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吉专家支招:秋冬高发病这样防范
发布时间:2023.11.03 来源:昌吉日报 浏览次数:

  中国昌吉网(记者 王硕)随着天气转冷,各种病毒、细菌也活跃起来,气候的变化让不少老人和孩子感到不适应,感冒、手足口病成为这个时期的高发疾病。秋冬交替,老人和小孩常见的季节性高发病有哪些?如何做好高发病的预防和治疗?为增强广大群众对季节性高发病的防范意识、帮助大家掌握预防知识,近日,记者采访了昌吉州人民医院多位专家,为大家答疑解惑。

  感冒非小事,用药要及时

  10月23日上午,记者来到昌吉州人民医院呼吸科门诊,诊室外数十名患者正排队就诊,咳嗽声、擤鼻涕声此起彼伏。“一周前,我开始出现感冒症状,前几天晚上发烧,但吃了退烧药就好了。当时以为小感冒扛一扛就过去了,但是这两天咳嗽越来越厉害,今天赶紧请了假来医院看看。”患者唐先生说,这期间他也服用了感冒药,但似乎没什么效果。经医生诊断,唐先生为季节性流感,随后给唐先生开了感冒药和抗生素,叮嘱其按时服用。

  昌吉州人民医院

  呼吸科主任医师申志扬:

  不少感冒患者都有“小感冒扛一扛就过去了”的想法,虽然流感的临床表现与普通感冒的前期症状非常相似,但这两种疾病在病原体方面存在本质区别。季节性流感是由甲型或乙型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疾病,无论是并发症还是传播效率都比普通感冒要高几个层级,季节性流感引起的症状较为严重,如高烧、咽痛等,体质弱的患者可能会诱发肺炎、心脏疾病等并发症。普通感冒主要是呼吸道合胞病毒、鼻病毒、腺病毒、细菌、副流感病毒等病毒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症状较轻,且不具备季节性特点。

  感冒了对症下药是关键。不少患者都有“感冒就吃感冒药”的固定思维,虽统称感冒药,但治疗的病症却大有不同。有些感冒药治疗风热感冒,有些治疗风寒感冒,还有些治疗病毒性感冒,如果服药不当,不仅缓解不了症状,可能还会拖延病情。

  建议:无论患者是什么程度的感冒,都应前往正规医疗机构就诊,根据医生的建议用药,切不可图省事随意用药,即使家里有感冒药,也要看清楚说明对症下药。如症状较重,应第一时间前往医院就诊,以免耽误病情。

  手足口病儿童易感 可防可治不可怕

  10月22日上午,昌吉市民吴女士带着4岁的女儿多多到昌吉州人民医院儿科就诊,只见医生边检查边说:“张开嘴巴我看看,口腔里的疱疹倒是不多。不严重,回去把退烧药吃上,注意隔离,避免交叉感染,清淡饮食,过几天就好了。”吴女士说,孩子两天前手上开始出现疱疹,10月20日晚上开始发烧,一天多了都没退烧,家人都很担心。

  昌吉州人民医院

  儿科主治医师杨素娟:

  最近前来就诊的患儿中大部分都是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这个季节儿童易感的传染病之一。虽然易感,但父母不用过度担心,多数孩子的症状都是较轻的,这类手足口病不用特殊治疗,一般7到10天就会痊愈。

  手足口病病毒侵犯人体后,通常有3至5天的潜伏期,随后发病,患儿会出现发热、食欲不振等症状。典型的手足口病会在口腔、手、足等部位黏膜、皮肤出现红疹或小疱疹。手、足、口分别冒出疹子的时间不一定,一般手脚最明显。此外,不光是手、足、口三个部位,病毒随着血液循环,有时患儿的膝盖和屁股上也会长疱疹。在手足口病流行期,家长要每天检查孩子的情况,主要是观察手心、脚心以及口腔有没有异常,体温有没有变化。如果孩子体温高于38.5℃三天以上,精神萎靡,或有嗜睡的情况,需要立即就医。

  建议:勤洗手、吃熟食、多喝水、勤通风。手足口病的易感人群虽为儿童,但成人也有可能感染,特别是免疫力低下的成人。成人感染病毒后可能不会出现临床症状,成为隐性感染者,但此时仍具有传染性。所以不仅是孩子,大人外出回家后,也要第一时间洗脸、洗手。另外,在疾病高发的季节,避免带孩子去人群拥挤处玩耍。

