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昌吉/昌吉州融媒体中心 记者 刘茜 通讯员 戴婷婷
10月31日,昌吉州统计局发布2025年1—9月经济“成绩单”:全州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全口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分别增长6.7%、11.1%、26.8%、6.1%、11.2%,分别稳居全疆第4、第6、第2、第5和第6位。在外部环境复杂严峻、各类风险挑战交织的背景下,昌吉州主要经济指标延续了稳中有进、进中向好的良好态势,尽显高质量发展的坚实韧性与充沛活力。
工业赋能新质破局 核心动力持续强劲
工业经济始终是稳定经济大盘的“压舱石”,1—9月,全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1%,较上半年提升0.6个百分点。六大支柱行业呈现“五强一稳”格局,3个行业实现两位数增长;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同比增长21.9%,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同比增长14.5%,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以57.8%的增速领跑全场。五大增长行业合计拉动规上工业增长11.0个百分点,支撑作用显著。
在125种监测工业产品中,79种产品产量实现增长,增长面达63.2%;多晶硅产量降幅较1—8月收窄8.7个百分点,价格上涨24%至3.75万元/吨,行业复苏势头强劲。
创新驱动下,新质生产力加速崛起成为“新引擎”。1—9月,全州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26.3%,高于全州投资增速99.5个百分点,拉动增长1.2个百分点。其中,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同比增长157.9%;规模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26.3%,高端装备制造业、新材料产业分别增长91.5%、23.7%。
新型业态活力迸发。限上单位网络商品销售额4.44亿元、同比激增69.2%;规上工业清洁能源发电量181.12亿千瓦时、增长18.3%,水力、风力、太阳能发电量分别增长57.6%、14.4%、13.9%,绿色低碳转型成效显著。
“昌吉州聚焦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推动优势产业提质倍增与新动能培育双线发力,形成了工业经济稳中有进、新质生产力加快崛起的良好局面。”昌吉州统计局党组副书记、局长罗世龙分析道。
三次产业协同 发展根基愈发坚实
三次产业齐头并进,共同筑牢经济增长“压舱石”。1—9月,全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46.56亿元,同比增长6.7%,较上半年提高0.7个百分点,高于全疆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稳步增长4.0%,第二产业强势增长9.1%,第三产业回升至5.4%。三大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达10.8%、56.8%、32.5%,第二产业以3.8个百分点的拉动作用,稳居经济增长“第一动力”宝座。
生产领域亮点频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同比增长5.8%,全疆排名前进5位至第3名,粮食安全与民生保障基础更加牢固。服务业全面回暖,增加值同比增长5.4%,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房地产业增速均提高2.4个百分点,营利性服务业增长7.5%,各细分领域全面开花,复苏态势持续巩固。
三驾马车齐驱 需求支撑持续有力
投资保持较快增长,成为经济增长“强引擎”。全州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6.8%,工业投资、基础设施投资分别增长20.2%和33.7%,建筑安装工程投资同比增长64.6%,拉动全州投资增长30.7个百分点,投资结构持续向产业升级和高技术制造业倾斜。建筑业同步发力,增加值同比增长7.4%,较上半年提高3.5个百分点,发展后劲持续积蓄。
消费市场暖意融融,需求潜力稳步释放。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6.1%,限上20个商品类值中13个实现增长,65%的增长面彰显消费市场韧性。外贸进出口迎来“爆发式增长”,州属货物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42.5%,较1—8月提高12.3个百分点;其中出口额增长47.3%、进口额增长24.2%,双向贸易结构持续优化,实现高质量发展。
政策护航民生 发展温度质感兼具
“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政策组合拳精准发力,推动发展在“有速度”的同时更“有温度”。截至9月底,城镇新增就业2.27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98.7%,就业形势保持稳定;规模以上民营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8.7%,民间投资同比增长30.7%,均大幅跑赢整体增速;登记市场主体17.80万户,同比增长7.1%,创业创新活力持续释放。
金融运行平稳,民生保障坚实有力。截至9月底,全州金融机构存款余额3015.94亿元、贷款余额2821.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5.8%、16.3%,为实体经济注入充足“金融活水”;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下降0.3%,物价水平保持稳定,切实守护百姓“钱袋子”。
投资结构优化、民营经济壮大、新动能崛起,共同勾勒出昌吉州高质量发展的坚实足迹。未来,昌吉州将持续巩固经济增长态势,加速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经济发展韧性更足、动力更强、前景更优。


微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