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自治州第十五届人大二次会议公交财贸类 10号议案的答复
发布时间:2018.06.20 来源:昌吉州旅游局 浏览次数:

尊敬的范吉军代表:

您提出的公交财贸类10号《关于推进奇台县康养旅游示范区建设的议案》收悉。经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自治区第二届康养旅游产业发展先行先试区工作座谈会以来,我州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紧紧围绕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进一步落实《新疆康养旅游产业发展实施意见》,以打造“绿色奇台、全域康养”为目标,以“阳光康养”为主线,坚持党委统筹、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行动、市场运作原则,围绕医养和游养两大引擎,坚持高位推动、顶层设计,突出项目带动、产业支撑,强化政策扶持、社会参与,全域康养旅游产业格局初步形成,初步实现了康养旅游产业的集群式发展。

奇台县曾是古丝绸之路北道上的交通枢纽和重要商埠,有“千峰骆驼走奇台,百辆大车进古城”之繁荣,被誉为“金奇台、旱码头”,是新疆汉文化发源地之一。2016年被自治区确定为康养旅游产业先行先试示范区。2017年,成功举办自治区第二届康养旅游产业先行先试区座谈会,推进了康养产业的全面发展,形成2017·奇台共识。为推进康养旅游产业发展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按照州党委安排,4月9日至25日,由州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石彦玲带队,组成由部分常委会组成人员、人大代表参加的调研组,并邀请州政府分管领导、旅游特聘专家、旅游协会及旅游企业负责人和州旅游、文体、经信、交通、农业、商务、文旅投等部门相关人员参与,历时10天,深入对奇台县康养旅游示范区建设情况进行了全面扎实细致的调研。

(一)坚持顶层设计,高位推动全局工作

成立县委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奇台县康养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高起点规划、高标准推进,坚持党委统筹、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行动、市场运作”原则,围绕“医养”“游养”两大引擎,突出养老、养生、医疗、体育和旅游五大核心,积极整合区域“阳光、空气、水”、教育医疗科技、自然景观、绿色有机农副产品等优势资源,构建以“康”为主体、“医”为支撑、“养”为特色、“健”为纽带、“游”为补充的“一心两廊三区五组团” 康养空间格局。编制完成了《奇台县丝路北道国际旅游度假区发展总体规划》《奇台县全域康养规划》《奇台县康养产业园总体规划》《奇台县沙漠公园总体规划暨重点区域修建性详细规划》等规划,初步构建了全域康养产业集群式发展框架。

(二)坚持生态为基,持续巩固生态改善

把生态环境作为打造全域康养旅游的基础,牢固树立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全力推进“两清两美一绿”行动计划。围绕“一山两河三园区四带十四路二十游园”,先后启动30万亩、50万亩绿色生态屏障工程,实施水磨河、靖宁河两条河系综合整治,建成4条高标准城市绿色长廊和生态景观大道、3个综合性公园、15个街头小游园,新增绿化面积400多公顷,森林覆盖率达8.5%,建成区绿地率达35.8%,绿化覆盖率达到38.27%,建成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1.93平米,初步形成“城在绿中、绿满全城”的绿化景观特色。累计投入35亿元实施环境综合治理和减排项目65个,天然气普及率达到72%,集中供热率达到90%,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88%以上,日照时数近3000小时,晴好天气占到90%以上,特别是景区及天山沿线一带空气质量极好,负氧离子含量达到10万∕立方厘米以上。水源均为天山冰雪融水,水质达到Ⅰ类,42项常规指标达到国家一级饮用水标准,富含铜、锰、锌、硒、铬、铁等多种微量元素。

(三)坚持旅游核心,不断提升引聚能力

把全域旅游作为打造全域康养的引爆点,围绕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打造丝路北道国际旅游度假区目标,结合“四大功能区”建设,统筹推进康养旅游与文化旅游、乡村旅游等产业相融合。南部山区,以江布拉克景区核心,扎实推进5A级创建、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景区服务提升等工作,完成游客集散中心、西环线、九连池、圣水坛等项目,全力打响“中国大美、天山麦海、空中草原”品牌。南部农区,以农业公园为载体、南山伴行公路为依托,串点成线、以线带面,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建成大泉塔塔尔族乡民俗风情村寨、东湾镇白杨河影视基地、吉布库镇涨坝休闲度假养生园,启动半截沟特色小镇、碧流河镇皇宫村传统工艺体验康养区、坎儿井保护遗址公园等项目。中部城区,坚持“景城一体”“景城融合”,以水磨河至老满城L型产业带为基础,启动水磨河休闲旅游综合体、临河风情酒店、老满城遗址公园、靖宁河综合整治等重点项目。北部沙漠,以硅化木·恐龙国家地质公园为核心,积极谋划打造沙漠公园、水世界等项目,大力发展沙漠户外探险、沙漠赛车、滑沙、沙疗等娱乐产业。