  气温骤降 血管也会热胀冷缩

  10月24日上午,在国网昌吉供电公司上班的张先生带着父亲来到昌吉州人民医院心内科就诊。张先生的父亲年事已高,抵抗力低下并伴有慢性疾病,秋冬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发季节,易被疾病侵袭。心内科主任医师王卯表示,对于老年人,心血管疾病的防治尤为重要。

  昌吉州人民医院

  心内科主任医师王卯:

  骤降的气温会刺激血管收缩,使血压升高,进而加重心脏的负担。秋冬季节天气寒冷,易患上感冒、流感等呼吸道疾病,也会诱发多种炎症,而炎症容易引发心血管疾病。比如有冠心病史的患者,就有可能因为受凉而诱发心绞痛和心梗等。

  气温骤降,老年人、心脑血管慢性病患者尤其要做好防寒保暖工作。到了秋冬季节,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应当注意颈部的保暖,由于颈部经常裸露在外面,容易受到寒风的侵袭,在受凉以后血管就会受到刺激,从而诱发脑梗以及心梗。在外出时应该系上围巾或者是穿上高领的衣服,防止颈部受凉。秋冬季节天气较寒冷,会引起血液循环发生障碍,从而引发心梗。另外,血压波动过大时也会引起脑卒中(脑出血或者脑栓塞)的发生,所以应该定期检测血压,根据血压情况调整好用药。有心脏病史的患者要随身携带常备急救药物,以备不时之需。秋冬季节天气比较干燥,容易使人感觉到口渴,人体缺少水分后,血液的粘稠度就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平时应当多喝水,每天早晨醒来可喝一杯温开水来稀释血液,睡觉前喝200毫升的温开水能够防止夜间血液黏稠,每天必须保证有1500毫升的水分摄入。

  建议: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心脏不适不会无缘无故“找上门”,大多数的心肌梗死在发作前都有一定的诱因,例如抽烟酗酒、连续熬夜等。此外,在急性心肌梗死发作前,身体一般都会出现“先兆预警”,只要我们留心,并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就能防患于未然。


网站支持IPv6
当前页面:首页 »  要闻动态 »  昌吉要闻
昌吉专家支招:秋冬高发病这样防范
发布日期: 2023-11-03 12:09:59 来源:昌吉日报 浏览次数 文章字号: 分享: 微信 微博

  中国昌吉网(记者 王硕)随着天气转冷,各种病毒、细菌也活跃起来,气候的变化让不少老人和孩子感到不适应,感冒、手足口病成为这个时期的高发疾病。秋冬交替,老人和小孩常见的季节性高发病有哪些?如何做好高发病的预防和治疗?为增强广大群众对季节性高发病的防范意识、帮助大家掌握预防知识,近日,记者采访了昌吉州人民医院多位专家,为大家答疑解惑。

  感冒非小事,用药要及时

  10月23日上午,记者来到昌吉州人民医院呼吸科门诊,诊室外数十名患者正排队就诊,咳嗽声、擤鼻涕声此起彼伏。“一周前,我开始出现感冒症状,前几天晚上发烧,但吃了退烧药就好了。当时以为小感冒扛一扛就过去了,但是这两天咳嗽越来越厉害,今天赶紧请了假来医院看看。”患者唐先生说,这期间他也服用了感冒药,但似乎没什么效果。经医生诊断,唐先生为季节性流感,随后给唐先生开了感冒药和抗生素,叮嘱其按时服用。

  昌吉州人民医院

  呼吸科主任医师申志扬:

  不少感冒患者都有“小感冒扛一扛就过去了”的想法,虽然流感的临床表现与普通感冒的前期症状非常相似,但这两种疾病在病原体方面存在本质区别。季节性流感是由甲型或乙型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疾病,无论是并发症还是传播效率都比普通感冒要高几个层级,季节性流感引起的症状较为严重,如高烧、咽痛等,体质弱的患者可能会诱发肺炎、心脏疾病等并发症。普通感冒主要是呼吸道合胞病毒、鼻病毒、腺病毒、细菌、副流感病毒等病毒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症状较轻,且不具备季节性特点。

  感冒了对症下药是关键。不少患者都有“感冒就吃感冒药”的固定思维,虽统称感冒药,但治疗的病症却大有不同。有些感冒药治疗风热感冒,有些治疗风寒感冒,还有些治疗病毒性感冒,如果服药不当,不仅缓解不了症状,可能还会拖延病情。

