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吉州“我们的节日·七夕”主题示范活动侧记

8月29日,在昌吉州“我们的节日·七夕”主题示范活动中,明制汉婚盛典惊艳亮相,让现场观众“沉浸式”感受七夕佳节的浪漫与温情。
古丽米娜·阿不都摄

本报记者 付小芳
8月29日,农历七月初七,是中国传统节日七夕节。当天,以“情满七夕 爱在瑶池”为主题的昌吉州“我们的节日·七夕”主题示范活动在阜康市多个点位依次展开。活动以文化为笔、以爱意为墨,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让广大市民和游客“沉浸式”感受七夕佳节的浪漫与温情。
18时许,一场名为“情牵七夕 诗韵悠长”的诗歌音乐会在阜康市博格达书院启幕。悠扬的旋律、动听的歌声、声情并茂的诗朗诵交织,仿佛将观众带入了一个宁静而深远的文化空间。
走进博格达书院,一幅幅气势恢宏、色彩缤纷的书画作品映入眼帘,与此同时,摄影展厅亦对外开放。摄影家们通过镜头语言,生动地向大众展示了阜康市各行各业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和各族群众的美好愿景。这些作品中既有庆祝自治区成立70周年的纪实之作,又有以“七夕”为主题的艺术佳作,让参观者能够从中真切地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与温度。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阜康市滨河公园的“浪漫七夕 文化雅集”区人流如织,文化氛围浓郁。精巧的剪纸、生动的皮影戏,以及“非遗”展区内的刺绣、葫芦雕刻、手工钩针等传统手艺,吸引不少市民和游客驻足观赏。
当然,最热闹的还要数民俗体验区。现场不少群众手持任务卡,穿梭于各个游戏点位之间,参与“乞巧穿针”“诗词飞花令”“真情告白”等民俗体验互动游戏。现场不少市民还参与制作了漆扇、糖画、婚书。
小朋友叶凤仪手持糖画,乐得合不拢嘴。“今天是牛郎和织女相会鹊桥的日子,也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我和妈妈一起参与体验了民俗活动,还亲手制作了糖画,感觉非常有意思!”叶凤仪说。
21时许的阜康市滨河公园主会场,灯光璀璨,不少市民和游客在此共赴浪漫七夕盛会。随着礼乐声的奏响,两组演员身着精美绝伦的明制汉服,严格按照传统礼仪,完成了一系列庄重而雅致的仪式。这场庄严且意蕴深厚的明制婚俗演绎,引领观众穿越时空,领略了明代婚礼的文化底蕴。演员周琬悦表示:“希望通过这场明制婚俗的演绎,让更多人了解并领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以及婚典习俗的独特风采,从而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巍峨天山为证,拳拳真心为盟……”当晚,最激动人心的时刻莫过于10对新人在亲朋好友的见证下,共同宣誓,许下爱的承诺。现场掌声雷动,祝福声此起彼伏,处处洋溢着浪漫幸福的氛围。准新人徐晓峰说:“感受完这次仪式后,我和女友计划明年2月举行中式婚礼。中式婚礼不仅富有仪式感,还能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值得我们推崇。”
当晚,阜康市民李大江一家观看了整场演出。李大江说:“今晚的活动办得很走心,既有文艺演出、民俗体验,又有家风讲述、明制婚俗演绎等活动,加深了我们对七夕节的了解和认识,希望以后多举办这样的文化活动,让我们的下一代也能更好地去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优良家风。”
在星河之下、瑶池之畔,昌吉州以“七夕”为请柬,以“文化”为纽带,成功将一个传统节日办成了一场全民参与、全民共享、“沉浸式”体验的文化盛会。与此同时,昌吉州各县市也结合地域特色,精心策划并开展了“七夕”主题系列活动。通过婚俗演绎、华服展示、家风传承等多种形式,为昌吉州各族群众在繁忙的现代生活中提供了回归传统、感受浪漫的良机。不仅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互动中得以传承,更以“爱”为核心,串联起家庭、社会与家乡的情感共鸣,为市民与游客留下了一段温馨难忘的七夕记忆。
 
            
 
                 
            
 
                 微信
 微信 微博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