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中亚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创农业未来——首届中国—中亚农业科技创新与合作国际研讨会侧记
发布时间:2023.07.18 来源:昌吉日报 浏览次数:

中国昌吉网(记者 王薇)

七月骄阳似火,夏花热情绽放。

7月17日,首届中国—中亚农业科技创新与合作国际研讨会启幕。来自我国和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巴基斯坦等国家200余位专家学者齐聚昌吉,围绕“农业科技创新”主题,介绍先进经验,分享前沿观点,深化交流合作。

两个月前,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中亚峰会发表主旨讲话,为构建更加紧密的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提供行动指南。

在这个时间节点举办中国—中亚农业科技创新与合作国际研讨会,为加快推进我国同中亚国家在农业科技、盐碱地治理开发、节水灌溉等领域开展合作搭建了交流平台,对中亚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促进互利共赢,共创美好未来具有重要意义。

科技创新

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

水肥一体化灌溉让一个人管控上百亩田地,智能“铁牛”田间走一走轻松种好地,手机即可实时掌控农作物生长情况……这些农田沃野之上的新景象,源于农业科技的创新与转化,变成走在农业领域前沿的生产力。

“缺水是影响粮食生产的根本制约,慧尔智能水肥一体化模式可实现足不出户万亩良田一键施肥。”新疆慧尔智联技术有限公司产品研发部经理涂永峰在“智慧水肥一体化技术及应用”主题报告中说,目前,昌吉州有550万亩水肥一体化升级项目,应用于棉花、玉米、小麦等主产区,2022年实现农业综合效益每亩426元。

谈及参会感受,涂永峰表示满怀期待、充满信心。“农业科技是中亚和‘一带一路’国家间相互交流的重要内容之一。随着沿线国家之间交流互动增加,我相信,在未来各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农业科技交流成果将会更多,各国将从中受益更大、受益范围更广。”涂永峰说。

近年来,昌吉州聚力科技赋能,围绕“两区”建设,引入中国农科院西部中心等研究所38个,培育农业高新技术企业29家、自治区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148个,启动建设国家农业生物安全科学中心西北中心战略科技平台,生物育种、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利用、水肥一体智能灌溉等先进技术全面推广,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8%以上,高效节水面积占比为86%,种植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8%,农业综合效益显著提升。

“此次会议在新疆召开,就是要借助新疆与中亚国家毗邻的区位优势,推动中国与中亚国家农业科技建立国际合作交流常态化和便利化,拓展和深化中国与中亚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农业科技合作。”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梅旭荣表示。

搭建平台

推动中外农业科技交流合作

这是一次世界农业科技交流合作的盛会。

当日,各国知名专家在论坛发表主题报告,在一次次热烈的掌声中,参会专家围绕无人农场建设促进我国棉花产业提质增效、干旱盐碱地生态治理与利用等主题,介绍先进技术及其应用,极大地推动了中外农业科技交流。

新疆是中国最大的盐碱地分布区,干旱区盐碱地生态治理是与会者关注的主题。

“盐碱地是干旱区自然景观,创新盐碱地资源高效利用的理论、技术和产业体系,打造盐土农业发展新模式,形成咸水生态体系,推动盐碱区三生协调、三产融合、高质量绿色发展,可实现盐碱地资源化。”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研究员田长彦说。

昌吉州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商品棉基地,全州耕地总面积710万亩,盛产50多种优质高效农作物,制种面积占全疆总量的36.6%。

认真聆听了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所长李付广作的报告《棉花生物育种——从1.0到4.0的发展现状、实践与思考》,九圣禾种业股份有限公司棉花研究院总经理姜辉深受启发地说:“听了报告,很多问题迎刃而解。”

李付广在报告中提出,利用无基因型限制的遗传转化体系,以主栽品种为转化受体,将会显著缩短优异新品种的育种周期,棉花产品将更加丰富。

“作为国家级‘育繁推’一体化企业。我们主要以培育优质纤维原棉种为主,目前推广的棉花品种有27个。”姜辉说,九圣禾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将加大棉花新品种选育力度,让新疆棉花除了可以做成衣服穿,还可以被榨成油吃。

