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昌吉/昌吉州融媒体中心 记者 许乐 通讯员 张磊 贾晋 王志方
在天山北麓的昌吉,夏的热烈与美食的芬芳交织成一场跨越地域与文化的盛宴。8月15日至21日,以“新疆是个好地方,醉美最近是昌吉”为主题的2025新疆舌尖上的丝绸之路美食节暨昌吉州美食文化旅游节成功举办。这场为期七天的活动,不仅用美食征服了八方来客,更以文化为纽带、产业为引擎、惠民为目标,全方位展显了昌吉州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美食文化地标的独特魅力。
今年是昌吉州第二次承办该美食节,一改传统模式,创新采用“1主2分+全域联动”的架构,将主会场设在昌吉国家农高区新疆农业博览园,分会场分布于昌吉小吃街和庭州生态绿谷(新疆大剧院),并联动全州各县市同步开展惠民街市活动。据统计,美食节主、分会场七日累计接待游客37.9万人次,促销产值达700万元,真正打造出一场“群众喜闻乐见、全民广泛参与”的文化旅游盛会。整体系列活动将从8月15日持续至9月中旬,实现“节庆热度不中断、惠民实效再延伸”。
文化交融:舌尖上的丝路共鸣
美食节不仅是一场味觉盛宴,更是一次文化的深度对话。它系统解码丝路美食的文化基因,借助现代化、体验式的手段,让悠久的饮食传统变得可感知、可互动。开幕式上,《新疆美食名录》与昌吉州特色美食团体标准的发布,首次系统梳理了新疆饮食文化脉络,为传统美食技艺的传承提供了标准化支撑。
“吃了十几年的油糕,今天是第一次上手自己做,太有意思了。”来自乌鲁木齐的游客丁勇在“开心油糕”特展互动区说。通过现场展示与游客体验制作油糕,该展区日均吸引千余人参与品尝,带动全州100余家油糕店铺日均销量突破6万个。
8月15日,外国嘉宾在主会场“开心油糕”特展体验区了解油糕制作技艺。记者许乐 摄
更重要的是,美食节为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多元文化提供了交流互鉴平台。俄罗斯大列巴、哈萨克斯坦奶制品与新疆烤包子、手抓饭相映成趣;山西剪纸、福建漆艺等非遗代表性项目与哈萨克族刺绣、玛纳斯碧玉雕刻同台展演,实现南北文化的深度交融。14个丝绸之路沿线省(区)市及特别行政区餐饮协会联合发起美食推广倡议,进一步打破地域壁垒,使新疆美食成为连接世界的文化符号。
世界中餐业联合会秘书长赵文珂说:“新疆餐饮人,特别是昌吉州的企业和从业者们,在传承中创新,在坚守中发展,不仅守护着传统技艺的薪火,更积极拥抱时代潮流,让新疆味道、昌吉美食沿着丝路走向世界。”
8月17日,参展商在新疆农业博览园展示无人机送餐设备引围观。记者许乐 摄
美食节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及国内多个省(区)市的品牌餐饮、名优特产品及非遗文创旅游商品商家303家参展,推出616种特色美食与数万件商品。三大会场累计举办30场文艺演出、16项非遗展演,展出400余件非遗作品,累计惠及群众24.2万人次,线上点击量突破38万,真正实现了“美食暖胃、文化润心”。全州各县市同步举办了20余场配套活动,惠及群众42.8万人次,线上点击量达31万人次,形成全域联动、全民共享的良好局面。
产业赋能:从田间地头到国际餐桌
美食节不仅是文化展示的窗口,更是产业融合的创新实践。通过对“美食+产业”模式的深入探索,昌吉成功串联起农业资源、食品加工与市场需求,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主会场“丝路优品展”以“一日一产业”的形式,沉浸式展示番茄、葡萄酒、小麦、乳制品等昌吉特色农产品的全产业链条。其中,在“番茄”主题日中,新疆番茄品鉴大会现场签约金额达2.88亿元,西班牙阿格拉斯商务集团等国际企业与本地龙头企业达成深度合作,助力昌吉番茄制品走向全球。此外,“天山北麓葡萄酒”主题日举办产业高峰论坛,邀请18位国内外专家对200余款葡萄酒进行盲品评审,显著提升了产区的国际声誉。
