋冬季整个环境中能承载的污染容量小和不利的气象条件是两个主要因素。昌吉州南部山地为天山山区,整体地势南高北低,呈阶梯状,中部为广袤的冲积平原,北部为浩瀚的沙漠盆地,处于半封闭地形,具有天然的“背风坡”及“暖盖”结构特征,先天不足的地形结构更易造成污染物在山前累积,形成重污染。

“也正是由于这种结构,造就了昌吉州及周边地区大气环境容量相对较小,秋冬季环境容量更小。重污染期间,昌吉州大气环境容量被显著压缩,约为平时的三分之一,致使污染程度明显加剧。研究表明,在一些特殊不利气象条件下(静稳、高湿、逆温等),化学转化产生的二次PM2.5成为重污染的主流。”顾涛介绍说。

另外,由于大气具有流动性,大气中的污染物会在风的作用下随气团一起传输,传输过程中还会一路裹挟局地污染物,使污染气团越聚越浓,污染气团所到之处一片阴霾。区域传输作用导致大面积的区域性重污染,直至出现利于大面积扩散的强冷空气,污染物才会彻底清除。

昌吉州冬天风少风力小,边界层高度低于500米,特别是近十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秋冬季气象条件更为不利。更糟糕的是,不利气象条件触发重污染,而重污染天气会使气象条件更为不利。

据顾涛介绍,到了秋冬季,导致重污染天气发生的三大“元凶”(工业排放、机动车污染物排放以及秋冬季采暖)更加猖狂。相比夏天,不论工业还是民生取暖,都需增加一部分能源消耗,大气污染物排放量过大。昌吉市连续三个月推行公交车免费乘坐,鼓励市民少开私家车,从一定程度减少了机动车污染物排放量。

“昌吉州及周边地区存在较多工业企业,具有能源以煤炭为主,货运以公路为主等社会结构特点,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大,且成分复杂,一旦遇到不利气象条件,势必发生重污染天气。由于PM2.5既有由污染源直接排放的一次颗粒物,也有由污染源排放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氨气等气态污染物通过化学转化生成的二次颗粒物,进一步加剧PM2.5污染程度。”顾涛说。

该如何应对重污染天气?坚持不断减少污染物排放,加大区域联防联控是根本出路。为此,昌吉州切实落实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各项措施,持续调整能源、产业、交通等结构,不断完善重污染天气应对机制,开展工业污染源深度治理,农村地区清洁取暖,燃煤锅炉淘汰替代等工作,通过“车、油、路、企、管”统筹治理柴油车污染,多手段提升污染源监控能力等措施,进一步改善空气质量,逐步消除重污染天气。

重污染天气期间,建议儿童、老年人和呼吸道、心脑血管疾病及其他慢性疾病患者应尽量留在室内,避免户外活动,一般人群减少户外活动;坚持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以及出行方式,尽可能选用公共交通工具、步行等出行方式,减少驾车出行,降低出行中的能耗和污染;争做环保卫士,一同应对重污染天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