姜辉还介绍,目前九圣禾种业股份有限公司有3个棉花品种即将通过乌兹别克斯坦审定,希望借助此次研讨会更快地把优良棉种推广到中亚各国。这是该公司落实“一带一路”倡议的举措之一。

达成共识

架起农业科技合作桥梁

作为本次研讨会的重头戏,中国和中亚各科研院所在盐碱地治理、畜牧养殖、食品安全和国际教育等领域达成合作共识,各方代表依次登台签署相关合作协议。

塔吉克斯坦农业科学院院长阿萨佐达·努拉利与中国农业科学院西部农业研究中心签署了《中国农业科学院西部农业研究中心(科技援疆指挥部)与塔吉克斯坦农业科学院谅解备忘录》,他说:“此次研讨会围绕农业和畜牧业生物技术、林果资源开发、农业节水、粮食安全等农业发展热点问题展开讨论,为塔吉克斯坦农业发展提供了帮助。希望与会者以科技创新助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为中国和中亚各国的农业科技交流合作进行新探索。”

中国农业科学院西部农业研究中心副主任何文清与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农业科学院海外农业研究中心签署了《关于加强科学研究和教育方面合作意向书》。走下签约台,他对项目前景充满信心。

“签署协议旨在充分发挥院校合作优势,搭建教育国际化合作平台,加强农业科研交流与合作,推进高水平国际人才培养,激励留学生成就自我、贡献世界。”何文清说,该中心正在面向中亚五国进行人才交流合作,同时针对中国与中亚共同面临的农业领域问题展开科研合作研究,结出“智慧果”。

发展是永恒的主题,合作是商洽的基石,双赢是共同的心愿。昌吉州将发挥面向中西亚和处于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重要节点的优势,抢抓新疆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机遇,高水平扩大开放,不断拓展与中亚五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业、科技、经贸等领域合作,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共同维护区域乃至世界粮食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

网站支持IPv6
当前页面:首页 »  要闻动态 »  昌吉要闻
携手中亚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创农业未来——首届中国—中亚农业科技创新与合作国际研讨会侧记
发布日期: 2023-07-18 18:39:02 来源:昌吉日报 浏览次数 文章字号: 分享: 微信 微博

中国昌吉网(记者 王薇)

七月骄阳似火,夏花热情绽放。

7月17日,首届中国—中亚农业科技创新与合作国际研讨会启幕。来自我国和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巴基斯坦等国家200余位专家学者齐聚昌吉,围绕“农业科技创新”主题,介绍先进经验,分享前沿观点,深化交流合作。

两个月前,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中亚峰会发表主旨讲话,为构建更加紧密的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提供行动指南。

在这个时间节点举办中国—中亚农业科技创新与合作国际研讨会,为加快推进我国同中亚国家在农业科技、盐碱地治理开发、节水灌溉等领域开展合作搭建了交流平台,对中亚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促进互利共赢,共创美好未来具有重要意义。

科技创新

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

水肥一体化灌溉让一个人管控上百亩田地,智能“铁牛”田间走一走轻松种好地,手机即可实时掌控农作物生长情况……这些农田沃野之上的新景象,源于农业科技的创新与转化,变成走在农业领域前沿的生产力。

“缺水是影响粮食生产的根本制约,慧尔智能水肥一体化模式可实现足不出户万亩良田一键施肥。”新疆慧尔智联技术有限公司产品研发部经理涂永峰在“智慧水肥一体化技术及应用”主题报告中说,目前,昌吉州有550万亩水肥一体化升级项目,应用于棉花、玉米、小麦等主产区,2022年实现农业综合效益每亩426元。

谈及参会感受,涂永峰表示满怀期待、充满信心。“农业科技是中亚和‘一带一路’国家间相互交流的重要内容之一。随着沿线国家之间交流互动增加,我相信,在未来各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农业科技交流成果将会更多,各国将从中受益更大、受益范围更广。”涂永峰说。

