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种了7亩的大蒜,现在已经全部完成播种了。”近日,在吉木萨尔县新地乡新地村的大蒜地里,正东大蒜种植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罗正东正忙着和社员们一起种植大蒜。看着一颗颗洁白的蒜种被埋进土中,他对今年的大蒜种植充满了信心。
新地乡白皮大蒜。王禹燕摄
新地乡位于天山山脉东段北麓,有着悠久的大蒜种植历史,独特的山区气候加上适宜的海拔,造就了独特的吉木萨尔“绿嘴白皮”大蒜,具有味醇香辣、质地紧密、大蒜素含量高、氨基酸种类全、耐贮易运、久不变味等特点,深受消费者喜爱。
“20世纪80年代初,我种了1亩大蒜,挣了960元。那时候960元可不是一个小数字,全乡人都知道了。”罗正东从小就跟着父亲一起种蒜,至今已有40多年的种蒜经验,刚开始只是小规模种植,后来随着种植经验和技术不断成熟,大蒜种植面积也不断扩大。
2009年,在新地乡政府的支持下,罗正东成立了正东大蒜种植专业合作社,将自己的种植经验和技术传授给更多蒜农,带着他们统一种植、统一销售,进行大蒜新品种繁育、推广。慢慢地,合作社成员也从刚开始的8户增加到现在的20多户,种植大蒜的收入也不断提高。“我的这些房子都是一头一头大蒜垒起来的。”这是罗正东给大家说过最多的话。
新地乡农户在种蒜。王禹燕摄
为打响吉木萨尔县白皮大蒜的知名度,合作社通过吸纳更多的蒜农加入,不断扩大大蒜种植规模,提高大蒜品质,同时积极与国内其他省份的保健品公司合作,把大蒜通过礼品盒的方式销售到9个省市,不断提升吉木萨尔县白皮大蒜的知名度、美誉度。罗正东说:“绿嘴白皮的吉木萨尔大蒜虽然具有较高的辨识度,但因品牌意识不强、小户散种等原因,长期以来一直难成规模。近年来,吉木萨尔县不断推广大蒜集中连片种植,带动更多农民参与其中。”
近年来,新地乡将大蒜产业作为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的渠道,通过实施“致富带头人+合作社+村民”的生产经营模式,引领大蒜产业逐步向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迈进,同时在强化技术培训、提高农技农艺综合水平等多个方面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形成产、贮、加工、销售一条龙的发展格局,有效带动了区域经济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新疆吉木萨尔县新地乡人大主席聂琦说:“大蒜作为新地乡的重要经济作物之一,如今大蒜机械化收割的推广,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大蒜生产效率,节约了成本,为地方特色经济和助推乡村振兴提供机械化技术支撑。为提高大蒜机械化,对连片种植的地块给予补贴,同时,乡人大积极对接聘请本地大蒜种植专家和科研院所科研专家,给蒜农讲课,并进行实地技术指导,提高蒜农的品牌意识和规范化生产水平。”(王禹燕 张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