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昌吉市文化馆(非遗保护中心)推送表演的新疆皮影戏《武松打虎》《乌鸦与狐狸》《满满情意送亲人》,入选 “第五届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之“第七届中国泉州国际木偶展演”优秀展演节目——
光影变幻间讲述昌吉故事
新疆皮影演员和外国专业院团演员在交流皮影戏表演技巧。 梁宏涛 摄
中国昌吉网讯(通讯员梁宏涛报道)近日,由昌吉市文化馆(非遗保护中心)表演的新疆皮影戏《武松打虎》《乌鸦与狐狸》《满满情意送亲人》,入选 “第五届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之“第七届中国泉州国际木偶展演”优秀展演节目。
展演现场,一个个活灵活现的新疆“舞者”,随着乐声律动,在光影中跳动,新疆元素与皮影戏,这样的新奇组合,像是一份古老而特殊的邀约,带领各方友人,欣赏中国最古老的“电影”。“因为在我们平常的生活中,很少接触皮影戏,有这样的机会,就一定要带小朋友来看。这个皮影戏有创新,我们觉得比较有趣。”福建泉州市民罗巧巧说。
据了解,昌吉市“新疆皮影戏”是第四批自治区级非遗项目,是中国民间古老的传统艺术,始于汉,兴于唐,盛于明清,历史悠久。相比陕西省、甘肃省的皮影,新疆皮影在造型、剧本、唱腔、演出形式等方面有明显差异,故事、唱腔充分体现新疆多民族聚居的地域特色。昌吉市文化馆(非遗保护中心)为了让新疆皮影戏在第五届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上精彩亮相,精心编排创作《武松打虎》等三部新疆皮影剧,并别出心裁地用硬质材料雕成人物形态,通过巧手操作“人像”,让皮影仿佛有了生命。表演时,将数字舞台灯光和激光多媒体动画巧妙融入剧中,实现转场过程中的内外景无缝衔接。昌吉市文化馆(非遗保护中心)工作人员秦勇说:“人物越活灵活现,杆子越多,操作越灵活,人物走、跑、跳、坐都可以。为了更好地保护传承它,我们努力挖掘老手艺,和老艺人一起学习创新。”
在43个国家和地区、52个艺术团体,1600多名艺术家、专家学者、国际友人和媒体记者参与的第五届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上,新疆皮影戏大放异彩,吸引了许多国家的专业艺术团体演员的青睐和好评,也让他们通过新疆皮影戏了解了新疆。“我很高兴可以来到福建泉州参加第五届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此次演出的效果特别好。”昌吉市文化馆党支部书记、昌吉市“新疆皮影戏”传承人李琴说,通过极具地方特色新疆皮影的展演展示,架起新疆、昌吉与世界友人沟通的桥梁,欢迎更多国外友人和泉州朋友来我们大美新疆,大美昌吉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