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昌吉网(记者 杨鹤)从春到夏,从秋到冬,有那么一群人,不是在采访,就是在采访的路上,用文字、镜头记录着美好生活,讲述着感人的故事……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新闻工作者。11月5日至11月8日,昌吉州举行庆祝第二十四个中国记者节系列活动,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
融合发展的路上,我们一直在充电蓄能
昌吉州新媒体运营及产品制作培训班,是昌吉州第二十四个中国记者节系列活动的一大亮点。来自新华社、澎湃新闻等媒体的资深新闻人为昌吉州新闻工作者进行了专业授课,通过新闻奖创作辅导、优秀融媒案例分析,将硬核理论知识具象化,帮助参训的新闻从业人员更好地掌握融合创新的内容实质、把握新闻传播的技巧要领。
“记者要站在天安门上想问题,踩在田埂上做文章。”新华社微信主编、微博负责人王朝根据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发布端的推送机制、标题制作,讲述文章阅读量实现10万+的“秘诀”。他深入浅出、幽默风趣的授课,收获如潮的掌声。
呼图壁县融媒体中心的新媒体编辑张琴认真地将这句话记录下来,她表示,今年的中国记者节既是新闻业务本领的大练兵,又是新闻业务知识的“充电站”,令她十分难忘。回去后,她将大胆实践,不断创新,努力创作出沾着泥土、带着露珠、冒着热气的新闻精品。
“随着媒体融合步伐加快,各大媒体竞争趋于白热化,作为州党委直属事业单位的昌吉州融媒体中心的干部职工,既要有过硬的政治理论素养,又要有创新精神、创新思维,我们根据大家的工作需要制定此次培训计划,帮助广大新闻工作者及时‘充电蓄能’。”州新闻工作者协会副主席、州融媒体中心副主任刘伟说。
不论台前还是幕后,我们都在精益求精
从幕后走到台前,他们讲述基层一线采访的生动故事。11月7日下午,参加昌吉州第十届“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比赛的9名参赛者,是来自全州各县市新闻单位的新闻工作者。
赛前,呼图壁县融媒体中心记者、主持人刘瑞雪反复翻阅手中的演讲稿,她不时用红色记号笔圈画词句,小声通读稿件。她笑着告诉记者:“这篇演讲稿我自己都不知道删删改改多少遍,上台的最后一刻还要继续打磨打磨,记者的故事很长根本讲不完。”
一间演播厅,一方舞台,数盏聚光灯,一支话筒,9位新闻工作者落落大方,迎着百十名聆听者的热切目光,或讲述个人职业成长,或讲述福建援疆故事,或讲述民族团结大爱……
在昌吉州融媒体中心800演播厅播控台处,播控台负责人柴国桥负责舞台的灯光、话筒、音响调控,他认真核对活动主持词,确保演讲人的口述和视频内容严丝合缝、分秒不差。他告诉记者:“为了确保本次记者节系列活动各项环节顺利进行,运营管理部和主持人反复演练了很多次。”
奖项是荣光,更是激励我们的动力
奖项是一份肯定,更是激励新闻工作者继续采写好作品的动力。11月8日上午,昌吉州举行庆祝第二十四个中国记者节系列活动“致敬时代记录者”颁奖典礼。
获得第十二届“昌吉州十佳新闻工作者”称号的木垒县融媒体中心记者闫锐琴,在新闻战线奋斗了25年,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她说:“上台领奖前,我便告诉自己不能紧张。回忆起走过的25个春秋冬夏、严寒酷暑,有艰辛也有收获,非常感谢大家的认可,我将始终牢记新闻工作者的使命任务,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努力创作出更高质量的新闻作品。”
昌吉州融媒体中心记者王婷从事新闻工作3年,她和同事合作的作品首次获得自治区第三十三届新疆新闻奖(2022年度)消息二等奖,她说:“好的新闻总是在不经意间出现,记者必须在纷繁复杂中迅速而准确地找到事物的本质。”
“编辑是‘隐匿的意见领袖’,记者和编辑团结协作,新闻就有生产力。”在颁奖典礼间隙,昌吉州融媒体中心报纸编辑部主任杨新昌和编辑谢军仁还在讨论本届昌吉新闻奖获奖作品。
这天是我们的节日,但我们还在采访路上
“我们现在就要确定好采访对象。”昌吉州融媒体中心视觉部记者岳勇超正和同事商量采访的事宜。从11月5日开始,岳勇超便背着黑色双肩包奔波忙碌在昌吉州融媒体中心800演播厅,他手持单反相机,记录捕捉昌吉州庆祝第二十四个中国记者节系列活动的精彩瞬间。
“记者就要倚马可待,随时出采访现场。”今年是阜康市融媒体中心记者贾金艳度过的第三个中国记者节,11月8日一大早她就接到采访任务,在乘车前往采访地点的途中,她还在撰写采访提纲,向融媒体中心部门负责人了解采访对象的情况。
“正值大家下班的时间,小荷和小阿上线了,今天节目开始之前,我们要祝全州广大新闻同仁们节日快乐。”11月8日19点30分,出租车司机和广大车主熟悉的两个声音如约在电台FM103.3频道综合广播晚高峰节目响起,昌吉州融媒体中心电台演播厅里,电台主持人荷苒·马汗和他的搭档阿尔成·马南开始当天的电台直播工作,这次他们的主题是“讲述新闻人的职业故事”。节目中,他们采访连线新闻媒体不同采编岗位,不同年龄段的新闻从业人员,聆听他们的新闻故事。
讲述时代故事,是每一位新闻工作者的使命、责任。小贾、小荷、小阿的经历不是唯一的。在昌吉州,所有新闻工作者都有类似的经历:他们在采访现场写稿,熬夜剪辑视频,冒着风雪采访拍摄……第二十四个中国记者节,一个不放假的节日,新闻工作者依旧工作在岗位上。节日里是这个样子,节日之外还是这个模样。他们认真履行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不断创新传播手段、优化传播效能、充分增强“四力”,努力用更多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新闻作品讲好中国故事昌吉篇章,传递党的声音,传播正能量,做大做强主流舆论,凝聚发展磅礴力量,为建设中国式现代化新疆实践的典范地州贡献更多新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