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 开创人大工作新局面|壮大村集体经济 助力乡村振兴——自治州第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列席代表座谈会发言摘登
发布时间:2023.11.17 来源:昌吉日报 浏览次数:

  11月7日下午,自治州第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期间召开了列席代表座谈会,州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向东主持会议,州人大常委会主任马建新出席会议并与列席会议代表座谈交流,听取意见建议。沙鑫、关富栋、苏生新、唐培科、张学成、余建、莎依拉、谢日那义·斯马义、马建华、高登萍10名来自基层的代表围绕“壮大村集体经济,助力乡村振兴”主题作了发言。

  来自木垒县照壁山乡的沙鑫代表说:

  乡村文旅融合发展不够,文化挖掘和整体配套提升力度不足,民宿经营在策划营销、“服务化经营”等方面还存在短板。企业和农牧民利益联结机制不健全,乡村旅游、文化体验、电商销售平台等“农牧业+”新业态培育力度不够。村干部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思路不清、办法不多,集体经济收入来源渠道单一,缺少产业支撑。建议:一是推动文旅融合。提升文旅品牌影响力,深入挖掘乡村旅游文化内涵,加大旅游营销力度。二是发展特色产业。提升特色优势产业规模化、产业化、市场化发展水平,健全“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提高种植养殖水平和市场组织化程度,搭建木垒县优质农牧产品销售平台。三是拓展增收渠道。制定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方案,盘活村集体资产。实施乡土人才培育,推进“党建+”发展模式。

  来自木垒县雀仁乡乌克勒别依特村的关富栋代表说:

  乡村人才保障不强、干事创业人员缺乏。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建设滞后。收入渠道单一、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程度低,产业发展保障机制不完善。建议:一是强化人才培育,建立稳定的农村人才管理保障激励机制。二是加大对偏远村庄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力度。三是健全完善村级产业链条保障机制,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持续壮大村集体经济。

  来自奇台县老奇台镇的苏生新代表说:

  乡村人才较为匮乏,村干部进取意识不强,缺乏经营管理知识。村集体经济收入单一、稳定性差,增收后劲乏力。村集体资产管理制度不完善,资产管理不够规范。建议:一是坚持规划先行。将镇村布局、村庄建设、农业发展、乡村旅游等规划紧密衔接,促进城乡建设、产业和生态建设的协调发展。积极盘活农村存量建设用地资源,鼓励农业生产和村庄建设用地复合利用,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产业,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二是配强班子队伍。落实绩效奖励机制,加强村干部的培养和教育,组织开展外出考察学习。三是拓宽乡村产业发展。围绕特色资源,推动产业加快融合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四是规范资产管理。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发挥“三资”管理职责。坚持“三务”公开,完善村集体经济事务民主决策程序,加强对集体经济的财务指导和审计工作。

  来自奇台县半截沟镇腰站子村的唐培科代表说:

  农村水资源使用受限,小麦种植任务大,导致村集体经济收入降低。建设用地、可经营性资产较少,产业发展空间有限。基础设施建设、人居环境整治、公益事业建设、为民办实事好事等方面的支出较大。建议:一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扶持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现代农业、特色农业、休闲观光农业,加大小麦种植补贴额度。二是加大土地支持力度,加快建立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产权流转和增值收益分配制度。三是加大社会帮扶力度,引导产业发展资金向农村倾斜,不断完善和创新农村综合信息服务体系。四是加强村级干部队伍建设,提高村干部的政治素质和经营管理能力。

  来自昌吉市二六工镇幸福村的张学成代表说:

  村干部老龄化严重,青年人才严重匮乏,村级后备干部短缺。农村产业结构单一,农民增收渠道少。建议:一是发挥村级党组织作用,创新选人用人机制,鼓励年轻干部到农村一线锻炼,打造村级后备干部队伍。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确保留住人才。二是挖掘地方特色,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乡村品牌;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提高村民生活质量;发展高品质、高效农业,拓宽村民增收渠道。

