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昌吉网(记者 王薇)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中华文明灿烂辉煌。
2022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视察时强调,要深入开展文化润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鉴往知来,向史而新。7月7日至9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暨第一届奇台历史文化学术交流座谈会在奇台县奇台迎宾馆举行,探寻文明足迹,坚定文化自信。
唐朝墩古城遗址、石城子遗址……奇台县物产资源丰富,文化积淀深厚,犹如一个“聚宝盆”,各类珍贵文物的出土为人们了解奇台历史及发展脉络提供了实证。
此次学术交流会议期间,中央民族大学特聘教授、中国考古学会边疆考古专业委员会主任魏坚等4位专家学者围绕唐朝墩古城遗址学术论题先后作了主题报告。
自2018年起,中国人民大学与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对位于奇台县城东北部的唐朝墩古城遗址开展考古发掘,出土了近千件文物,发现了唐代院落遗址、罗马式浴场遗址、佛寺遗址和景教寺院遗址,为新疆自古以来都是多民族融合、多宗教并存、多文化交融的历史事实提供了生动而坚实的实物材料。
“经过5年的考古发掘,唐朝墩古城遗址的考古发现为我们探讨公元10世纪—13世纪天山北麓的城市生活景象提供了资料与依据,也为我们透物见人,从社会史的角度考察当地多民族大一统格局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线索。”7月7日,魏坚在作《中西文化的交汇——唐朝墩古城遗址考古发现的启示》主题报告中强调此次考古发掘的意义,“日前,我们开启唐朝墩古城遗址第6次挖掘考古。该遗址总面积16万平方米,目前发掘面积不到4000平方米,将来可能会有更多考古发现,对探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发展有重大意义。”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教授葛承雍在题为《新疆奇台唐朝墩古城考古的初步认识》的发言中说:“唐朝墩作为蒲类县古城遗址,服务于商客、官员、使节等类似的驿站城镇遍布中亚至西域,在中亚诸国发现的古城和宗教遗址给我们提供了参考坐标,但是随着战争破坏和时代变迁保留下来的很少,因而唐朝墩重大发现属于丝绸之路链条上重要一环,不仅有着考古文物学术示范作用,而且有着注解中国古代谜团的典型意义。”
石城子遗址位于奇台县半截沟镇麻沟梁村。2014年—2019年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对石城子遗址连续进行了调查、勘探和考古发掘,首次明确了遗址的形制布局和功能区划,清理出城门、城墙、角楼、护城壕、房址、窑址、墓葬等一批重要遗迹,出土遗物2000余件。
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馆员田小红以《疏勒城考古发掘与研究》为题,指出石城子遗址是中原王朝经略西域的历史见证,实证了两汉时期设立西域都护之后有效管辖西域军政事务的辉煌历史,深刻阐释了新疆自汉代开始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一基本史实,对于增强文化自信,筑牢新疆地区历史文化研究的主导权、话语权的责任担当,推进“一带一路”核心区历史文化建设等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此次学术交流会议内容丰富,不仅有唐朝墩古城遗址、石城子遗址的综合研究,也有对北庭故城遗址一些具体问题的探讨。此外,还有对尉犁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罗布泊北岸的土垠遗址、吉林榆树老河深墓等一些相关问题的阐释。
专家除研究边疆考古在实证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中的重要作用和价值外,还有对丝绸之路新疆段考古与文物相关问题的研究。包括呼图壁康家石门子岩画研究、吐鲁番西旁景教寺院遗址出土古叙利亚文医方残片等内容。
“此次学术交流会的召开,将进一步提升奇台历史文化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奇台县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卢静表示,该县将依托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充分发挥与会专家学者的智囊团作用,进一步对奇台文化旅游精准定位,推动经济社会发展,造福百姓。
据介绍,奇台县现有文物点153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4点、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12处。其中,石城子遗址入选2019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唐朝墩古城遗址2022年度入选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内十大考古新闻”,并入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