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自治州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工交财贸类第34号建议的答复
发布时间:2020.05.14 来源:昌吉州人民政府 浏览次数:

火长新人大代表

于2019年年初收到您提出的工交财贸类第34号《关于加大传统村落保护开发力度的建议》,根据您提出的建议我们在对传统村落的建设过程中更加注重对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地域历史文化特色传统风貌传承,现将持续发展情况答复如下

您的建议很好,感谢对传统村落保护工作的关心和关注。

一、传统村落保护工作开展情况

(一)编制方案,明确发展方向。2014年,木垒县通过努力7个村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为每个村争取到国家保护资金300万元,共计2100万元,2015年,木垒县传统村落各项保护工作逐步启动。2015年4月由北京中咨海外咨询有限公司编制完成7个村的中国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规划2016年初由新疆印象建设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完成木垒县古村落旅游开发与保护规划木垒县英格堡乡月亮地村传统村落保护美丽乡村建设规划。2018年年初木垒县人大常委会按照县委要求,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木垒实际,起草了《木垒哈萨克自治县传统村落保护条例(草案)》、《木垒哈萨克自治县乡村传统建筑文化风貌保护管理办法(暂行)》,为保护传统村落,传承地域历史文化特色和传统风貌,建设美丽乡村,促进与保障木垒县全域旅游发展,提供了依据

(二)加大投入,完善基础设施。为加大对传统村落的保护力度,我州在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特色乡镇、中心村建设及农村生活垃圾专项治理等工作时,将传统村落保护工作做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其中西吉尔镇水磨沟村分别被确定为2016年自治区农村生活垃圾专项治理示范村、自治州“美丽乡村”示范点、自治州特色乡镇、中心村建设示范点,获得自治区补助资金3万元。英格堡乡月亮地2016年自治区农村生活垃圾专项治理示范村、自治州特色乡镇、中心村建设示范村,获得自治区补助资金3万元。

为了保护传统村落,发展生态旅游,我州共投入2030万元对木垒县3个乡镇、10个古村落的980套拔廊房进行了提升改造,对该村大部分拔廊房统一更换门窗、修院墙、屋顶,并进行防水处理等。不仅有效保护了古村落的“拔廊房”,也为古村落村民增收致富开辟了新途径。

依托旅游业的发展,木垒县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和原始生态,大力发展旅游、餐饮业,将改造好的拔廊房办成了农家乐,吸引着众多的游客前来休闲度假。仅在西吉尔镇水磨沟村就已开有11家农家乐,来此休闲度假的游人络绎不绝。利用拔廊房冬暖夏凉的特点以及天山脚下迷人的自然风光,“吃、住、游”一条龙服务,不仅可以增加经济收入,还可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和村民就业,从而使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协调发展。

2019年,自治州农村生活垃圾专项行动结合《昌吉州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规划(2015-2020年)》,按照“州负总责、县市抓落实”的工作推进机制,组建专班,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开展培训指导、督查考核,确保了全州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专项行动有序推进。2019年投入资金6089.5万元,新建垃圾中转站5座、新增垃圾转运车167辆、垃圾收运车辆139辆、垃圾收集设施12486个,为农村垃圾及时清运提供了保障。全州70个乡镇472个行政村垃圾收集实现基本全覆盖,配备保洁员1731人(专职保洁员996人),323个行政村垃圾得到有效治理,占全州行政村的68%,13个乡镇建立了环境卫生服务机构。积极探索农户付费机制,试点开展农村垃圾社会化运维管护服务的村庄137个,占全州行政村的29%。但治理后的村庄依然存在治理不彻底、长效机制落实到不位、反弹严重、未达到治理标准等问题,还需进一步加强。

二、推动计划

一)对照规划梳理项目。我局已与木垒县住建局进行对接,将根据木垒县传统村落规划落实情况,指导木垒县制定传统村落建设项目库,为传统村落建设积极申请项目资金,做好持续发展的谋划工作,为保护自治县传统村落历史建筑文化风貌,保持和延续地域特色,建设美丽乡村奠定基础积极促进与保障自治县全域旅游发展

(二)2020年重点工作内容。2020年全州100%的行政村将实现生活垃圾治理全覆盖,全面完成农村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排查整治工作,80%以上行政村(即:378个)达到生活垃圾治理“五有标准”(有齐全的设施设备、有成熟的治理技术、有稳定的保洁队伍、有长效的资金保障、有完善的监督管理制度)的要求,选定30个行政村(市5个,县4个)开展生活垃圾就地分类、源头减量试点工作,有效管控农村生活垃圾进入城镇垃圾处理场的总量,保护生态环境,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的基础。其中木垒县格堡乡月亮地村已被确定为垃圾分类试点村,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工作,并将英格堡乡马场窝子村纳入自治州80%需要达到生活垃圾治理“五有”标准的行政村进行巩固提升。其它传统村落均列入100%行政村巩固提升的范围,实现生活垃圾治理全覆盖

三、强化管理,加强传统村落保护

在今后的工作中,州住建局将继续根据您提出的建议,积极会同州财政局、发改委、文旅局等部门,在抓亮点、挖特色,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共同加强对传统村落保护工作的监督指导,建立长效的保洁制度,加强监督管理,做好技术指导工作,做好传统村落的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使传统村落环境实现村容村貌干净整洁便捷有序,居住环境明显改善。并通过各项活动的有机结合,加大对传统村落保护工作的投入力度,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提高建设质量,提升建设标准,在开展各项活动中优先支持国家确认的传统村落。

