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文明建设巡礼 | 全国文明村镇昌吉市十三户村:文明之花绽沃野 乡村振兴谱新篇
发布时间:2025.06.16 来源:昌吉州党委宣传部 浏览次数:

六月的新疆大地色彩斑斓,昌吉市六工镇十三户村恰似一颗熠熠生辉的明珠,镶嵌于乡村发展的绮丽画卷之中。这里,蓝天白云与田园风光相得益彰,文明乡风如潺潺暖流,润泽着每一寸土地,温暖着每一位村民的心。近年来,十三户村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紧扣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文明村创建活动,让文明之花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绚烂绽放,勾勒出一幅产业兴、生态美、乡风淳、百姓富的壮美蓝图。

5月25日,昌吉市六工镇十三户村小楼成排,绿意浸染。资料图片

党建领航,凝聚创建“向心力”

“根本固者,华实必茂;源流深者,光澜必章。”十三户村两委班子深知,党建引领是文明村创建的基石与核心。村党总支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将党员队伍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作为关键发力点。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定期开展“党旗映天山”主题党日、国旗下的宣讲等活动。借助学习强国、“党建智能管理平台”等线上阵地,深入开展理论学习,提升农村党员思想政治素养,增强为村民服务的决心与信心。坚持“思想同心、目的同向、行动同步、工作同干、责任同担”工作格局,完善“一约四会”制度,采取“红黑榜”、光荣榜、积分超市等举措,治理脏乱差,形成常态化人居环境整治机制。选树“十星级文明户”“好儿女”“好公婆”“好媳妇”等先进典型,发挥示范作用,引导村民移风易俗,凝聚起文明创建的强大向心力。

4月30日,昌吉市六工镇十三户村“相约鱼米六工 花开醉美十三户”油菜花文化集启幕,游客在油菜花海中拍照留念。资料图片

产业赋能,激活发展“驱动力”

产业兴则乡村兴,产业旺则文明盛。十三户村立足资源禀赋,持续丰富业态,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文明创建注入强劲驱动力。依托杜氏旅游景区、海威渔业、新疆百年史料馆、艾草体验馆等资源,打造蔬菜、水果采摘园4个,建成苜蓿、艾草、葫芦等特色种植基地1200亩。连续4年举办“油菜花节”,接待游客15万余人次,带动相关产业直接收入230余万元。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依托杜氏旅游景区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及水上游乐项目,形成“农家乐+农户+协会”共赢机制,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加村民收入,全村54%的农户住上小别墅。以特色种植业助力文旅融合,形成“合作社+公司+农户”的全产业链,涵盖种植、加工、销售、艾灸保健、电商、研学、旅游等环节,带动农民增收。整合乡村休闲、生态观光、民俗体验等资源,打造艾文化体验馆、葫芦工艺园等实体产业,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激活文明创建的发展驱动力。

5月25日,昌吉市六工镇十三户村,两名游客在果蔬采摘园采摘草莓。资料图片

民生筑基,彰显惠民“保障力”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十三户村始终将民生福祉置于首位,坚持规划引领,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落实惠民政策,探索农村物业党建联建新模式,彰显文明创建的惠民保障力。自2012年启动中心村整体搬迁工作,已完成263户二层小楼建设,投资3600万元完成中心村道路、科技文化中心、小游园等基础设施建设。村集体投资改善绿化带灌溉设施,春季植树、种花,美化村庄环境。落实惠民政策,对本村考入大学专科、本科的学生,分别奖励3000元、5000元,营造尊师重教氛围。建立互助幸福院,为老人提供免费就餐和理疗服务。落实社会救助制度,推进“快递进村”工程。探索农村物业党建联建新模式,成立顺民物业公司,形成垃圾处理模式,创造宜居环境,每年为村集体增收40余万元,彰显文明创建的惠民保障力。

5月25日,昌吉市六工镇十三户村小楼成排,绿意浸染。资料图片

文明润心,提升乡风“引领力”

文明乡风是乡村的灵魂,也是文明村创建的重要目标。十三户村整合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做到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提升文明乡风的引领力。打造“一站、一场、一廊、四馆、一院、一园、五巷”等阵地,以及农家书屋、红色影院等,实现新时代文明实践进村入户。常态开展“我们的节日”“村晚”等系列活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展示向上向善精神风貌。修订村规民约,引导新乡贤参与村民议事会等组织,倡导移风易俗,将社会新风尚写入《村规民约》,明确红白喜事标准。2018年以来,劝导大操大办300余起,为群众节约600多万元。每年评选表彰优秀典型并张榜公布,增强村民荣誉感,提升文明乡风引领力。

1月19日,昌吉市六工镇村晚。资料图片

展望未来,十三户村将以更坚定的信念、更饱满的热情、更务实的作风,持续深化文明村创建工作,巩固创建成果,提升创建水平。强化文明乡风建设的法制保障,健全管理机制和工作制度,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效,在新时代的征程上续写乡村振兴的辉煌篇章。

