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昌吉网(记者 常谊谊)火热7月,行走在庭州大地,无限风光尽收眼底,一个个新项目、新产业、新技术落地生根,破土发出“新枝”,好不热闹。新疆东天山木垒县四十个井子风区内,“千万”千瓦级风光新能源基地加快建设,高端化、绿色化已成主流;准噶尔盆地上的准东煤田上,现代煤化工、新材料、新能源产业如雨后春笋,产值节节攀升;头屯河岸边,改革开放不断加速,工业转型升级、高新技术企业培育火热推进,“八大集群”产业持续做大做强……
一年来,昌吉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新疆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在长期建疆上谋定而后动,立足经济优势,狠抓项目建设,推动产业集聚、集群发展,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交出了高质量发展成色更足、发展韧性持续彰显的亮眼答卷。
抓项目强投资 增动能风正劲
7月10日,在位于准东经济技术开发区内的新疆其亚硅基项目工地上,大型施工设备机器轰鸣,200多名基建工人有条不紊地施工。
据新疆其亚硅基项目负责人介绍,正在建设的年产10万吨硅基新材料及配套设施项目,总投资约66亿元,项目建成后可实现产值约145亿元、工业增加值36亿元。
这段时间,在吉木萨尔县北三台循环经济工业园,当地首座投资2.2亿元的LNG液化装置项目进入施工收尾阶段,不仅可实现园区清洁能源替代,还可满足居民用气需求。项目建设方吉木萨尔县昆仑天泽新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邓泽胤说:“预计可实现年产能6万余吨,将用于满足企业、加气站、居民三方需求,可替代燃煤12万吨,满足16万人需求,还可为周边县市、乡镇工业用气和LNG及CNG汽车加气进行调峰。”
总投资16.9亿元,位于玛纳斯县的新疆心连心能源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心连心能源化工)聚甲醛项目现场也是一派如火如荼建设景象。目前工程主体框架、中央控制室、道路等已经完工,施工人员正在铺设管道。
“项目建成后将成为西北地区第一套中高端聚甲醛装置,企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可由现在的11.74吨标准煤降至9.21吨标准煤,降幅达到21.5%,为企业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心连心能源化工总经理朱迎红说。
项目是经济发展的主引擎和硬支撑。昌吉州鼓励各县市、园区充分挖掘资源潜力,突出地方和园区发展特色,大力招引一批相关重大项目,着力加快推动重点项目建设和扩能增效,加快培育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增长极。
同时,昌吉州采取新举措为项目及时落地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制定了《自治州重点项目推进机制》,进一步建立健全常态化的项目领导、调度、服务和考核机制,营造各级、各部门抢推项目的热烈氛围。2023年,昌吉州在农林牧渔、商贸流通、生态环保、交通、城镇基础设施等领域计划实施规模500万元以上项目626个,涉及投资总额3564.2亿元,年内计划投资691.8亿元,同比增长18.6%。
聚集群延产业 强布局力正足
6月25日,全疆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生产过程最智能的数字化布电线车间在特变电工股份有限公司新疆线缆厂(以下简称:特变新疆线缆厂)实现达产目标,每天可生产光伏电缆和民用布电线2800多公里。作为“链主”企业,特变新疆线缆厂吸引了多个上下游配套中小企业在其周边落地。新疆金科电气有限公司就是下游供应商之一,生产的变压器配套组件及激光设备实现就地生产、销售。
“如今,我们没有销售方面的后顾之忧,家门口就能实现产品销售,物流成本、人工成本大大降低,根据签订的合作内容,我们年均产值至少可以达到7700万元。”新疆金科电气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胜华说。
2022年,东方电气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项目落地木垒县民生工业园区,成为木垒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的示范标杆,自2022年9月投产以来,共生产81支风电叶片,完成60台(套)机组的发运,为当地30多家风光电企业提供装备供应。利用风能、太阳能资源优势,木垒县规划新能源规模5308万千瓦风光电项目,目前已建成投运463万千瓦风光电项目。
木垒县民生工业园区管委会副主任香磬介绍:“大力推进‘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建设的同时,引进更多延链补链强链筑链项目,引进风电、光伏和储能等上中下游产业,采取新能源开发与装备制造协同发展模式,目前,我们已经有近30家风光电上游企业、10余家下游制造企业,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
立足资源禀赋、产业现状、政策环境等基础,昌吉州精准梳理重点发展产业链,以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为目标,聚焦自治区“八大产业集群”,着力打造现代产业体系,着力推动延链补链拓链强链和集群化发展。同时,狠抓农业全产业链发展,通过建强产业链,全面增强经济高质量发展活力。今年5月17日和6月26日,昌吉州先后举行两场围绕本地“链主”企业进行的产业招商大会,与全国各地企业累计签约项目42个,累计签约金额90.81亿元。
以系统思维优化完善产业布局,推动各县市(园区)各显亮点、协同发展,昌吉州迎来了工业经济持续增长的大好势头。今年1月至5月,全州526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4%,工业增加值绝对量位居全疆第一。
推科技促创新 建高地火正热
眼下,在位于昌吉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昌吉高新区)的新疆新铝铝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生产线上正在满负荷生产各类铝制型材。随着公司采取转型升级、更新设备、研发新产品等,产品热销海内外。
“我们每年拿出不少于1000万元的资金用于设备升级和产品创新。目前,已经拥有授权专利65项,产品在新疆市场占有率超过50%。2022年我们实现产值3亿元,今年我们又新增了两条光伏型材生产线,力争今年产值翻一番。” 新疆新铝铝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董晓梅说。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昌吉州强化科技创新驱动,发挥丝绸之路经济带创新驱动发展试验区、“乌昌石”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引领作用,大力打造区域创新高地、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昌吉高新区产业发展局局长吴涛表示,目前,昌吉高新区已成功创建培育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50家,占昌吉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的三成。
作为全疆唯一的国家级农高区,新疆昌吉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强化科技引领。2022年12月22日,国家农业生物安全科学中心西北中心正式落地昌吉,全面打造了农业生物安全设施“新疆样板”及生物安全、农业科技创新高地。
一年来,国家棉花技术创新中心昌吉分中心、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西北分中心、昌吉州绿色丝路碳中和数字棉业研究中心等多个国家级战略科技创新平台落地昌吉。目前,昌吉州已建成自治区级以上各类创新平台145个(国家级28个),异地研发平台21个。
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是昌吉州推动企业创新的主要做法。今年,昌吉州科技局牵头建立科技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项目库,入库项目456个,总投入25.8亿元。立项实施国家、自治区各类科技项目229项,项目资金4.1亿元,位居全疆第一。
此外,昌吉州大力实施高企倍增计划,在全疆率先出台高企培育计划方案和奖补政策,极大地增强了全州各企业进行转型升级,科技强企的信心。2022年,昌吉州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169家,同比增长42%。2023年,第一批申报高新技术企业83家,是去年同期的2倍,预计年底全州高新技术企业总数将有新的突破。
一组组亮眼数据、一项项务实举措、一件件鲜活事例,是昌吉州牢记总书记嘱托,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