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吉市加快煤电产业建设以稳定电力供应护航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3.11.30 来源:昌吉日报 浏览次数:

  中国昌吉网讯(通讯员闫曦、王博报道)一直以来,煤电都是电力工业运行的坚实基础。作为最安全可靠的电源,在顶峰保供、促进新能源消纳、提供调频备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自治区提出加快发展煤炭煤电煤化工产业集群等“八大产业集群”建设以来,昌吉市不断提升电力生产供应能力,加强煤电等可靠性电源建设,发挥电力安全“压舱石”作用。

  在兖矿新疆矿业有限公司硫磺沟煤矿智能化调度中心监控大屏上,生产画面和各项数据实时呈现、一览无余;井下采煤一线,机声隆隆作响。硫磺沟煤矿推动矿山向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提升了矿山安全水平。

  昌吉市煤炭资源主要分布于南部硫磺沟矿区,全矿区内1000米以浅获得资源总量86.69亿吨,其中北矿区现总体规划、开发利用48.74亿吨,查明资源量43亿吨,预测资源量5.6亿吨。矿区煤炭质量好,适于发展煤炭液化、气化、焦化等多联产业。

  兖矿新疆矿业有限公司硫磺沟煤矿党委副书记赵光礼说:“我们将以建设安全、绿色、智能、高效示范矿井为目标,加强科技创新和新技术应用,探索绿色能源开采模式,推进矿井安全高效永续发展。”

  电力是清洁、便利、高效的二次能源,也是重要的国民经济基础产业,保持电力的稳定供应,对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促进节能减排以及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等都具有重要保障作用。

  特变电工天池能源昌吉热电厂是投资31亿元建设的热电联产项目,该热电厂安装了供热式机组,将机组产生的余热用于供热,具有节水、节地、节能、减排、环保、绿色的特点。

  据特变电工天池能源昌吉热电厂厂长钱爱民介绍,电厂供热范围覆盖昌吉市城南新区、大西渠镇和昌吉市闽昌工业园、三工镇火车物流园,取代上述区域内103台小锅炉,有效减少了昌吉市区粉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排放量。2022年,电厂全年发电量达到38.9亿千瓦时,实现了降低供电煤耗和污染物排放的目标。

  据昌吉市工信局负责人介绍,今年1—8月,昌吉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生产原煤151.62万吨,火力发电量49.0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3%。下一步,该市将科学谋划煤炭煤电煤化工产业集群发展,加快推动项目建设,提升电力生产供应能力,加强各类电源特别是煤电等可靠性电源建设,深入推进煤炭与煤电、煤电与可再生能源联营,加快煤炭煤电产业布局,精准延链、补链、强链,促进优势资源转换。


网站支持IPv6
当前页面:首页 »  要闻动态 »  昌吉要闻
昌吉市加快煤电产业建设以稳定电力供应护航高质量发展
发布日期: 2023-11-30 12:14:19 来源:昌吉日报 浏览次数 文章字号: 分享: 微信 微博

  中国昌吉网讯(通讯员闫曦、王博报道)一直以来,煤电都是电力工业运行的坚实基础。作为最安全可靠的电源,在顶峰保供、促进新能源消纳、提供调频备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自治区提出加快发展煤炭煤电煤化工产业集群等“八大产业集群”建设以来,昌吉市不断提升电力生产供应能力,加强煤电等可靠性电源建设,发挥电力安全“压舱石”作用。

  在兖矿新疆矿业有限公司硫磺沟煤矿智能化调度中心监控大屏上,生产画面和各项数据实时呈现、一览无余;井下采煤一线,机声隆隆作响。硫磺沟煤矿推动矿山向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提升了矿山安全水平。

  昌吉市煤炭资源主要分布于南部硫磺沟矿区,全矿区内1000米以浅获得资源总量86.69亿吨,其中北矿区现总体规划、开发利用48.74亿吨,查明资源量43亿吨,预测资源量5.6亿吨。矿区煤炭质量好,适于发展煤炭液化、气化、焦化等多联产业。

  兖矿新疆矿业有限公司硫磺沟煤矿党委副书记赵光礼说:“我们将以建设安全、绿色、智能、高效示范矿井为目标,加强科技创新和新技术应用,探索绿色能源开采模式,推进矿井安全高效永续发展。”

  电力是清洁、便利、高效的二次能源,也是重要的国民经济基础产业,保持电力的稳定供应,对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促进节能减排以及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等都具有重要保障作用。

  特变电工天池能源昌吉热电厂是投资31亿元建设的热电联产项目,该热电厂安装了供热式机组,将机组产生的余热用于供热,具有节水、节地、节能、减排、环保、绿色的特点。

  据特变电工天池能源昌吉热电厂厂长钱爱民介绍,电厂供热范围覆盖昌吉市城南新区、大西渠镇和昌吉市闽昌工业园、三工镇火车物流园,取代上述区域内103台小锅炉,有效减少了昌吉市区粉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排放量。2022年,电厂全年发电量达到38.9亿千瓦时,实现了降低供电煤耗和污染物排放的目标。

  据昌吉市工信局负责人介绍,今年1—8月,昌吉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生产原煤151.62万吨,火力发电量49.0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3%。下一步,该市将科学谋划煤炭煤电煤化工产业集群发展,加快推动项目建设,提升电力生产供应能力,加强各类电源特别是煤电等可靠性电源建设,深入推进煤炭与煤电、煤电与可再生能源联营,加快煤炭煤电产业布局,精准延链、补链、强链,促进优势资源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