8月16日,游客在新疆农业博览园丝路优品展馆内购买葡萄酒。记者许乐 摄
美食节还通过数字化手段为传统产业赋能。在“数字+美食”推介会上,AI智慧食堂、无人机送餐、机器人烹饪等新技术集中亮相,展示了“烟火气里的数字温度”。电商直播专区吸引20余家本土企业参与,单日销售额最高达百万元;许多商家线下参展、线上带货,新疆天山面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通过现场制作品鉴,直播观看量破5万人次、单日成交额破万元,有效将节庆流量转化为消费增量。
8月16日,游客在新疆农业博览园美食长廊品尝特色小吃。记者许乐 摄
这些举措不仅拉动了短期消费,更促进了长期产业合作。湖南餐饮参展商与新疆每日集团有限公司签订500万元意向订单;阜康市的养殖合作社与新疆原始黄金乳业有限公司达成千万元以上的驼奶收购协议,助力骆驼产业规模化发展。美食节期间,西部努尔牛肉面、新疆馕王等展商单日销售额超3万元,单店最高累计销售额突破10万元,充分体现“美食引流、产业受益”的良性循环。
惠民共享:节庆热度转化为民生温度
本次美食节以“惠民、利民、便民”为导向,通过多项创新举措让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实现了“节庆促消费、消费惠民生”的目标。
主会场“万人免费吃”活动提供烧烤、米粉等特色美食,累计惠及5万人次,让游客与市民同享节庆红利。在丝绸之路美食汇展馆,昌吉市小惠锦油糕店店长马惠子说:“政策支持免摊位费,加上美食节的人气,展位上一天能卖3000个油糕,昌吉小吃街店铺日均客流量也增长了三分之一。”
8月16日,市民游客在新疆农业博览园美食广场排队领取米粉。记者许乐 摄
消费券发放与“票根经济”推广进一步激活了市场活力。100万元“消费帮扶·闽晋援昌”消费券直接拉动主、分会场消费700多万元;全域景区、餐饮、酒店同步推出优惠大礼包,形成联动消费格局。“乐享美食游昌吉”活动累计发放景区门票超3000张,核销消费券超150万元,带动全州餐饮、零售等领域消费超6000万元。
此外,竞赛机制也极大激发行业创新活力。“丝路名厨”争霸赛、昌吉州第三届职业技能大赛中式烹饪赛项总决赛、“一县市一美食”地方特色小吃PK赛等赛事,既挖掘出许多有地域标识的美食,也提升了从业者技能水平与创新热情。油糕、烧烤、九碗三行子等美食脱颖而出,成为游客争相打卡的“网红”美味。
8月16日,游客围观主会场巨型九碗三行子打卡点。记者许乐 摄
随着美食节的帷幕缓缓落下,昌吉留下的不仅是一场味觉盛宴,更是一次文化的传递、产业的升级与民生的回馈。这场盛会以美食为桥,连接起历史与当代、本土与国际、文化与产业,成功塑造了“昌吉味道”的品牌形象,提升了昌吉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文化影响力与产业竞争力。
8月16日,在新疆农业博览园丝路美食荟展馆内,奇台县特色歌舞吸引游客围观。记者许乐 摄
昌吉州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党组书记王艳华说:“本届美食节的成功实践表明,以文化为内核、以产业为支撑、以惠民为导向的节庆模式,能够有效实现‘短期热度’向‘长期优势’转化。昌吉州将继续深化‘美食+’融合模式,推动其与农业、旅游、数字产业等的深度融合,努力建设‘丝路美食之都’与文旅强州,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