(四)坚持产业支撑,不断发掘发展动力

把绿色产业作为全域康养旅游持续、健康发展的源源动力,积极将康养旅游与绿色农业、高新产业(生物制药)、医疗产业、养老产业相结合,形成一二三产融合共促的康养旅游产业格局。积极打造绿色农业。得天独厚的水土光热资源,取得国家认定绿色标准化原料基地、乌昌地区健康有机的“肉案子”“菜篮子”称号。“奇台面粉”取得新疆唯一、全国第一个面粉类国家级农产品地理标志;建成半截沟镇腰站子村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积极发展高新产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本着“康养、宜居、舒适、自然”的原则,投资百亿元,全面推进占地2000亩的康养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引进瑞和生物制药、康城玉园养生公寓示范园项目,启动华福逸园、合兴居家养老服务智能社区等项目,积极打造医疗、养老、疗养、康复、养护为一体的养生园、生物制药健康系列产品生产基地。2017年,投资8.2亿元,完成华福逸园智能养老社区3万平米的康养体验区主体工程,现已进入装修阶段,完成6.5万平米的康养公寓4层主体工程;完成康城玉园11栋主体工程,11栋已完成工程量的80%以上;完成合兴居家养老社区3175平米(2层)的康养服务中心土建工程,已进入装修阶段;完成3栋康养住宅楼地基建设;完成瑞和康养园项目地基建设。做大做强医疗产业。打造天山东部区域医疗卫生服务中心,先后建成二级甲等的中心人民医院、中医院、康复理疗中心、疾控中心等项目,与北京301医院、自治区人民医院、新疆医学院等国内、疆内知名医院进行合作,强力推行远程会诊。全力推进养老产业。依托新建社会福利机构项目,创新“公建民营、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引进社会资本进行整体托管运营。在福利机构挂牌成立颐康失能老人管护站,为失能、失智老人提供护理、康复、照料、临终关怀等服务,不断提升养老服务管理水平。

(五)坚持绿色生活,积极培育康体亮点

把绿色生活作为推进康养旅游产业的亮点,推进康养旅游产业与体育健身事业有机融合,促进全民共建、共享康养旅游发展成果。充分发挥中国体育旅游十佳精品线路—江布拉克山地户外项目优势,建成60公里海棠大道、南山伴行公路步道、自行车道,30公里江布拉克木栈道,先后举办国际半程马拉松邀请赛、环江布拉克骑行嘉年华自行车赛、万人徒步大赛、滑雪比赛等体育健身活动,大力倡导绿色出行、低碳健康生活。投资近10亿元建成靖宁花卉主题公园、古城体育馆、体育场等项目,不断延伸发展壮大“康养旅游+文化体育”全民健身事业。

昌吉州旅游局

2018年6月20日

网站支持IPv6
当前页面:首页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人大建议
对自治州第十五届人大二次会议公交财贸类 10号议案的答复
发布日期: 2018-06-20 19:42:04 来源:昌吉州旅游局 浏览次数 文章字号: 分享: 微信 微博

尊敬的范吉军代表:

您提出的公交财贸类10号《关于推进奇台县康养旅游示范区建设的议案》收悉。经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自治区第二届康养旅游产业发展先行先试区工作座谈会以来,我州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紧紧围绕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进一步落实《新疆康养旅游产业发展实施意见》,以打造“绿色奇台、全域康养”为目标,以“阳光康养”为主线,坚持党委统筹、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行动、市场运作原则,围绕医养和游养两大引擎,坚持高位推动、顶层设计,突出项目带动、产业支撑,强化政策扶持、社会参与,全域康养旅游产业格局初步形成,初步实现了康养旅游产业的集群式发展。

奇台县曾是古丝绸之路北道上的交通枢纽和重要商埠,有“千峰骆驼走奇台,百辆大车进古城”之繁荣,被誉为“金奇台、旱码头”,是新疆汉文化发源地之一。2016年被自治区确定为康养旅游产业先行先试示范区。2017年,成功举办自治区第二届康养旅游产业先行先试区座谈会,推进了康养产业的全面发展,形成2017·奇台共识。为推进康养旅游产业发展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按照州党委安排,4月9日至25日,由州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石彦玲带队,组成由部分常委会组成人员、人大代表参加的调研组,并邀请州政府分管领导、旅游特聘专家、旅游协会及旅游企业负责人和州旅游、文体、经信、交通、农业、商务、文旅投等部门相关人员参与,历时10天,深入对奇台县康养旅游示范区建设情况进行了全面扎实细致的调研。

(一)坚持顶层设计,高位推动全局工作

成立县委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奇台县康养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高起点规划、高标准推进,坚持党委统筹、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行动、市场运作”原则,围绕“医养”“游养”两大引擎,突出养老、养生、医疗、体育和旅游五大核心,积极整合区域“阳光、空气、水”、教育医疗科技、自然景观、绿色有机农副产品等优势资源,构建以“康”为主体、“医”为支撑、“养”为特色、“健”为纽带、“游”为补充的“一心两廊三区五组团” 康养空间格局。编制完成了《奇台县丝路北道国际旅游度假区发展总体规划》《奇台县全域康养规划》《奇台县康养产业园总体规划》《奇台县沙漠公园总体规划暨重点区域修建性详细规划》等规划,初步构建了全域康养产业集群式发展框架。

