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昌吉网(记者 常谊谊 报道)
未来农业是什么“样子”?近日,在昌吉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新疆农业博览园未来农业科技馆,中宣部“四季看新疆”之“追着雪花看新疆”主题采访团记者一睹未来农业的“芳容”。
一墙之隔,春冬同框。透明的玻璃墙外,北风那个吹,雪花那个飘……墙内却是另一番景象——绿植随处可见,春意盎然。在3米多高的轨道上,一盆盆蔬菜坐着“缆车”自动旋转,透过顶部的玻璃温室悠然自得“晒”着日光浴……未来农业的颜值“高大上”,让采访团记者们为之心动。
新疆农业博览园未来农业科技馆内移动式多层立体轨道栽培系统。记者常谊谊 摄
“这种采用国际先进技术的高透光散射玻璃温室结构,防冻裂,自动折射光照,利用移动式多层立体轨道栽培系统,保证每株植物均可获得均匀的光照,提升蔬菜的品质。”新疆农业博览园工作人员李小琴介绍。
“我们整个科技馆温室内所有的设备都可以通过5G网络与设备衔接,从播种到采收全部实现自动化,产量不仅超过了平面栽培的10倍多,且节省人工、水肥。”未来农业科技馆负责人闫冀说,场馆内90%以上都是国产设备,落地取得的专利超过50多项。
新疆农业博览园未来农业科技馆由垂直农业展示区、叶菜工厂示范区和果菜工厂示范区组成,占地面积1.6万平方米,通过机器人智能导航、垂直绿化、仿生螺旋栽培、集装箱农业、移动式多层立体轨道栽培系统、自动往复式循环旋转架系统、大麦草植物工厂等现代农业前沿科学技术,实现了蔬菜种植高度自动化。
新疆农业博览园内的未来农业科技馆垂直农业展示区。记者常谊谊 摄
在叶菜工厂生产示范区,先进的叶菜工厂物流化生产装备,开启一粒种子到生菜的“科技之旅”——完成播种后的基质送入温室,在温室内经过发芽、移栽、定植、运输、灌溉、环控、采收、切根、包装等生产环节,实现了“一粒种子到一颗菜”全程无人化作业。
“这个片区通过智能化流程,以光伏发电系统与植物工厂LED系统搭配,来加快植物的生长速度和生长质量,生长周期从原来的70多天缩短到25天,工厂可以达到年产161吨生菜。”常驻科研专家,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博士、副教授许建说。
新疆农业博览园未来农业科技馆内,叶菜管道栽培玻璃栈道种满了叶菜。记者常谊谊 摄
近年来,昌吉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大力推进现代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示范工作,充分发挥中国农业科学院西部农业研究中心作用,开展种养结合、农旅结合、产业结合,实施CCIA优质棉、老龙河西瓜、沙棘、智慧农业、休闲农业等一批新品种、新技术、新项目,不断推动传统农业产业向科技创新产业转型。
“我们将抢抓‘一带一路’的重大机遇,不断引进国际国内领先的农业科技成果在园区先行先试,落地转化,为高质量建设“农、科、高”的农业硅谷积蓄力量,打造立足昌吉、服务新疆、面向西部、辐射中西亚的国际性农业创新高地。”昌吉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科技创新局副局长曹恒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