网站支持IPv6
当前页面:首页 »  要闻动态 »  昌吉要闻
精神文明建设巡礼 | 全国文明村镇昌吉市十三户村:文明之花绽沃野 乡村振兴谱新篇
发布日期: 2025-06-16 14:13:07 来源:昌吉州党委宣传部 浏览次数 文章字号: 分享: 微信 微博

六月的新疆大地色彩斑斓,昌吉市六工镇十三户村恰似一颗熠熠生辉的明珠,镶嵌于乡村发展的绮丽画卷之中。这里,蓝天白云与田园风光相得益彰,文明乡风如潺潺暖流,润泽着每一寸土地,温暖着每一位村民的心。近年来,十三户村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紧扣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文明村创建活动,让文明之花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绚烂绽放,勾勒出一幅产业兴、生态美、乡风淳、百姓富的壮美蓝图。

5月25日,昌吉市六工镇十三户村小楼成排,绿意浸染。资料图片

党建领航,凝聚创建“向心力”

“根本固者,华实必茂;源流深者,光澜必章。”十三户村两委班子深知,党建引领是文明村创建的基石与核心。村党总支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将党员队伍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作为关键发力点。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定期开展“党旗映天山”主题党日、国旗下的宣讲等活动。借助学习强国、“党建智能管理平台”等线上阵地,深入开展理论学习,提升农村党员思想政治素养,增强为村民服务的决心与信心。坚持“思想同心、目的同向、行动同步、工作同干、责任同担”工作格局,完善“一约四会”制度,采取“红黑榜”、光荣榜、积分超市等举措,治理脏乱差,形成常态化人居环境整治机制。选树“十星级文明户”“好儿女”“好公婆”“好媳妇”等先进典型,发挥示范作用,引导村民移风易俗,凝聚起文明创建的强大向心力。

4月30日,昌吉市六工镇十三户村“相约鱼米六工 花开醉美十三户”油菜花文化集启幕,游客在油菜花海中拍照留念。资料图片

产业赋能,激活发展“驱动力”

产业兴则乡村兴,产业旺则文明盛。十三户村立足资源禀赋,持续丰富业态,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文明创建注入强劲驱动力。依托杜氏旅游景区、海威渔业、新疆百年史料馆、艾草体验馆等资源,打造蔬菜、水果采摘园4个,建成苜蓿、艾草、葫芦等特色种植基地1200亩。连续4年举办“油菜花节”,接待游客15万余人次,带动相关产业直接收入230余万元。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依托杜氏旅游景区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及水上游乐项目,形成“农家乐+农户+协会”共赢机制,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加村民收入,全村54%的农户住上小别墅。以特色种植业助力文旅融合,形成“合作社+公司+农户”的全产业链,涵盖种植、加工、销售、艾灸保健、电商、研学、旅游等环节,带动农民增收。整合乡村休闲、生态观光、民俗体验等资源,打造艾文化体验馆、葫芦工艺园等实体产业,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激活文明创建的发展驱动力。

5月25日,昌吉市六工镇十三户村,两名游客在果蔬采摘园采摘草莓。资料图片

民生筑基,彰显惠民“保障力”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十三户村始终将民生福祉置于首位,坚持规划引领,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落实惠民政策,探索农村物业党建联建新模式,彰显文明创建的惠民保障力。自2012年启动中心村整体搬迁工作,已完成263户二层小楼建设,投资3600万元完成中心村道路、科技文化中心、小游园等基础设施建设。村集体投资改善绿化带灌溉设施,春季植树、种花,美化村庄环境。落实惠民政策,对本村考入大学专科、本科的学生,分别奖励3000元、5000元,营造尊师重教氛围。建立互助幸福院,为老人提供免费就餐和理疗服务。落实社会救助制度,推进“快递进村”工程。探索农村物业党建联建新模式,成立顺民物业公司,形成垃圾处理模式,创造宜居环境,每年为村集体增收40余万元,彰显文明创建的惠民保障力。

5月25日,昌吉市六工镇十三户村小楼成排,绿意浸染。资料图片

文明润心,提升乡风“引领力”

文明乡风是乡村的灵魂,也是文明村创建的重要目标。十三户村整合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做到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提升文明乡风的引领力。打造“一站、一场、一廊、四馆、一院、一园、五巷”等阵地,以及农家书屋、红色影院等,实现新时代文明实践进村入户。常态开展“我们的节日”“村晚”等系列活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展示向上向善精神风貌。修订村规民约,引导新乡贤参与村民议事会等组织,倡导移风易俗,将社会新风尚写入《村规民约》,明确红白喜事标准。2018年以来,劝导大操大办300余起,为群众节约600多万元。每年评选表彰优秀典型并张榜公布,增强村民荣誉感,提升文明乡风引领力。

1月19日,昌吉市六工镇村晚。资料图片

展望未来,十三户村将以更坚定的信念、更饱满的热情、更务实的作风,持续深化文明村创建工作,巩固创建成果,提升创建水平。强化文明乡风建设的法制保障,健全管理机制和工作制度,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效,在新时代的征程上续写乡村振兴的辉煌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