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自治州第十五届人大第五次会议农林水牧类26号建议的答复
发布时间:2021.06.04 来源:昌吉州人民政府 浏览次数:

佘晓军等1位代表:

您提出的农林水牧类26号《关于加大残膜回收机具研发的建议》收悉。我局高度重视,经认真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农用地膜在促进自治州农业生产持续高产、稳产和大幅提升经济效益起到积极推动作用,但农田残膜污染的危害也随着地膜厚度不够、质量差,农民认识不到位不愿承担残膜回收责任,残膜回收机具适应性差、回收率低,回收加工企业少、利用率低的矛盾凸显,成为农田残膜污染治理的难点。当前依靠机具回收是残膜回收的有效手段。

一、整体推进残膜污染治理工作

州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残膜污染治理工作,州农业农村局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示要求,在国家残膜回收扶持政策的支持下,认真执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田地膜管理条例》,2017-2021实施创建废旧地膜回收利用示范县项目8个,强制推广厚度0.01mm以上、耐候期180天以上的标准地膜,建立回收加工体系基本建立,实现了当季地膜回收率达到80%以上地膜基本资源化利用。强化农田废旧地膜回收机械补贴,全州从事废旧地膜回收的机械达到3888台,每年召开农田废旧地膜回收现场会,展示了我州废旧地膜回收、加工、利用成效通过试点,初步构建了政府扶持、企业主导、农户参与、执法监管、市场化推进的农田残膜回收再利用加工体系,规范地膜使用和回收。

2021年,我州将严格落实农用薄膜管理办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田地膜管理条例》《自治区关于加强农田废旧地膜污染治理工作的意见》(新政办发〔2018〕66号)以及《自治州农田废旧地膜污染治理实施方案》(昌州政办发〔2018〕101号)精神。在全州范围内全覆盖开展地膜防控工作,建立健全农田地膜回收利用工作机制,依法推进农田废旧地膜污染治理工作农田当季地膜回收率达到81%以上以标准地膜推广应用、专业化回收网点建设、废旧地膜高效回收利用为重点,建设整乡推进地膜污染治理示范乡镇,以减增量去存量为目标,利用项目资金和行政推动相结合的方式,完成秋季棉花作物农膜回收率达90%以上,其他作物达85%以上,纯净度达80%以上,同时,完成春季回收地膜去存量20%的目标任务,建立地膜使用、回收、加工利用良性循环机制。

二、组织协调生产企业推进残膜回收机具研制

自2019年起,安排州农机推广站成立残膜回收机械化技术推广项目组,实施农田残膜回收技术示范推广项目,通过召开残膜回收机械化演示现场选型会,筛选出适宜我州棉田残膜回收作业的机型。2021年昌吉州农机推广站与吉木萨尔县农业农村局继续组织相关残膜回收机生产企业3家在玉米残膜地块建立1000亩残膜回收试验地,协助农机生产企业研制针对玉米、葫芦、葵花及加工番茄等作物的残膜回收机,达85%以上,纯净度达80%以上的指标要求,达到残膜治理抑制增量和减少存量的目标。

三、落实专项,推动残膜回收工作有效落实

昌吉州农业农村局执行残膜回收治理专项资金1350万元用于符合残膜回收标准作业补助。各县(市)确定残膜回收样板乡镇,安排企业联合体承担统一供膜、统一收膜,统一资源化利用,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高标准残膜污染治理示范乡镇,为全面提升残膜回收和资源化利用水平提供样板。

依托昌吉州农机合作服务联盟农业机械化信息服务平台,对各县(市)参与当年废旧地膜回收工作的农机残膜回收作业机组加装卫星定位、接收器、传感器等田间作业信息监测装置,对残膜回收作业面积等信息进行全面监督。

四、开展种植模式探索,减少地膜使用量

为实现农田地膜抑制增量的目标,昌吉州农机推广站2021年安排在奇台县无膜玉米种植技术、滴管条件下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小麦保护性耕作技术与常规种植技术对比试验项目,加强农机技术与农艺技术融合,认真总结保护性耕作技术在实际生产中的技术规程,加大宣传和推广力度,治理农田“白色污染,保护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态环境。

