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昌吉州图书馆,孙雨轩向大家介绍自己学习剪纸的经历。 记者 荷苒·马汗 摄
中国昌吉网讯(记者记者 荷苒·马汗 米桃乐报道)近日,在昌吉州图书馆二楼,昌吉市2024年“我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过大年”暨“春节里的非遗”年俗文化体验活动吸引了众多读者参与。
“大家请看,这是我们团队志愿者亲手制作的花馍。经过长期发展与创新,传统花馍既具备实用性,又兼具艺术观赏性。”一排长桌上,满满当当地摆放着十余盘造型精美的花馍。张岩一家亲爱心工作室负责人张岩正带领志愿者向围观群众介绍花馍,并邀请大家免费品尝。
花馍展区的旁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哈萨克族骨雕传承人对山·努尔夏尔甫正在展示他带来的十余件骨雕作品。双龙出海、鱼跃龙门、骨质酒壶……以家传手艺从事骨雕创作25年,对山·努尔夏尔甫创作的每一件作品都有着灵动自如的美感,极富艺术魅力。
骨雕是哈萨克族传统技艺,以牛、羊、牦牛等动物的骨头、角、蹄为原材料,经过去粗、蒸煮、雕刻等程序,加工制成各种精美的日用品和工艺品。对山·努尔夏尔甫说:“除了创作,我还教出了30多名徒弟。今天带着我的作品来参加活动,就是想让更多人了解、爱上非遗文化,并把它更好地传承下去。”
非遗剪纸展示区热闹非凡。因耗时两个月制作剪纸作品《清明上河图》登上微博热搜的昌吉市第五小学四年级学生孙雨轩,带着她的剪纸作品《清明上河图》出现在活动现场,她和昌吉市第五小学教师、剪纸社团指导教师于艳一起带领大家体验剪纸艺术的魅力。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龙行龘龘、前程朤朤!”不远处,传来此起彼伏的吟诵声,“龙”字“飞花令”活动现场的人气颇高。
皮影戏、哈萨克族刺绣、年画等非遗项目展示,春联福字写赠、木刻版画体验、猜灯谜、国风汉服打卡……每一处非遗项目观赏、体验区都围满了慕名而来的观众,大家在非遗项目传承人的带领下进行了沉浸式体验。
“掌声欢迎昌吉市艺术团‘石榴籽’文艺小分队带来的精彩表演《梨园春》!”昌吉州图书馆二楼报告厅里,“赏非遗绝技”演出热闹开场。阿肯弹唱、武术表演、花儿、戏曲、民族舞蹈等精彩节目轮番上演,赢得观众阵阵掌声。
昌吉市委宣传部宣传文化科副科长蒲燕说:“此次活动,我们进一步发挥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凝聚群众、引导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的作用,给各族群众送上了有温度、有分量的‘文化年货’,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各族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