感谢您对昌吉州村镇建设的关心以上答复如有不妥,请提出更多宝贵意见和建议。

昌吉州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2020514

网站支持IPv6
当前页面:首页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人大建议
对自治州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工交财贸类第34号建议的答复
发布日期: 2020-05-14 19:32:05 来源:昌吉州人民政府 浏览次数 文章字号: 分享: 微信 微博

火长新人大代表

于2019年年初收到您提出的工交财贸类第34号《关于加大传统村落保护开发力度的建议》,根据您提出的建议我们在对传统村落的建设过程中更加注重对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地域历史文化特色传统风貌传承,现将持续发展情况答复如下

您的建议很好,感谢对传统村落保护工作的关心和关注。

一、传统村落保护工作开展情况

(一)编制方案,明确发展方向。2014年,木垒县通过努力7个村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为每个村争取到国家保护资金300万元,共计2100万元,2015年,木垒县传统村落各项保护工作逐步启动。2015年4月由北京中咨海外咨询有限公司编制完成7个村的中国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规划2016年初由新疆印象建设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完成木垒县古村落旅游开发与保护规划木垒县英格堡乡月亮地村传统村落保护美丽乡村建设规划。2018年年初木垒县人大常委会按照县委要求,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木垒实际,起草了《木垒哈萨克自治县传统村落保护条例(草案)》、《木垒哈萨克自治县乡村传统建筑文化风貌保护管理办法(暂行)》,为保护传统村落,传承地域历史文化特色和传统风貌,建设美丽乡村,促进与保障木垒县全域旅游发展,提供了依据

(二)加大投入,完善基础设施。为加大对传统村落的保护力度,我州在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特色乡镇、中心村建设及农村生活垃圾专项治理等工作时,将传统村落保护工作做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其中西吉尔镇水磨沟村分别被确定为2016年自治区农村生活垃圾专项治理示范村、自治州“美丽乡村”示范点、自治州特色乡镇、中心村建设示范点,获得自治区补助资金3万元。英格堡乡月亮地2016年自治区农村生活垃圾专项治理示范村、自治州特色乡镇、中心村建设示范村,获得自治区补助资金3万元。

为了保护传统村落,发展生态旅游,我州共投入2030万元对木垒县3个乡镇、10个古村落的980套拔廊房进行了提升改造,对该村大部分拔廊房统一更换门窗、修院墙、屋顶,并进行防水处理等。不仅有效保护了古村落的“拔廊房”,也为古村落村民增收致富开辟了新途径。

依托旅游业的发展,木垒县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和原始生态,大力发展旅游、餐饮业,将改造好的拔廊房办成了农家乐,吸引着众多的游客前来休闲度假。仅在西吉尔镇水磨沟村就已开有11家农家乐,来此休闲度假的游人络绎不绝。利用拔廊房冬暖夏凉的特点以及天山脚下迷人的自然风光,“吃、住、游”一条龙服务,不仅可以增加经济收入,还可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和村民就业,从而使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协调发展。

2019年,自治州农村生活垃圾专项行动结合《昌吉州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规划(2015-2020年)》,按照“州负总责、县市抓落实”的工作推进机制,组建专班,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开展培训指导、督查考核,确保了全州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专项行动有序推进。2019年投入资金6089.5万元,新建垃圾中转站5座、新增垃圾转运车167辆、垃圾收运车辆139辆、垃圾收集设施12486个,为农村垃圾及时清运提供了保障。全州70个乡镇472个行政村垃圾收集实现基本全覆盖,配备保洁员1731人(专职保洁员996人),323个行政村垃圾得到有效治理,占全州行政村的68%,13个乡镇建立了环境卫生服务机构。积极探索农户付费机制,试点开展农村垃圾社会化运维管护服务的村庄137个,占全州行政村的29%。但治理后的村庄依然存在治理不彻底、长效机制落实到不位、反弹严重、未达到治理标准等问题,还需进一步加强。

二、推动计划

一)对照规划梳理项目。我局已与木垒县住建局进行对接,将根据木垒县传统村落规划落实情况,指导木垒县制定传统村落建设项目库,为传统村落建设积极申请项目资金,做好持续发展的谋划工作,为保护自治县传统村落历史建筑文化风貌,保持和延续地域特色,建设美丽乡村奠定基础积极促进与保障自治县全域旅游发展

(二)2020年重点工作内容。2020年全州100%的行政村将实现生活垃圾治理全覆盖,全面完成农村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排查整治工作,80%以上行政村(即:378个)达到生活垃圾治理“五有标准”(有齐全的设施设备、有成熟的治理技术、有稳定的保洁队伍、有长效的资金保障、有完善的监督管理制度)的要求,选定30个行政村(市5个,县4个)开展生活垃圾就地分类、源头减量试点工作,有效管控农村生活垃圾进入城镇垃圾处理场的总量,保护生态环境,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的基础。其中木垒县格堡乡月亮地村已被确定为垃圾分类试点村,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工作,并将英格堡乡马场窝子村纳入自治州80%需要达到生活垃圾治理“五有”标准的行政村进行巩固提升。其它传统村落均列入100%行政村巩固提升的范围,实现生活垃圾治理全覆盖

三、强化管理,加强传统村落保护

在今后的工作中,州住建局将继续根据您提出的建议,积极会同州财政局、发改委、文旅局等部门,在抓亮点、挖特色,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共同加强对传统村落保护工作的监督指导,建立长效的保洁制度,加强监督管理,做好技术指导工作,做好传统村落的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使传统村落环境实现村容村貌干净整洁便捷有序,居住环境明显改善。并通过各项活动的有机结合,加大对传统村落保护工作的投入力度,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提高建设质量,提升建设标准,在开展各项活动中优先支持国家确认的传统村落。

感谢您对昌吉州村镇建设的关心以上答复如有不妥,请提出更多宝贵意见和建议。

昌吉州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202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