  来自昌吉市佃坝镇东沟村的余建代表说:

  村干部薪资待遇缺乏吸引力,村级后备力量不足。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谋划不周密,思路不宽、创新意识不强、特色不突出,村民持续增收难。建议:一是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将经营管理绩效与村干部报酬挂钩,明确村干部在发展村集体经济中的公务补贴;完善人才服务保障机制,为人才创新创业搭建平台、提供支持,确保政策的落实落地。二是提升自身产品优势,打造优质品牌,扩宽销售渠道,做好营销推广;建立企业与村集体经济对接机制,确保经营性资产效益最大化。三是利用村集体闲置场所发展乡村旅游、餐饮民宿、养老等产业,打造集产、学、研、游于一体的农业综合体,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

  来自呼图壁县雀尔沟镇的莎依拉代表说:

  村干部年龄大、学历低,发展村集体经济能力欠缺。懂农业、爱农村的人才少,缺乏专业技术人员。村集体经济薄弱,单打独斗多、抱团发展少。建议:一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选优配强村“两委”干部,搭建村干部交流平台、农村经济发展实用人才培训平台,充分用好到村任职大学生、第一书记等人才政策。二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通过项目向农村倾斜,强化资金投入,支持乡村产业发展;摸清村集体资产底数,盘活资产资源,增强“造血”功能。三是扶持村集体经济合作社,鼓励土地流转,引导鼓励土地向大户集中,增加村集体资产性收入。四是搭建市场化交易平台,鼓励村集体依托特色产业、闲置资产、集体土地资源兴办实体经济;开展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集体林权、“四荒”地使用权、农业类知识产权、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出租等流转交易。

  来自呼图壁县二十里店镇的谢日那义·斯马义代表说:

  村集体经济薄弱,经营模式单一,盘活资源难度大。村集体自身发展动力不足,群众参与度不高,专业经营管理人才短缺。建议:一是加大村集体经济扶持力度,允许村集体经济组织承接财政支持的建设项目及后期管护工作。二是加快提升“带头人”能力素质,拓宽“带头人”的发展思路,增强发展能力;引导村集体经济组织聘请职业经理人或专业运营团队。三是推动村集体经济组织抱团发展,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引导村集体经济组织开展物资供应、产品加工、贮藏物流、市场营销等生产经营服务。

  来自玛纳斯县包家店镇包家店村的马建华代表说:

  村干部发展村集体经济动力不足,缺乏长远规划。村民集体意识不强,农村党员、能人不愿意参选村干部。金融部门支持村集体经济发展力度不大。建议:一是加强村干部素质和能力培训,明确发展思路和目标,制定和完善符合实际的发展规划;包容实干人员,建立容错机制,增加干事活力。二是拓宽增收渠道。摸清家底,盘活现有资源,加快土地向村集体经济合作社流转,培育和引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合作;将符合市场化运营条件的设施,由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或发包给第三方经营管理。三是积极主动对接金融机构,争取优惠政策支持。

  来自玛纳斯县绿贮源草畜联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高登萍代表说:

  村集体经济组织缺乏带头人,村集体无资金、无技术、无人才优势,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难。优惠措施和扶持政策不多,村集体经济组织规范运营和管理水平不足。宅基地使用缺乏政策、法律支撑。建议:一是强化人才队伍建设,挑选有能力、有担当、有闯劲的人才充实到村干部队伍;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作为村班子和村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建立村干部报酬增长与村集体经济发展挂钩机制。二是完善保障机制。推进强村带弱村,抱团发展的运行机制;鼓励和引导企业开展村企共建行动,实现村企共同发展。三是严格“三资”监管。完善村集体“三资”信息化监管体系。四是科学规划利用土地,建立闲置宅基地和农房盘活利用收益分享机制。


