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昌吉网(记者 刘茜)初春的庭州乡村,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田园美如画。一幅幅忙碌的春耕备耕画卷徐徐展开,农田“加减法”里尽显智慧农业科技的魅力。
作为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新疆慧尔农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慧尔集团”)依托“液体肥+智能施肥机+智慧球阀”智慧水肥一体化模式,实现万亩良田一键操控灌溉施肥,为新疆农业投入品减量增效、智慧水肥一体化技术持续提升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减肥良方为丰收培育沃土
清晨,昌吉市佃坝镇土梁村,温室大棚里的蔬菜苗被晨光唤醒,苗床上一行行蔬菜苗生机盎然。凭借着育苗技术,土梁村的菜农已经开始数票子了。
昌吉市佃坝镇作为生态蔬菜种植区,依靠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水肥一体化减肥增效技术等蔬菜绿色生产技术,全镇846座温室大棚可年产蔬菜7000余吨。而这背后,离不开智慧农业的加持。2016年,智慧农业相关内容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在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方面,明确提出加快农业投入品减量增效技术推广应用,推进水肥一体化。
2021年,昌吉市二六工镇幸福村种植户马占贵在自家千亩制种玉米地里,第一次采用了慧尔集团研发的智慧水肥一体化技术。“一年下来,每亩地平均节约用水100多立方米,节约了50%的肥料,制种玉米产量也提高了,算下来亩均效益增加了200多元。”马占贵说。
慧尔集团智慧水肥一体化技术根据新疆农业发展实际,以水定产、以水定地、节水优先,让每一滴水肥精准入农田,通过水肥精准调控技术实现大田管理省时省力、节水节肥和节本增收,加快农业向智慧化和数字化转型。
时间回到2005年,彼时的慧尔集团以一台搅拌机生产BB肥(复混肥)起步创业,通过研发迭代和投入,让新疆的农户用上了水溶肥。
2017年,慧尔集团自主研发了智能施肥系统,并开发了与之配套的智慧化水肥一体化技术,种植户们只需打开手机APP设置好时间与施肥量,就能轻松完成施肥作业。
2022年,慧尔集团智能施肥系统升级到3.0版本,数字农业装备制造品种多样。此外,慧尔集团还研发应用物联网、遥感、大数据等现代农业技术,大大提升了新疆农业的数字化水平。
智慧大脑让农田吃上“营养餐”
种了20多年地,玛纳斯县种植户徐东义坦言:“这地是越种越明白了。”
2022年,他通过手机掌握了100亩棉田的土壤肥力、施肥方式等信息,并获得一份科学精准的配方施肥方案,为春耕工作做足了准备。“土壤类型、最新土壤养分情况、酸碱度数值、部分微量元素含量、施肥建议……点点手机,这些信息全都出来了。以前施肥靠经验,去年我根据配方建议施肥,总产量提升了20%。”徐东义打开手机里的“慧丰收”APP说。
这个让徐东义把地种明白的大数据平台,就是慧尔集团在玛纳斯县打造的全疆第一个乡村振兴数字化综合服务中心。“通过数字化服务中心大数据平台让农情调度装上了智慧大脑,依托智能施肥机、智慧球阀、各类植根于农田的传感器获取第一手水肥、气象、土壤、病虫害、作物健康数据,为种植户精准化田管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和全程一站式综合服务。”慧尔集团副总裁马吉伟介绍。
同时,通过测土配方施肥等具体措施为农田配比“营养餐”,让农田“按需吃饭”,在降低化肥使用量、提高肥料利用率的同时保证农作物丰产增收。
2022年,昌吉州通过和慧尔集团合作全年推广智慧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面积达到150万亩,主要农作物肥料利用率达到41.5%以上。
为农业插上智慧翅膀
走进慧尔集团,在一楼智慧农业展厅,轻点鼠标就能对相关地块土壤肥力、作物长势、产量评估等方面进行实时监测;从耕地、春播、施肥、灌溉、田管到收获,通过手机即可查看农作物生长情况。
为农业插上智慧翅膀离不开科技创新的支撑。慧尔集团是新疆新型肥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自治区产学研联合开发试验基地、新疆首批测土配方施肥定点生产企业。其倡导推广的数字农业技术集成应用解决方案和产业化模式在全疆多地落户。
两年来,慧尔集团联合新疆农业科学院、新疆农业大学等,在昌吉州对6000余亩示范试验田开展研究。研究数据证实,采用智慧水肥一体化技术可实现农田灌溉节水37—43立方米/亩、化肥投入降低15.1—19.4公斤/亩、减少碳排放33.94公斤/亩、作物实现亩均增产23.7—63.8公斤。
慧尔集团通过测土配方技术对土壤、水进行检测,结合土壤中的氮、磷、钾含量及作物不同的生长节点需肥规律,进行大配方小调整,减少了水肥和农药的投入,做到各种资源精准投放。
此外,慧尔集团还建有全国最大的液体肥生产基地及全国覆盖面积最大的智慧农业实施项目,并在南京开设分公司,主要开展农业数字化科研等工作。
争当排头兵,一起向未来。慧尔集团将加快推进智慧农业社会化服务,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