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昌吉州人民医院皮肤性病科,患者正在接受治疗。记者 阿依加玛丽·列提甫摄
中国昌吉网(记者 阿依加玛丽·列提甫)春天是过敏性皮肤病的高发季节。4月2日,记者走访昌吉州人民医院发现,皮肤科门诊中荨麻疹、带状疱疹、面部皮炎等患者明显增多。医生告诉记者,目前皮肤科每天的就诊率较平时高出约15%。
“近期,与季节相关的面部皮肤病慢慢增多,最容易出现皮肤过敏问题,过敏主要有两个因素,一是过敏原,春天太阳大、风大,花粉、柳絮、尘埃会在空气中传播;二是人们穿着比较轻薄,皮肤暴露在空气中,与过敏原直接接触相对增多。”昌吉州人民医院皮肤性病科主任医师孙亚琴就如何有针对性地预防,并最大程度减少季节交替带来的面部皮肤问题进行了详细讲解。
季节性面部皮炎多发,注意防晒、远离粉尘
“医生,一到春天我身上就开始发红、瘙痒,心情很烦躁。”当日上午,36岁的马女士来到昌吉州人民医院皮肤性病科就诊时向医生描述自己的病情。“这位女士有可能就是春季皮炎患者,这个季节容易引发春季皮炎,它是一种光感性皮肤病,主要致病原因是皮肤对阳光中的紫外线过敏。”孙亚琴介绍说。
孙亚琴告诉记者,春季皮炎又称颜面再发性皮炎,多见于18岁至40岁的女性,主要表现为脱屑、瘙痒、干燥等症状,有的表现为红斑、丘疹和鳞屑,经一周而减退,还有些女性表现为雀斑增多或褐斑加重。
季节性面部皮炎往往呈季节性发作,如何预防?孙亚琴建议,有春季皮炎史的人,在春天一定要避免过度日晒,在外出时涂抹防晒霜,保护皮肤免受紫外线和可见光的损伤;用温和的水洗脸,不要使用含光感物质较多的化妆品。多食含维生素A的食物及新鲜蔬菜水果,尽量少吃或不吃辛辣刺激、荤腥食物;尤其是皮肤较敏感人群,春天尽量不去花粉多的地方,外出时要注意用纱巾、口罩等遮脸,避免风吹,注意防晒。
荨麻疹多发,家长需多留意
天气转暖,有不少家长喜欢带小孩外出踏青。孙亚琴提醒,春季是荨麻疹多发期,儿童游玩时应做好防护措施,避免昆虫叮咬,可减少患过敏性皮肤病的概率。
近日,昌吉市一名9岁的女童丹丹跟随家长到昌吉市人民公园玩耍,回家后发现身上长出不少形状不规则的红疙瘩,到昌吉州人民医院儿童医院就诊,被诊断患上了荨麻疹。
孙亚琴介绍,荨麻疹又称风团块,表现为皮肤突然发痒,出现扁平状疹块,有的发红,有的发白,部分患者症状可以在短时间内自行消失,但易反复发作。引起此病的原因很多,可能是接触性的,也可能是食物方面的,还有可能是某种药物引起的。
“孩子外出游玩时,喜欢跑来跑去到处乱摸,可能被草丛中的昆虫叮咬,尤其是过敏体质的小孩,特别容易发生荨麻疹。”孙亚琴说,春季患荨麻疹的小孩较多,患者只要坚持服用抗过敏药物,并且不再接触过敏原,一般一周左右就能够康复。
孙亚琴建议,春游时应尽量避免在花粉密集的地方逗留,回家后立即洗手、洗脸,尽快换掉外出时的衣服,把过敏物质清理干净。一旦出现皮肤疾病相关症状,不要过于惊慌,也不要盲目用药,应及时到正规医院皮肤科接受专业有效的诊治。
带状疱疹高发,医生提醒民众需警惕
春季气候变化多端,早晚温差较大,人体抵抗力随之下降,带状疱疹也进入高发期。“患者年龄越大越容易患带状疱疹,特别是免疫功能低下及易感人群,平时要增强抵抗力,注意科学饮食和规律作息,如皮肤出现皮疹且伴随剧烈疼痛时要尽快就医。”孙亚琴说。
带状疱疹,俗称“生蛇”“蛇丹”“缠腰龙”,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引起的急性感染性皮肤病。VZV可经飞沫或接触传播,人体初次感染该病毒后可引发水痘(以儿童为主)也可不出现症状(以成人为主)。一旦感染该病毒,无论是否出现症状,病毒都可能在人体的神经节细胞中潜伏下来,当机体免疫力低下时,病毒可重新被激活而引起带状疱疹。该病常发于春秋季节,发病率随年龄增大而呈显著上升趋势。
孙亚琴提醒,大部分成年人体内潜伏着相关病毒,到了免疫力低下的时候,病毒会大量繁殖,引发带状疱疹,尤其是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做好预防十分关键,建议大家注意以下几点:
1.增强抵抗力。调整自身情绪,保持心情舒畅,缓解焦虑情绪,保证充足睡眠,此外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2.接触后立即隔离。发现周围人群有人患带状疱疹或水痘等疾病时,需要尽量做好接触隔离,婴幼儿不要与这类患者发生直接的肢体接触,也不要使用这类患者使用过的贴身物品,近距离接触时戴上口罩。
3.积极接种疫苗。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减毒活疫苗接种,能够有效预防儿童水痘和成人带状疱疹。
4.合理饮食。避免过度节食、偏食、挑食,保证摄入充足的营养物质。疱疹发作时饮食清淡,忌辛辣刺激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