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统筹防止返贫和低收入人口帮扶政策,把民生兜底保障安全网织密扎牢。近年来,昌吉市医疗保障局聚焦减轻困难群众重特大疾病医疗费用负担,对经基本医保、大病保险保障后政策范围内个人负担仍然较重的困难群众给予医疗救助,全面落实医疗救助政策,切实增强参保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3月14日,昌吉市民在昌吉市民服务中心医保经办服务大厅办理医保相关业务。 周芬 摄
“如果不是国家的好政策,我们真承担不起,感谢党和政府。”昌吉市佃坝镇西沟村村民骆女士说道。去年,骆女士的丈夫因心梗住院,治疗费用达五万多元。骆女士的丈夫出院结算后,自费部分仅花费3000多元。这都得益于昌吉市医疗保障局由“人找政策”向“政策找人”的转变,极大缓解了医疗费用给这个家庭带来的巨大压力。
为确保医疗救助政策不落一人,昌吉市医保局推动医疗救助政策精准化、高效化落实,利用医保信息平台重点人群监测预警机制,将定期通过大数据筛选符合条件的参保对象,核实其医疗费用报销、合规自付费用等情况后,主动联系参保对象宣讲政策,协助办理申请救助手续,医疗救助由原来的“人找政策”,变成了“政策找人”。将基本医保、大病保险保障后个人医疗费用超过23140元的数据及时推送给各乡镇,并督促乡村两级进行核实,将符合医疗救助条件人员及时给予救助,实现政策找人、服务上门。今年以来,经乡村两级审核,符合救助条件21人,拨付救助资金27万元。
昌吉市3月14日,医保经办工作人员上门了解核实困难群众医疗救助情况。 周芬 摄
昌吉市医疗保障局综合业务科干部贾金芳说:“像这类身患重病的家庭,我们也会持续地开展医疗费用发生情况动态监测,在信息平台中我们发现后续在高额医疗费用的时候,我们也会及时开展二次医疗救助。”
流程简化,数据多跑群众少跑。3月14日一大早,昌吉市榆树沟镇前进村村民孙国红就来到村委会,此前她因住院看病花费了两万多元,今天想咨询工作人员是否有其他优惠政策,可以进行再次报销。
榆树沟镇前进村村民孙国红说:“国家政策也挺好的,还有其他的惠民政策可以享受。现在我准备填写一下申请表,准备申请救助。”
昌吉市医疗保障局不断简化办理流程,减轻群众负担。目前昌吉市高额医疗费用负担困难群众提出救助申请时,仅需填写申请表及院端结算后享受过医保报销后的就医资料,以上两项资料交给村(社区)。由村(社区)审核,乡镇(街道)复审,乡镇(街道)专干交给医保局审查后,支付救助资金至患者个人银行卡账户,群众无需跑腿,实现“一窗口”受理、“一站式”服务。
3月14日,昌吉市榆树沟镇前进村村民在村委会社会保障窗口咨询相关医保惠民政策。王博 摄
近年来,昌吉市医疗保障局认真贯彻落实医保领域便民惠民政策,不断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保障”待遇有效衔接,使医保在增进民生福祉、维护社会和谐、推动实现共同富裕方面发挥着重要保障作用。2021年以来,昌吉市已有396人享受依申请救助待遇,医疗救助基金共支出560.48万元,切实减轻了困难群众和大病患者医疗费用负担,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关怀。
昌吉市医疗保障局党组成员、医保经办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王小燕表示:“为做好困难群众医疗保障工作,使医保惠民生作用得到有效发挥。我们通过持续开展医保政策‘大讲堂’进万家活动;其次是持续开展高额医疗费用负担患者预警监测,做好防范和化解参保群众因病返贫致贫风险监测;最后是持续优化医保便民服务举措,打造医保经办服务一体化‘一网通办’,‘市内通办’‘15分钟服务圈’延伸服务,实现医保经办服务‘一窗通办’,全面落实医保定点机构就医结算‘跨省通办’,切实增强医保带给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昌吉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王博 周芬 通讯员 胡志军 李欣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