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路边摊到70家分店
田法志:“金”石为开“鸣”扬昌吉
中国昌吉网(记者 王硕 实习生 霍明)你可能吃过许多烧烤,总有几家店,让你很留恋。可能是口味合心意,可能是老板对脾气,也可能是某个细节打动了你。总之,这样的店让你安心,给你归属,无论走到哪里,你都想着回头再来。
3月23日晚上8点,记者走进位于昌吉市长宁南路的金鸣串烧总店,看见结束了一天忙碌的打工族们聚集在这里,两瓶啤酒、一盘烧烤,开启了美滋滋的夜生活。“说起吃烧烤,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金鸣串烧,我在他家吃了很多年,味道一直没变,老板性格开朗,服务热情周到。”市民王女士一边撸着串儿,一边啧啧称赞。
投资失败 摆摊从零开始再创业
田法志是金鸣串烧的创始人,在一众高手过招的烧烤江湖中,他用独特的味道另辟天地,22年来坚守一隅,吸引众多创业者加盟,在新疆开出近70家分店。
在风起云涌的烧烤行业,从来不缺乏新的品牌涌现,也不缺乏揭竿而起的创业者。难的是如何活得久,还要活得好,田法志显然已经掌握了致富密码。
20世纪90年代,是一个万众创业的年代。1994年,17岁的田法志从河南老家来到了昌吉。他和许多创业者一样,相信双手改变命运,带着一腔热血和浑身迸发的力量,投资开了一间豆腐坊。创业的路艰辛崎岖,也许栽几个跟头才能找到适合的方向,田法志也不例外。2001年,因为经营不善,田法志的豆腐坊倒闭。无奈,田法志和妻子只好在昌吉市延安南路摆摊卖烧烤。田法志说:“我本来不会烧烤,但为了生计,只能硬着头皮摆摊,只要能挣钱还债,干啥都行。”
作为创业者来说,田法志是幸运的。“我记得很清楚,摆摊卖烧烤的第一天我挣了18元钱,虽然不多,但让我看到了希望。”田法志回忆创业之初,感慨不已。
众口难调 大众点评投其所好
干餐饮的人总有自己的秘密武器,要么是独家配方,要么是特殊食材,田法志也不例外。
刚开始卖烧烤,田法志只能凭借自己的感觉用料,怎么烤、烤多久、放什么料都靠摸索,好在他摆摊的位置很好,人流量较大。既然不会烤那就请教别人,田法志会细心询问每一位顾客对味道的评价,记住大众的喜好,调整自己的烧烤配料。
田法志说:“摆摊的时候不是难,是非常难。在零下30多度的室外一站一天,回家后脚趾冻得掰不开,尽管发着高烧,打完吊针就得出摊,生怕错失回头顾客。那时候我和媳妇每天只睡3个小时,几乎天天出摊,就想着能研究出好吃的味道,多挣点钱。”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大众点评和不断探索调整,2004年,田法志研究出了受人欢迎的味道,自此金鸣串烧也在昌吉烧烤界扎下了根。
同年,田法志租下了一间店铺,烧烤种类增加到了上百种,不仅夫妻俩有了遮风挡雨的地方,钟情于金鸣串烧的吃货们也有了固定的就餐场地。
事业有成 金鸣串烧香飘万家
现在的田法志可以算得上是人生赢家,家庭幸福,衣食无忧,有车有房。虽然可以做甩手掌柜,但在烧烤方面田法志还是喜欢自己动手,将食材刷油上炉,中火慢烤,烤至表皮焦黄,趁热刷上酱料,撒上辣椒,让食材在大火上翻滚一会儿,激发出辣子的香味,被酱料包裹,田法志烤出的串,咸是前调,香是中调,辣是后调,最后在口中回味的香辣,正如新疆人不变的性格一样,浓烈持久。
随着金鸣串烧的名气越来越大,慕名而来的加盟者也越来越多,但想加盟金鸣串烧,可要经得住田法志的考验。“不是谁想加盟我都同意,你得是真心想要创业,人品要好,没有不良嗜好,重要的是要踏踏实实诚信经营。”田法志说,他拒绝过很多加盟者,经他同意加盟的人现在生意都很红火,事实证明田法志看人的眼光很准。
田法志总说:“男人35岁之前要钻进‘钱眼’里打拼,45岁之前要钻出‘钱眼’进入到兴业的境界。”现在,田法志对挣钱的心态逐渐淡定,每天下午6时营业,他已经鲜少在烟火中忙碌,他喜欢与投缘的食客聊天,心血来潮时还会写点东西,记录他精彩的创业路。
采访结束时,田法志向记者展示了自己创作的诗赋《立志得法》抒怀人生:
中原学子学无成,豪言壮语疆域行。满怀热血去创业,梦幻西域好风情。怎奈天不遂人愿,黄土地上去务农。汗洒土地小三年,天地人和有收成。年少无知随心霍,短暂成功了无踪。豪情壮志又三年。事业底谷痛心声,满腔热血心未死。家搬昌吉过新生。坎坎坷坷过三载,幸遇恩人郝铁龙。国学礼仪先行孝,事业有失反思中。学会施舍积德善,做人做事先立命。忠孝礼仪人之本,诚信守法心要明。昨日之过昨日过,今日之善今日行。厚德载物善行人,刻薄穷酸坏家庭。家庭和谐小格局,满怀天下是众生。天赠豪车与豪房,福禄寿星住家中。人人慈悲行天下,和谐社会大家庭。苍天不负有心人,人人幸福国之情。善言美德人人传,世代千秋留芳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