网站支持IPv6
当前页面:首页 »  要闻动态 »  昌吉要闻
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 开创人大工作新局面|壮大村集体经济 助力乡村振兴——自治州第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列席代表座谈会发言摘登
发布日期: 2023-11-17 11:55:10 来源:昌吉日报 浏览次数 文章字号: 分享: 微信 微博

  11月7日下午,自治州第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期间召开了列席代表座谈会,州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向东主持会议,州人大常委会主任马建新出席会议并与列席会议代表座谈交流,听取意见建议。沙鑫、关富栋、苏生新、唐培科、张学成、余建、莎依拉、谢日那义·斯马义、马建华、高登萍10名来自基层的代表围绕“壮大村集体经济,助力乡村振兴”主题作了发言。

  来自木垒县照壁山乡的沙鑫代表说:

  乡村文旅融合发展不够,文化挖掘和整体配套提升力度不足,民宿经营在策划营销、“服务化经营”等方面还存在短板。企业和农牧民利益联结机制不健全,乡村旅游、文化体验、电商销售平台等“农牧业+”新业态培育力度不够。村干部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思路不清、办法不多,集体经济收入来源渠道单一,缺少产业支撑。建议:一是推动文旅融合。提升文旅品牌影响力,深入挖掘乡村旅游文化内涵,加大旅游营销力度。二是发展特色产业。提升特色优势产业规模化、产业化、市场化发展水平,健全“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提高种植养殖水平和市场组织化程度,搭建木垒县优质农牧产品销售平台。三是拓展增收渠道。制定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方案,盘活村集体资产。实施乡土人才培育,推进“党建+”发展模式。

  来自木垒县雀仁乡乌克勒别依特村的关富栋代表说:

  乡村人才保障不强、干事创业人员缺乏。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建设滞后。收入渠道单一、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程度低,产业发展保障机制不完善。建议:一是强化人才培育,建立稳定的农村人才管理保障激励机制。二是加大对偏远村庄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力度。三是健全完善村级产业链条保障机制,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持续壮大村集体经济。

  来自奇台县老奇台镇的苏生新代表说:

  乡村人才较为匮乏,村干部进取意识不强,缺乏经营管理知识。村集体经济收入单一、稳定性差,增收后劲乏力。村集体资产管理制度不完善,资产管理不够规范。建议:一是坚持规划先行。将镇村布局、村庄建设、农业发展、乡村旅游等规划紧密衔接,促进城乡建设、产业和生态建设的协调发展。积极盘活农村存量建设用地资源,鼓励农业生产和村庄建设用地复合利用,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产业,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二是配强班子队伍。落实绩效奖励机制,加强村干部的培养和教育,组织开展外出考察学习。三是拓宽乡村产业发展。围绕特色资源,推动产业加快融合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四是规范资产管理。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发挥“三资”管理职责。坚持“三务”公开,完善村集体经济事务民主决策程序,加强对集体经济的财务指导和审计工作。

  来自奇台县半截沟镇腰站子村的唐培科代表说:

  农村水资源使用受限,小麦种植任务大,导致村集体经济收入降低。建设用地、可经营性资产较少,产业发展空间有限。基础设施建设、人居环境整治、公益事业建设、为民办实事好事等方面的支出较大。建议:一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扶持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现代农业、特色农业、休闲观光农业,加大小麦种植补贴额度。二是加大土地支持力度,加快建立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产权流转和增值收益分配制度。三是加大社会帮扶力度,引导产业发展资金向农村倾斜,不断完善和创新农村综合信息服务体系。四是加强村级干部队伍建设,提高村干部的政治素质和经营管理能力。

  来自昌吉市二六工镇幸福村的张学成代表说:

  村干部老龄化严重,青年人才严重匮乏,村级后备干部短缺。农村产业结构单一,农民增收渠道少。建议:一是发挥村级党组织作用,创新选人用人机制,鼓励年轻干部到农村一线锻炼,打造村级后备干部队伍。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确保留住人才。二是挖掘地方特色,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乡村品牌;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提高村民生活质量;发展高品质、高效农业,拓宽村民增收渠道。