(二)坚持生态为基,持续巩固生态改善

把生态环境作为打造全域康养旅游的基础,牢固树立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全力推进“两清两美一绿”行动计划。围绕“一山两河三园区四带十四路二十游园”,先后启动30万亩、50万亩绿色生态屏障工程,实施水磨河、靖宁河两条河系综合整治,建成4条高标准城市绿色长廊和生态景观大道、3个综合性公园、15个街头小游园,新增绿化面积400多公顷,森林覆盖率达8.5%,建成区绿地率达35.8%,绿化覆盖率达到38.27%,建成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1.93平米,初步形成“城在绿中、绿满全城”的绿化景观特色。累计投入35亿元实施环境综合治理和减排项目65个,天然气普及率达到72%,集中供热率达到90%,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88%以上,日照时数近3000小时,晴好天气占到90%以上,特别是景区及天山沿线一带空气质量极好,负氧离子含量达到10万∕立方厘米以上。水源均为天山冰雪融水,水质达到Ⅰ类,42项常规指标达到国家一级饮用水标准,富含铜、锰、锌、硒、铬、铁等多种微量元素。

(三)坚持旅游核心,不断提升引聚能力

把全域旅游作为打造全域康养的引爆点,围绕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打造丝路北道国际旅游度假区目标,结合“四大功能区”建设,统筹推进康养旅游与文化旅游、乡村旅游等产业相融合。南部山区,以江布拉克景区核心,扎实推进5A级创建、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景区服务提升等工作,完成游客集散中心、西环线、九连池、圣水坛等项目,全力打响“中国大美、天山麦海、空中草原”品牌。南部农区,以农业公园为载体、南山伴行公路为依托,串点成线、以线带面,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建成大泉塔塔尔族乡民俗风情村寨、东湾镇白杨河影视基地、吉布库镇涨坝休闲度假养生园,启动半截沟特色小镇、碧流河镇皇宫村传统工艺体验康养区、坎儿井保护遗址公园等项目。中部城区,坚持“景城一体”“景城融合”,以水磨河至老满城L型产业带为基础,启动水磨河休闲旅游综合体、临河风情酒店、老满城遗址公园、靖宁河综合整治等重点项目。北部沙漠,以硅化木·恐龙国家地质公园为核心,积极谋划打造沙漠公园、水世界等项目,大力发展沙漠户外探险、沙漠赛车、滑沙、沙疗等娱乐产业。

(四)坚持产业支撑,不断发掘发展动力

把绿色产业作为全域康养旅游持续、健康发展的源源动力,积极将康养旅游与绿色农业、高新产业(生物制药)、医疗产业、养老产业相结合,形成一二三产融合共促的康养旅游产业格局。积极打造绿色农业。得天独厚的水土光热资源,取得国家认定绿色标准化原料基地、乌昌地区健康有机的“肉案子”“菜篮子”称号。“奇台面粉”取得新疆唯一、全国第一个面粉类国家级农产品地理标志;建成半截沟镇腰站子村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积极发展高新产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本着“康养、宜居、舒适、自然”的原则,投资百亿元,全面推进占地2000亩的康养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引进瑞和生物制药、康城玉园养生公寓示范园项目,启动华福逸园、合兴居家养老服务智能社区等项目,积极打造医疗、养老、疗养、康复、养护为一体的养生园、生物制药健康系列产品生产基地。2017年,投资8.2亿元,完成华福逸园智能养老社区3万平米的康养体验区主体工程,现已进入装修阶段,完成6.5万平米的康养公寓4层主体工程;完成康城玉园11栋主体工程,11栋已完成工程量的80%以上;完成合兴居家养老社区3175平米(2层)的康养服务中心土建工程,已进入装修阶段;完成3栋康养住宅楼地基建设;完成瑞和康养园项目地基建设。做大做强医疗产业。打造天山东部区域医疗卫生服务中心,先后建成二级甲等的中心人民医院、中医院、康复理疗中心、疾控中心等项目,与北京301医院、自治区人民医院、新疆医学院等国内、疆内知名医院进行合作,强力推行远程会诊。全力推进养老产业。依托新建社会福利机构项目,创新“公建民营、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引进社会资本进行整体托管运营。在福利机构挂牌成立颐康失能老人管护站,为失能、失智老人提供护理、康复、照料、临终关怀等服务,不断提升养老服务管理水平。

(五)坚持绿色生活,积极培育康体亮点

把绿色生活作为推进康养旅游产业的亮点,推进康养旅游产业与体育健身事业有机融合,促进全民共建、共享康养旅游发展成果。充分发挥中国体育旅游十佳精品线路—江布拉克山地户外项目优势,建成60公里海棠大道、南山伴行公路步道、自行车道,30公里江布拉克木栈道,先后举办国际半程马拉松邀请赛、环江布拉克骑行嘉年华自行车赛、万人徒步大赛、滑雪比赛等体育健身活动,大力倡导绿色出行、低碳健康生活。投资近10亿元建成靖宁花卉主题公园、古城体育馆、体育场等项目,不断延伸发展壮大“康养旅游+文化体育”全民健身事业。

昌吉州旅游局

2018年6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