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昌吉网讯(通讯员朱文斌、徐万里报道)近日,玛纳斯县30万亩棉花秸秆饲料化利用项目见效益。通过兵地融合、校企合作,加快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实现“点草成金”的目标。
10月18日,在玛纳斯县广东地乡小海子村的棉田里,两台大型秸秆收获机正在进行秸秆回收作业,收割、粉碎、出料一次性完成,细碎的棉花秸秆拉运到堆放场地后,进行微贮加工,最终变成牛羊爱吃的过冬“口粮”。
石河子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教授孙新文说:“棉花秸秆是微贮饲料的主要原料,与甜菜水丝、西红柿酱渣、葡萄籽渣等以3:1左右的比例充分混合,然后加入水分,调整含水率到65%左右,加入棉花秸秆专用发酵菌种和发酵辅料,经过30天到40天的微生物处理后,就变成了优质的牛羊粗饲料。”
石河子大学开展作物秸秆微贮饲料化利用研究已有12年,通过攻关秸秆微贮发酵复合菌种、辅料优化等关键环节,成功解决了秸秆微贮饲料化利用技术难题。
今年,玛纳斯县与石河子大学合作,扶持培育一批秸秆收储运、加工利用市场主体,推进30万亩棉花秸秆资源化、商品化、产业化利用,预计可生产棉花秸秆微贮饲料5万吨。
棉花秸秆饲料化利用项目实施后,将玛纳斯县棉花秸秆由直接还田转变为“过腹”还田,可有效解决优质廉价粗饲料供应问题,缓解草场过牧的情况。玛纳斯县牧野天合农机专业合作社社长周献春说:“割完棉花秆以后,棉花地里比较干净,农户接下来回收残膜、滴灌带都比较轻松了,大大节省了人力物力。”
据了解,新疆是我国最大的棉花产区,种植面积占全国的80%以上,如果新疆的棉花秸秆都通过微贮做成粗饲料,每年可以生产棉花秸秆微贮饲料约1900万吨,对实现草畜平衡、解决人畜争地矛盾、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微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