  来自昌吉市佃坝镇东沟村的余建代表说:

  村干部薪资待遇缺乏吸引力,村级后备力量不足。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谋划不周密,思路不宽、创新意识不强、特色不突出,村民持续增收难。建议:一是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将经营管理绩效与村干部报酬挂钩,明确村干部在发展村集体经济中的公务补贴;完善人才服务保障机制,为人才创新创业搭建平台、提供支持,确保政策的落实落地。二是提升自身产品优势,打造优质品牌,扩宽销售渠道,做好营销推广;建立企业与村集体经济对接机制,确保经营性资产效益最大化。三是利用村集体闲置场所发展乡村旅游、餐饮民宿、养老等产业,打造集产、学、研、游于一体的农业综合体,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

  来自呼图壁县雀尔沟镇的莎依拉代表说:

  村干部年龄大、学历低,发展村集体经济能力欠缺。懂农业、爱农村的人才少,缺乏专业技术人员。村集体经济薄弱,单打独斗多、抱团发展少。建议:一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选优配强村“两委”干部,搭建村干部交流平台、农村经济发展实用人才培训平台,充分用好到村任职大学生、第一书记等人才政策。二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通过项目向农村倾斜,强化资金投入,支持乡村产业发展;摸清村集体资产底数,盘活资产资源,增强“造血”功能。三是扶持村集体经济合作社,鼓励土地流转,引导鼓励土地向大户集中,增加村集体资产性收入。四是搭建市场化交易平台,鼓励村集体依托特色产业、闲置资产、集体土地资源兴办实体经济;开展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集体林权、“四荒”地使用权、农业类知识产权、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出租等流转交易。

  来自呼图壁县二十里店镇的谢日那义·斯马义代表说:

  村集体经济薄弱,经营模式单一,盘活资源难度大。村集体自身发展动力不足,群众参与度不高,专业经营管理人才短缺。建议:一是加大村集体经济扶持力度,允许村集体经济组织承接财政支持的建设项目及后期管护工作。二是加快提升“带头人”能力素质,拓宽“带头人”的发展思路,增强发展能力;引导村集体经济组织聘请职业经理人或专业运营团队。三是推动村集体经济组织抱团发展,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引导村集体经济组织开展物资供应、产品加工、贮藏物流、市场营销等生产经营服务。

  来自玛纳斯县包家店镇包家店村的马建华代表说:

  村干部发展村集体经济动力不足,缺乏长远规划。村民集体意识不强,农村党员、能人不愿意参选村干部。金融部门支持村集体经济发展力度不大。建议:一是加强村干部素质和能力培训,明确发展思路和目标,制定和完善符合实际的发展规划;包容实干人员,建立容错机制,增加干事活力。二是拓宽增收渠道。摸清家底,盘活现有资源,加快土地向村集体经济合作社流转,培育和引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合作;将符合市场化运营条件的设施,由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或发包给第三方经营管理。三是积极主动对接金融机构,争取优惠政策支持。

  来自玛纳斯县绿贮源草畜联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高登萍代表说:

  村集体经济组织缺乏带头人,村集体无资金、无技术、无人才优势,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难。优惠措施和扶持政策不多,村集体经济组织规范运营和管理水平不足。宅基地使用缺乏政策、法律支撑。建议:一是强化人才队伍建设,挑选有能力、有担当、有闯劲的人才充实到村干部队伍;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作为村班子和村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建立村干部报酬增长与村集体经济发展挂钩机制。二是完善保障机制。推进强村带弱村,抱团发展的运行机制;鼓励和引导企业开展村企共建行动,实现村企共同发展。三是严格“三资”监管。完善村集体“三资”信息化监管体系。四是科学规划利用土地,建立闲置宅基地和农房盘活利用收益分享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