  建议:无论患者是什么程度的感冒,都应前往正规医疗机构就诊,根据医生的建议用药,切不可图省事随意用药,即使家里有感冒药,也要看清楚说明对症下药。如症状较重,应第一时间前往医院就诊,以免耽误病情。

  手足口病儿童易感 可防可治不可怕

  10月22日上午,昌吉市民吴女士带着4岁的女儿多多到昌吉州人民医院儿科就诊,只见医生边检查边说:“张开嘴巴我看看,口腔里的疱疹倒是不多。不严重,回去把退烧药吃上,注意隔离,避免交叉感染,清淡饮食,过几天就好了。”吴女士说,孩子两天前手上开始出现疱疹,10月20日晚上开始发烧,一天多了都没退烧,家人都很担心。

  昌吉州人民医院

  儿科主治医师杨素娟:

  最近前来就诊的患儿中大部分都是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这个季节儿童易感的传染病之一。虽然易感,但父母不用过度担心,多数孩子的症状都是较轻的,这类手足口病不用特殊治疗,一般7到10天就会痊愈。

  手足口病病毒侵犯人体后,通常有3至5天的潜伏期,随后发病,患儿会出现发热、食欲不振等症状。典型的手足口病会在口腔、手、足等部位黏膜、皮肤出现红疹或小疱疹。手、足、口分别冒出疹子的时间不一定,一般手脚最明显。此外,不光是手、足、口三个部位,病毒随着血液循环,有时患儿的膝盖和屁股上也会长疱疹。在手足口病流行期,家长要每天检查孩子的情况,主要是观察手心、脚心以及口腔有没有异常,体温有没有变化。如果孩子体温高于38.5℃三天以上,精神萎靡,或有嗜睡的情况,需要立即就医。

  建议:勤洗手、吃熟食、多喝水、勤通风。手足口病的易感人群虽为儿童,但成人也有可能感染,特别是免疫力低下的成人。成人感染病毒后可能不会出现临床症状,成为隐性感染者,但此时仍具有传染性。所以不仅是孩子,大人外出回家后,也要第一时间洗脸、洗手。另外,在疾病高发的季节,避免带孩子去人群拥挤处玩耍。

  气温骤降 血管也会热胀冷缩

  10月24日上午,在国网昌吉供电公司上班的张先生带着父亲来到昌吉州人民医院心内科就诊。张先生的父亲年事已高,抵抗力低下并伴有慢性疾病,秋冬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发季节,易被疾病侵袭。心内科主任医师王卯表示,对于老年人,心血管疾病的防治尤为重要。

  昌吉州人民医院

  心内科主任医师王卯:

  骤降的气温会刺激血管收缩,使血压升高,进而加重心脏的负担。秋冬季节天气寒冷,易患上感冒、流感等呼吸道疾病,也会诱发多种炎症,而炎症容易引发心血管疾病。比如有冠心病史的患者,就有可能因为受凉而诱发心绞痛和心梗等。

  气温骤降,老年人、心脑血管慢性病患者尤其要做好防寒保暖工作。到了秋冬季节,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应当注意颈部的保暖,由于颈部经常裸露在外面,容易受到寒风的侵袭,在受凉以后血管就会受到刺激,从而诱发脑梗以及心梗。在外出时应该系上围巾或者是穿上高领的衣服,防止颈部受凉。秋冬季节天气较寒冷,会引起血液循环发生障碍,从而引发心梗。另外,血压波动过大时也会引起脑卒中(脑出血或者脑栓塞)的发生,所以应该定期检测血压,根据血压情况调整好用药。有心脏病史的患者要随身携带常备急救药物,以备不时之需。秋冬季节天气比较干燥,容易使人感觉到口渴,人体缺少水分后,血液的粘稠度就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平时应当多喝水,每天早晨醒来可喝一杯温开水来稀释血液,睡觉前喝200毫升的温开水能够防止夜间血液黏稠,每天必须保证有1500毫升的水分摄入。

  建议: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心脏不适不会无缘无故“找上门”,大多数的心肌梗死在发作前都有一定的诱因,例如抽烟酗酒、连续熬夜等。此外,在急性心肌梗死发作前,身体一般都会出现“先兆预警”,只要我们留心,并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就能防患于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