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施农业大有可为——来自昌吉州设施农业现场观摩推进会的一线观察
发布时间:2024.01.24 来源:昌吉日报 浏览次数:

  1月5日,昌吉州设施农业现场观摩推进会参会人员实地观摩了吉木萨尔县大有镇渭户村三众食用菌种植基地。      记者 王 薇摄

  中国昌吉网(记者 王薇)近日,昌吉州设施农业现场观摩推进会在吉木萨尔县召开,与会人员实地观摩了吉木萨尔县大有镇的3个设施农业项目。

  在大有镇大有村王明德家的温室里,人参果独有的清香弥漫在空气中,王明德正细心地检查每一株人参果的生长情况,敏捷地清理每一寸土地上的杂草,仔细摘除过密的枝条和病弱的枝叶,让果实更好地成长。

  2021年4月,王明德从甘肃省引进人参果苗,在大有村设施农业基地种植人参果。现在,他种植了4亩人参果。他家的人参果主要销往吉木萨尔县、奇台县、木垒县、昌吉市、乌鲁木齐市等地,良好的品质让他的人参果供不应求。

  说起今年的收入,王明德喜上眉梢:“这一大棚人参果预计亩产4至5吨,这样每亩会有4万元左右的纯收入,今后我还想再多种上40亩。”

  设施农业很大程度上突破了农业“靠天吃饭”的不确定性。

  走进吉木萨尔县三众食用菌种植基地温室,羊肚菌在地垄上簇拥生长,呈现出喜人的“丰景”。

  羊肚菌是一种珍稀食用菌,因菌盖状如羊肚而得名。其种植周期短、经济效益好、营养价值高,备受市场“追捧”,因此素有“菌中之王”的美称。

  “去年,我们种植羊肚菌百余亩,共275座温室。羊肚菌一年收获两茬,经过了90天的生长周期,我们将迎来首次‘丰收季’。”吉木萨尔县三众食用菌种植有限公司负责人吴韦将一株鲜嫩肥美的羊肚菌放在手掌上,足有20多厘米长。

  “每亩羊肚菌产量能达600至700公斤,目前鲜菌市场价在280至400元,这些羊肚菌将销往北上广深等城市。2023年,我们在渭户村流转土地1400亩,今年准备新建羊肚菌温室800座,计划投资1600万元建羊肚菌烘干房。”吴韦满怀信心地说。

  羊肚菌在生长期的每个环节都需要人工干预,用工高峰期,三众食用菌种植基地每天的用工人数在250人左右,每人每天可收入150至240元。

  吴韦告诉记者,该公司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为村民提供羊肚菌种植技术和销售保障,增加产业“造血”功能,让羊肚菌成为撑起乡村振兴的一把“致富伞”。

  大有镇属逆温带气候,其良好的生态吸引来昌吉九龙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尝试大棚种植食用菌。该公司大棚种植食用菌一举成功,给大有镇现代农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目前,大有镇已通过招商引资等措施盘活利用闲置大棚800余座。

  推进会上,吉木萨尔县代表和大有镇代表交流分享了经验做法。

  通过引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龙头企业等措施,吉木萨尔县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全县已盘活利用设施农业大棚1158座,占可盘活利用大棚的85%,在盘活闲置资源的同时有力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户增收;在取消设施农业大棚土地承包费补贴的同时,按照先建后补的原则,对集中连片改造100座以上的温室大棚,每座给予补助资金2万元,2023年共兑现奖补资金652万元;积极协调援疆资金1500万元,在吉木萨尔县修建食用菌菌袋厂、保鲜库及初加工车间,探索全链条发展;制定设施农业温室改造验收标准,支持中国联通数字赋能设施农业,实现了温室智慧化、精细化管理。

  大有镇建立新疆农业大学食用菌博士后工作站培育优质菌种,建立稳定可靠的菌种供应渠道,实现羊肚菌高产、稳产、丰产。结合实际,突出特色、错位发展,大有镇建成集生产加工、培育种植、冷藏烘干、配送销售于一体的产学研示范基地,把食用菌产业发展成为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富民产业。

  “吉木萨尔县发展设施农业的成功实践告诉我们,设施农业大有可为。”州党委副秘书长、农办主任、州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州乡村振兴局党组书记王相说。

  近年来,昌吉州设施农业由试验示范阶段进入到实际推广应用阶段,生产领域由蔬菜种植向食用菌、花卉业等方向延伸,如木垒县的玫瑰花、奇台县的草莓、吉木萨尔县的人参果、阜康市的林果、呼图壁县的花卉都具备形成优势产业的潜力和能力,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

  王相表示,昌吉州将及时调整种植结构,优化种植品种,推广种植技术,提升温室作物品质,拓宽农业生产空间领域,探索发展集种植、加工、物流、旅游为一体的产业融合发展模式,推动实现生产、运营和产品流通的良性循环,提高设施农业生产经营附加值,在设施农业建设上寻求新突破。

  看庭州,一座座现代化温室,成为绿色田野上一道特别的风景。颇具泥土气息的“温室经济”奏响了昌吉州乡村振兴的华美乐章。


网站支持IPv6
当前页面:首页 »  要闻动态 »  昌吉要闻
设施农业大有可为——来自昌吉州设施农业现场观摩推进会的一线观察
发布日期: 2024-01-24 09:35:00 来源:昌吉日报 浏览次数 文章字号: 分享: 微信 微博