近年来,昌吉州聚力科技赋能,围绕“两区”建设,引入中国农科院西部中心等研究所38个,培育农业高新技术企业29家、自治区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148个,启动建设国家农业生物安全科学中心西北中心战略科技平台,生物育种、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利用、水肥一体智能灌溉等先进技术全面推广,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8%以上,高效节水面积占比为86%,种植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8%,农业综合效益显著提升。

“此次会议在新疆召开,就是要借助新疆与中亚国家毗邻的区位优势,推动中国与中亚国家农业科技建立国际合作交流常态化和便利化,拓展和深化中国与中亚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农业科技合作。”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梅旭荣表示。

搭建平台

推动中外农业科技交流合作

这是一次世界农业科技交流合作的盛会。

当日,各国知名专家在论坛发表主题报告,在一次次热烈的掌声中,参会专家围绕无人农场建设促进我国棉花产业提质增效、干旱盐碱地生态治理与利用等主题,介绍先进技术及其应用,极大地推动了中外农业科技交流。

新疆是中国最大的盐碱地分布区,干旱区盐碱地生态治理是与会者关注的主题。

“盐碱地是干旱区自然景观,创新盐碱地资源高效利用的理论、技术和产业体系,打造盐土农业发展新模式,形成咸水生态体系,推动盐碱区三生协调、三产融合、高质量绿色发展,可实现盐碱地资源化。”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研究员田长彦说。

昌吉州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商品棉基地,全州耕地总面积710万亩,盛产50多种优质高效农作物,制种面积占全疆总量的36.6%。

认真聆听了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所长李付广作的报告《棉花生物育种——从1.0到4.0的发展现状、实践与思考》,九圣禾种业股份有限公司棉花研究院总经理姜辉深受启发地说:“听了报告,很多问题迎刃而解。”

李付广在报告中提出,利用无基因型限制的遗传转化体系,以主栽品种为转化受体,将会显著缩短优异新品种的育种周期,棉花产品将更加丰富。

“作为国家级‘育繁推’一体化企业。我们主要以培育优质纤维原棉种为主,目前推广的棉花品种有27个。”姜辉说,九圣禾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将加大棉花新品种选育力度,让新疆棉花除了可以做成衣服穿,还可以被榨成油吃。

姜辉还介绍,目前九圣禾种业股份有限公司有3个棉花品种即将通过乌兹别克斯坦审定,希望借助此次研讨会更快地把优良棉种推广到中亚各国。这是该公司落实“一带一路”倡议的举措之一。

达成共识

架起农业科技合作桥梁

作为本次研讨会的重头戏,中国和中亚各科研院所在盐碱地治理、畜牧养殖、食品安全和国际教育等领域达成合作共识,各方代表依次登台签署相关合作协议。

塔吉克斯坦农业科学院院长阿萨佐达·努拉利与中国农业科学院西部农业研究中心签署了《中国农业科学院西部农业研究中心(科技援疆指挥部)与塔吉克斯坦农业科学院谅解备忘录》,他说:“此次研讨会围绕农业和畜牧业生物技术、林果资源开发、农业节水、粮食安全等农业发展热点问题展开讨论,为塔吉克斯坦农业发展提供了帮助。希望与会者以科技创新助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为中国和中亚各国的农业科技交流合作进行新探索。”

中国农业科学院西部农业研究中心副主任何文清与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农业科学院海外农业研究中心签署了《关于加强科学研究和教育方面合作意向书》。走下签约台,他对项目前景充满信心。

“签署协议旨在充分发挥院校合作优势,搭建教育国际化合作平台,加强农业科研交流与合作,推进高水平国际人才培养,激励留学生成就自我、贡献世界。”何文清说,该中心正在面向中亚五国进行人才交流合作,同时针对中国与中亚共同面临的农业领域问题展开科研合作研究,结出“智慧果”。

发展是永恒的主题,合作是商洽的基石,双赢是共同的心愿。昌吉州将发挥面向中西亚和处于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重要节点的优势,抢抓新疆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机遇,高水平扩大开放,不断拓展与中亚五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业、科技、经贸等领域合作,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共同维护区域乃至世界粮食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