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准东煤制天然气管道一期干线工程施工现场,两台挖掘机正在作业。 本报记者 常谊谊摄
本报讯 记者张童桐报道:冬季的准东戈壁,寒风凛冽,雪花飘扬,项目建设现场却热潮涌动,大型机械轰鸣作响,管口架设、管线组对等工序有条不紊推进。11月21日,准东煤制天然气管道一期干线工程施工现场,工程技术负责人杨斌指着绵延的管线介绍:“这是我国规模最大的煤制气外输管道,有望明年10月具备投产条件。项目建成后,将与西气东输管道系统互联互通,提升我国天然气资源供应保障能力。”
昌吉州坐拥全疆26%煤炭储量、371吉瓦风光电资源,已形成煤基、铝基、新能源3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和油气、粮油等6个百亿级产业集群。2024年,昌吉州原煤产量达2.40亿吨,占全疆45%、全国5.0%;发电装机容量突破4205万千瓦,规上工业企业数量、增加值均居全疆首位,工业对全疆增长贡献率超20%。依托准东开发区这个“千亿级引擎”,560万吨煤制烯烃、710万吨煤制甲醇等重大项目加速推进,煤炭、多晶硅、电解铝产能占全疆近半,19家世界500强、27家中国500强企业在此落户。
产业升级的背后是科技创新的强力支撑。昌吉州2024年立项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和自治区科技计划项目114项,高新技术企业280家,总量居全疆第二,自治区级以上创新平台174个,其中“国字号”40个,拥有国家“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1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6个,“双创”服务载体19家。
“‘十五五’期间,昌吉州将谋划百项重点任务。” 昌吉州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书记赵治钧表示,昌吉州将继续坚持链式集群发展,加快优势资源转化,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硅基、铝基、新能源等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建设新疆(昌吉)融创港、新疆能源化工实验室和准东多能融合创新中试基地,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催生新质生产力。


微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