  1月5日,昌吉州设施农业现场观摩推进会参会人员实地观摩了吉木萨尔县大有镇渭户村三众食用菌种植基地。      记者 王 薇摄

  中国昌吉网(记者 王薇)近日,昌吉州设施农业现场观摩推进会在吉木萨尔县召开,与会人员实地观摩了吉木萨尔县大有镇的3个设施农业项目。

  在大有镇大有村王明德家的温室里,人参果独有的清香弥漫在空气中,王明德正细心地检查每一株人参果的生长情况,敏捷地清理每一寸土地上的杂草,仔细摘除过密的枝条和病弱的枝叶,让果实更好地成长。

  2021年4月,王明德从甘肃省引进人参果苗,在大有村设施农业基地种植人参果。现在,他种植了4亩人参果。他家的人参果主要销往吉木萨尔县、奇台县、木垒县、昌吉市、乌鲁木齐市等地,良好的品质让他的人参果供不应求。

  说起今年的收入,王明德喜上眉梢:“这一大棚人参果预计亩产4至5吨,这样每亩会有4万元左右的纯收入,今后我还想再多种上40亩。”

  设施农业很大程度上突破了农业“靠天吃饭”的不确定性。

  走进吉木萨尔县三众食用菌种植基地温室,羊肚菌在地垄上簇拥生长,呈现出喜人的“丰景”。

  羊肚菌是一种珍稀食用菌,因菌盖状如羊肚而得名。其种植周期短、经济效益好、营养价值高,备受市场“追捧”,因此素有“菌中之王”的美称。

  “去年,我们种植羊肚菌百余亩,共275座温室。羊肚菌一年收获两茬,经过了90天的生长周期,我们将迎来首次‘丰收季’。”吉木萨尔县三众食用菌种植有限公司负责人吴韦将一株鲜嫩肥美的羊肚菌放在手掌上,足有20多厘米长。

  “每亩羊肚菌产量能达600至700公斤,目前鲜菌市场价在280至400元,这些羊肚菌将销往北上广深等城市。2023年,我们在渭户村流转土地1400亩,今年准备新建羊肚菌温室800座,计划投资1600万元建羊肚菌烘干房。”吴韦满怀信心地说。

  羊肚菌在生长期的每个环节都需要人工干预,用工高峰期,三众食用菌种植基地每天的用工人数在250人左右,每人每天可收入150至240元。

  吴韦告诉记者,该公司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为村民提供羊肚菌种植技术和销售保障,增加产业“造血”功能,让羊肚菌成为撑起乡村振兴的一把“致富伞”。

  大有镇属逆温带气候,其良好的生态吸引来昌吉九龙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尝试大棚种植食用菌。该公司大棚种植食用菌一举成功,给大有镇现代农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目前,大有镇已通过招商引资等措施盘活利用闲置大棚800余座。

  推进会上,吉木萨尔县代表和大有镇代表交流分享了经验做法。

  通过引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龙头企业等措施,吉木萨尔县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全县已盘活利用设施农业大棚1158座,占可盘活利用大棚的85%,在盘活闲置资源的同时有力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户增收;在取消设施农业大棚土地承包费补贴的同时,按照先建后补的原则,对集中连片改造100座以上的温室大棚,每座给予补助资金2万元,2023年共兑现奖补资金652万元;积极协调援疆资金1500万元,在吉木萨尔县修建食用菌菌袋厂、保鲜库及初加工车间,探索全链条发展;制定设施农业温室改造验收标准,支持中国联通数字赋能设施农业,实现了温室智慧化、精细化管理。

  大有镇建立新疆农业大学食用菌博士后工作站培育优质菌种,建立稳定可靠的菌种供应渠道,实现羊肚菌高产、稳产、丰产。结合实际,突出特色、错位发展,大有镇建成集生产加工、培育种植、冷藏烘干、配送销售于一体的产学研示范基地,把食用菌产业发展成为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富民产业。

  “吉木萨尔县发展设施农业的成功实践告诉我们,设施农业大有可为。”州党委副秘书长、农办主任、州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州乡村振兴局党组书记王相说。

  近年来,昌吉州设施农业由试验示范阶段进入到实际推广应用阶段,生产领域由蔬菜种植向食用菌、花卉业等方向延伸,如木垒县的玫瑰花、奇台县的草莓、吉木萨尔县的人参果、阜康市的林果、呼图壁县的花卉都具备形成优势产业的潜力和能力,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

  王相表示,昌吉州将及时调整种植结构,优化种植品种,推广种植技术,提升温室作物品质,拓宽农业生产空间领域,探索发展集种植、加工、物流、旅游为一体的产业融合发展模式,推动实现生产、运营和产品流通的良性循环,提高设施农业生产经营附加值,在设施农业建设上寻求新突破。

  看庭州,一座座现代化温室,成为绿色田野上一道特别的风景。颇具泥土气息的“温室经济”奏响了昌吉州乡村振兴的华美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