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吉州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列席代表座谈会发言摘登
2024年6月25日上午,昌吉州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期间召开了列席代表座谈会。州人大常委会主任马建新出席会议并与列席会议代表座谈交流,听取意见建议。张雪莲、黄斌、妥秀伟、李春龙、苏辉明、李波、努尔加列力·巴依哈布力、热孜牙·阿布力米提、妥秀燕、巴哈古力·热依木10名来自基层的人大代表围绕“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推进昌吉州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主题作了发言。
来自木垒县第三小学的张雪莲代表说,深入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和义务,在实施过程中,群众知法、懂法是贯彻实施的前提,也是提升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重要保障。建议:一是加强社会普法宣传力度,充分利用网络、电视、广播等深入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全民健身条例》,增强广大群众的健身意识;二是经常性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群众性体育和赛事活动,营造全民参与体育健身的浓厚氛围;三是加快体育产业发展,借鉴其他省(区)市成功经验,探索出台体育产业扶持政策,增加体育事业投入,推动体育与文化、旅游、健康、养老等产业融合发展。
来自奇台县社会保险中心的黄斌代表说,昌吉州室内场馆总量少且布局不够合理,群众冬季健身场地不足、公共体育设施维修养护不到位等情况仍然存在。建议:一是加大对社区全民健身中心、乡镇体育馆等室内体育场地项目的扶持力度,切实解决广大群众冬季健身场地不足的问题;二是加强全民健身设施建设和管理,建立完整、科学、长效的使用与维护管理体系;三是建立社会体育指导服务奖补机制,着力调动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指导服务积极性。
来自吉木萨尔县第一中学的妥秀伟代表说,昌吉州在体育人才储备、城乡体育场地设施发展不平衡等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体育教师和教练员数量不足,专业水平有待提高。建议:一是加大体育人才储备力度,增加体育教师、教练员数量并提升专业水平,助力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二是加大学校和乡镇、村体育场地的提升改造,逐步改变城乡之间体育场地设施发展不平衡现象。
来自阜康国有林管理局的苏辉明代表说,全民健身运动的普及是一个城市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但一些机关、企事业单位带头作用发挥不明显,未常态化开展体育活动。建议:一是推动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群团组织常态化组织开展体育锻炼和各类体育运动会,引导乡镇、村、企业经常性开展群众参与的赛事,增强群众健身意识;二是提高现有场馆的利用率,实现中小学体育场地设施和企业场馆向社会开放,解决社会公众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与体育场地不足的矛盾,推动全民健身活动深入开展。
来自新疆天池管理委员会的李春龙代表说,阜康市在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但在体育设施配套建设、挖掘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建议:一是将体育设施基础建设纳入城乡建设总体规划,规范新建、改建居住社区同步配套建设体育场地设施,公共体育场地设施满足特定群体无障碍需求,严格审核落实;二是充分挖掘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优势,有计划地进行保护开发,并与文旅项目相结合,打造昌吉州特色亮点项目,逐步推动全州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发展。
来自昌吉市北京南路街道毛纺厂社区的热孜牙·阿布力米提代表说,目前,昌吉市在体育教师培养、体育培训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建议:一是加大体育老师培养力度,采取定向培养方式,保障学校体育师资力量,与其他学科教师同等待遇;二是研究出台规范体育培训服务的相关规定,引导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体育专业人员等为青少年提供优质的体育培训服务。
来自昌吉市行政审批局的努尔加列力·巴依哈布力代表说,昌吉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体育工作机构设置不健全、体育法治建设力度不够等问题依然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体育事业发展。建议:一是增加体育行政单位和业余体校人员编制,建立健全全民健身工作体系,形成责任明确、分工合理、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二是加强体育法治文化建设,推动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体育法治建设的良好氛围;三是通过体育社会组织为妇女、残疾人等特定群体提供健身指导服务,适时组织开展面向特定群体的赛事活动。
来自昌吉市第一中学的李波代表说,目前部分学校体育活动场地不足,专职体育教师欠缺,依然存在重智育轻体育的现象。建议:一是进一步加大学校体育场地建设,完善体育场地和设施配备,为学校体育教育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硬件基础;二是提供必要的人才保障,坚持做到定期定向外出培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努力提高专业教师技能和素质,培养能全面适应多种体育运动指导的骨干队伍;三是提高学生体育锻炼的参与率,通过开设丰富多样的体育课程,鼓励学生参加各类体育活动和比赛。
来自呼图壁县第三中学的妥秀燕代表说,呼图壁县推动体育事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但存在法律宣传不广泛、公共体育场地不足、体育产业滞后等问题。建议:一是深入学习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等政策法规,传播树立科学的健身观,进一步增强全社会体育法治意识和运动的科学性;二是加强体育设施建设投入力度,打造体育公园、健身步道等体育健身场地,最大限度发挥现有体育场馆和体育设施作用,全面梳理可用于建设健身设施的城市空闲地、边角地、公园绿地等空间资源,满足群众就近健身需要;三是鼓励支持社会力量投入体育建设,培育壮大体育产业,推进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快速协调发展。
来自玛纳斯县兰州湾镇的巴哈古力·热依木代表说,玛纳斯县加快建设了一批公共体育场地设施,但仍有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亟待解决。建议:一是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群众性体育活动和综合性体育比赛,培育群众体育健身文化;二是加大农牧区学校体育场地设施配备力度;三是合理配置各级体育行政单位和州、县(市)业余体校人员,构建工作接续梯队,确保体育工作有人管、业余训练有人抓。
(本报通讯员葛满亮、俞晓明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