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昌吉网(记者 刘茜 实习生 李欣蓓)在昌吉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昌吉高新区”),有这样一个人,他个头不高,皮肤黝黑,放在人群中一点都不显眼;他把时间都用在发明创造上;他骨子里总是透着一股韧劲和对工作的执着。
他就是昌吉市建正机械设备有限公司董事长莫正法,是远近闻名的“草根发明家”。“琢磨琢磨”是他的口头禅,在大家眼中,他踏实内敛;在家人眼中,他喜欢琢磨和“捣鼓”。大家都习惯叫他“老莫”。
老莫今年58岁。2008年,他从浙江省温岭市的一个小山村来到昌吉市三工镇常胜村,自此扎下根来。2015年5月20日,他在昌吉高新区成立了昌吉市建正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2月3日,记者见到老莫时,他正在公司车间向客户展示节能环保扫雪机,这台机器是他从事农用机械发明10余年间取得的第6项专利。在公司装卸区,一台台节能环保扫雪机正在装车,准备发往全疆各地。“我们根据客户需求提供定制服务,针对各种型号的拖拉机、装载机或汽车,根据其动力安装相对应尺寸的扫雪机、推雪板,定制支架、托盘等配件。”老莫说。
农民出身的老莫更能理解农民的辛苦,打小喜欢摆弄机器的他便搞起了农业机械小发明,潜心钻研多年,他从一个只有小学文化的农民逐渐成长为一名“草根发明家”,老莫在10余年间先后发明了10余种农用机械。
“我的第一个发明是葡萄埋藤机,获国家专利后,投入30万元制作了一批葡萄埋藤机推向市场,在昌吉高新区开始了创业之路。”老莫说。没想到,在实际应用中,地里只要出现大块石头,机器便不能正常运行,30万元打了水漂。“创业第一年就失败了,那时的我非常落魄。大家伙都说,你看老莫走路都抬不起头来了!”老莫回忆说。
老莫身上有一股不服输的倔劲。初尝失败的他一头扎进厂房,反复拆卸、拼装、实验……老莫回忆说:“一开始我用圆规、尺子画图纸,但制作出的零件总是出现精度误差。为求精确,我就学着用电脑制图,一开始我连使用鼠标放大缩小图片都不会,只好硬着头皮学,就这样一步一步艰难地走过来了。”
时间转眼间来到了2016年,那年的冬天是一个让人难忘的冬天。
在昌吉市建正机械设备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老莫和多位技术骨干围着一台刚刚研发出来的扫雪机,探讨如何进一步改进其装配工艺,提高产品质量,大家紧盯着老莫紧锁的眉头寻求答案。“我再琢磨琢磨吧。”说完这句话,老莫便一头钻进了工作室。只要搞起研究发明,老莫就忘记了时间,冬季零下二三十摄氏度的天气,他常常一熬就是一个通宵。
“弄好了,来试试!”5天后,老莫手里捏着厚厚一沓图纸,一边儿说着一边儿向车间奔去。功夫不负有心人,2016年,老莫申请的3项专利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新疆冬季漫长,扫雪机市场发展前景广阔,多方考察后,他将其中两项专利——节能环保扫雪机和节能环保推雪板投入生产。
老莫发明的节能环保扫雪机可根据不同车型匹配相应的扫雪器具,一推出就广受欢迎。“公司产品销往全疆各地,我们走上了企业品牌化之路。”老莫自豪地说。
扫雪机是清扫城市主要道路积雪的主力,但路沿石两边被扫雪机堆起来的几十厘米宽的积雪依然需要人力清扫。今年,老莫通过不断摸索,解决了这一问题,实现新年新突破。
2月3日,雪后的昌吉高新区,主干道两旁处处可见正在清扫路沿石边积雪的人。为了试验马路沿清扫机的效果,老莫带着马路沿清扫机在园区创新大道上进行清扫,在一辆清雪车的牵引下,马路沿清扫机飞快地卷起积雪抛向绿化带,不一会工夫,几百米路沿石边堆积的积雪就被清扫得干干净净。
老莫从农民成长为“草根发明家”、优秀企业家,靠的是不断学习和苦心钻研,他在失败中不停摸索,总结经验不断创新,新的一年,他又向新的目标出发了。


微信
微博