昌吉州农业农村局

202164

联系单位:州农业农村局

联系人:梁东恩电话:13899635181

网站支持IPv6
当前页面:首页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人大建议
对自治州第十五届人大第五次会议农林水牧类26号建议的答复
发布日期: 2021-06-04 12:36:22 来源:昌吉州人民政府 浏览次数 文章字号: 分享: 微信 微博

佘晓军等1位代表:

您提出的农林水牧类26号《关于加大残膜回收机具研发的建议》收悉。我局高度重视,经认真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农用地膜在促进自治州农业生产持续高产、稳产和大幅提升经济效益起到积极推动作用,但农田残膜污染的危害也随着地膜厚度不够、质量差,农民认识不到位不愿承担残膜回收责任,残膜回收机具适应性差、回收率低,回收加工企业少、利用率低的矛盾凸显,成为农田残膜污染治理的难点。当前依靠机具回收是残膜回收的有效手段。

一、整体推进残膜污染治理工作

州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残膜污染治理工作,州农业农村局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示要求,在国家残膜回收扶持政策的支持下,认真执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田地膜管理条例》,2017-2021实施创建废旧地膜回收利用示范县项目8个,强制推广厚度0.01mm以上、耐候期180天以上的标准地膜,建立回收加工体系基本建立,实现了当季地膜回收率达到80%以上地膜基本资源化利用。强化农田废旧地膜回收机械补贴,全州从事废旧地膜回收的机械达到3888台,每年召开农田废旧地膜回收现场会,展示了我州废旧地膜回收、加工、利用成效通过试点,初步构建了政府扶持、企业主导、农户参与、执法监管、市场化推进的农田残膜回收再利用加工体系,规范地膜使用和回收。

2021年,我州将严格落实农用薄膜管理办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田地膜管理条例》《自治区关于加强农田废旧地膜污染治理工作的意见》(新政办发〔2018〕66号)以及《自治州农田废旧地膜污染治理实施方案》(昌州政办发〔2018〕101号)精神。在全州范围内全覆盖开展地膜防控工作,建立健全农田地膜回收利用工作机制,依法推进农田废旧地膜污染治理工作农田当季地膜回收率达到81%以上以标准地膜推广应用、专业化回收网点建设、废旧地膜高效回收利用为重点,建设整乡推进地膜污染治理示范乡镇,以减增量去存量为目标,利用项目资金和行政推动相结合的方式,完成秋季棉花作物农膜回收率达90%以上,其他作物达85%以上,纯净度达80%以上,同时,完成春季回收地膜去存量20%的目标任务,建立地膜使用、回收、加工利用良性循环机制。

二、组织协调生产企业推进残膜回收机具研制

自2019年起,安排州农机推广站成立残膜回收机械化技术推广项目组,实施农田残膜回收技术示范推广项目,通过召开残膜回收机械化演示现场选型会,筛选出适宜我州棉田残膜回收作业的机型。2021年昌吉州农机推广站与吉木萨尔县农业农村局继续组织相关残膜回收机生产企业3家在玉米残膜地块建立1000亩残膜回收试验地,协助农机生产企业研制针对玉米、葫芦、葵花及加工番茄等作物的残膜回收机,达85%以上,纯净度达80%以上的指标要求,达到残膜治理抑制增量和减少存量的目标。

三、落实专项,推动残膜回收工作有效落实

昌吉州农业农村局执行残膜回收治理专项资金1350万元用于符合残膜回收标准作业补助。各县(市)确定残膜回收样板乡镇,安排企业联合体承担统一供膜、统一收膜,统一资源化利用,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高标准残膜污染治理示范乡镇,为全面提升残膜回收和资源化利用水平提供样板。

依托昌吉州农机合作服务联盟农业机械化信息服务平台,对各县(市)参与当年废旧地膜回收工作的农机残膜回收作业机组加装卫星定位、接收器、传感器等田间作业信息监测装置,对残膜回收作业面积等信息进行全面监督。

四、开展种植模式探索,减少地膜使用量

为实现农田地膜抑制增量的目标,昌吉州农机推广站2021年安排在奇台县无膜玉米种植技术、滴管条件下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小麦保护性耕作技术与常规种植技术对比试验项目,加强农机技术与农艺技术融合,认真总结保护性耕作技术在实际生产中的技术规程,加大宣传和推广力度,治理农田“白色污染,保护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态环境。

昌吉州农业农村局

202164

联系单位:州农业农村局

联系人:梁东恩电话:13899635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