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依丁·阿不都拉代表:
您提出的科教文卫类07号《关于大力挖掘和发展民间传统民俗文化的建议》收悉。经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是做好非遗调查,建立非遗档案及相关数据库。开展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完成或基本完成普查项目680余项,认定或初步认定“非遗”传承人183人,整理形成文字资料478.6万字,照片8710余张,录音记录213.3小时,录像记录102小时,收集资料实物730余件。进一步完善州、县两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建设,对全州已申报成功的项目、已发现的非遗线索、各项目的传承人、相关活动的文字材料、图片、视频资料等资源100%录入数据库。
二是及时挖掘、公布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不断充实从国家级到县级的“非遗”名录体系。截至目前,全州有国家级名录项目7项,自治区级名录项目33项,州级名录项目95项,县市级名录项目311项。在遴选建立各级非遗名录项目工作中,我州既注重项目本身的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以及展现全州各族群众文化创造力的典型性和代表性,又注重项目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社会凝聚力,增进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价值,得到社会广泛认可。
三是开展非遗研究。编辑出版了《新疆曲子辑注》、《新疆曲子郭天禄弹唱集》、《新疆回族传统花儿》、《昌吉民间文学作品选》、《瑶池与西王母神话传说》、《奇台民间故事》、《奇台歌谣》、《木垒哈萨克族叙事诗、歌谣、故事卷(哈语版)》、《玛纳斯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选粹》等17部研究专著。
四是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传承场所。目前,我州除新疆非遗传承基地——新疆曲子(单位:呼图壁县文化馆),新疆非遗生产性保护基地——奇台古城窖酒酿造技艺(单位:新疆第一窖古城酒业有限公司)、新疆非遗民族传统节庆活动保护基地——新疆社火(昌吉市文化馆),新疆传统工艺传承基地——阜康市邹井人天山石雕刻艺术工场(单位:阜康市文化馆)、新疆天山碧玉文化旅游产业园开发有限公司(单位:玛纳斯)之外,各县市均设立有传习所便于传承人开展传习活动。同时,昌吉州本级、木垒县还建设了非遗展厅,成为我州综合性展示非遗项目的专业展厅,全天候向广大市民开放,对普及非遗知识、提高全民参与非遗的保护和传承起到了强大的推动作用。
五是大力开展非遗传播普及活动。州、县市把以各级“非遗”名录项目为主题的各类文化活动纳入百日广场文化活动竞赛、乡村百日文体活动竞赛等大型综合性群众文化活动之中,与其它门类的活动同计划、同安排、同演出、同检查考核。每年的“文化遗产日”都要举办宣传、展览展示和演出等系列活动。以“非遗”项目“新疆汉族社火”为主题的全州元宵节社火大赛已成为昌吉州重要的品牌文化活动。创办了每两年一届的全州新疆曲子汇演,至今已举办五届,参与队伍、人数不断增加。在全州农牧区文艺汇演、青年歌手大赛等全州性品牌活动中都专设有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原生态类别的比赛和评奖。
六是积极服务社会经济发展。推进“非遗+旅游”融合发展,州、县两级均结合各自实际,打造文化遗产品牌,其中:昌吉市小吃街依托“九碗三行子”等特色美食举办“美食文化节”;吉木萨尔县举办“六月六庙会”;阜康市以“西王母神话和传说”为主题,举办“瑶池蟠桃节”;奇台县以丝路古城历史文化为基础,打造形成了“古城文化艺术节”。组织开展非遗工坊认定,解决贫困群体就业问题,推动非遗产品产生经济效益,让非遗走进日常生活。
七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发展群众业余团队。组建成立了昌吉州新疆曲子学会,发起建立各级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群众业余团队、民间班社190余支,经常参与活动人数达6300余人。积极扶持帮助各类群众业余团队开展传习活动,开展新疆曲子传承人群培训班,并自筹资金13万元为各班社购置服装、乐器等装备。每年都举办基层文化带头人培训班,培养农村文艺骨干。
昌吉州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
2022年5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